贛縣地名志:茅店大龍

大龍,位於茅店鎮北部。低丘區,周圍群山環抱,小溪自北向南流經境內。12個生產隊,含大龍下、長坑子、和風腦、沙高尾、狐狸坑、風塘上、大禾坑、新田面、黃沙坑、吳屋、河坎子、朱坑、思古坳、旱坑子、山峰、黃竹坪、石灣子、連皮坑、香爐擁等19個自然村,239戶,1267人。耕地766畝,主種水稻,山產茶油,多松杉雜木。解放前夕屬茅店鄉。解放初屬茅店區楊洞鄉。1958年為茅店公社大龍大隊。1961年屬楊洞公社。因與陽埠公社大龍大隊重名,1963年以駐地大龍下更名。1984年為大龍下村屬茅店鄉鎮至今。大龍村開基較早,絕大部分自然村都是清朝開基老屋場。其中最早開基的有大龍下陳氏、山峰鄧氏於清順治年間建村,沙高屬陳氏於清雍正年間建村。

大龍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雲際會之時,大龍較早受到馬烈主義的薰染和蘇區革命的影響。1929年,大龍成立了農協組織,開展土地革命。1930年8月初,大龍成立了鄉蘇維埃和赤衛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打土豪、捉“稅戶佬”活動,沒收土豪劣紳的財產和槍支彈藥,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

農民運動的興起引起了地主豪強和反動民團恐慌和仇恨。1930年8月4日,大湖江(現湖江鎮)靖衛團率200多名靖衛團員和1000多名受騙群眾來到大龍鄉蘇駐地三鄉尾(大龍村境內自然村),謊稱為從良口(現萬安縣良口鄉)來的羅炳輝紅軍部隊,到大龍來給赤衛隊發武器彈藥,然後共同去打贛州城。

為探明虛實,大龍赤衛隊派出鄭某、李德倫、鄧先章3人前往迎接,鄭、李、鄧3名赤衛隊員剛到靖衛團駐地就被捆綁起來。此後不久,靖衛團將鄭高岑放回,已變節的鄭高岑按照靖衛團的要求報信說:真的是紅軍來了……,隨後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走了。大龍赤衛隊聽說是紅軍來,十分歡喜,激動地組織隊員離開駐地前往迎接。此時,靖衛團早已將隊伍埋伏在大龍坑與狐狸坑交匯的“三坑口”,把受騙而來的赤衛隊員包圍,集中火力向他們開槍射擊,當場打死11人。其他隊員見勢不妙,趕緊組織突圍,未突圍出去的11人被捕,後被帶到大湖江殺害。靖衛團撤出大龍時,縱火燒燬房屋12棟,搶去茶油500多公斤,茶籽仁200多擔,10多頭耕牛全被擄走,衣被等日常生活用品全部焚燒殆盡,始稱“大龍慘案”。

據調查瞭解,鄭某變節並未暴露,其後多年還跟隨羅孟文(先後任茅店區委書記、楊贛特委書記、贛南省委組織部長、代理書記等職)進行公開或地下工作,抗日戰爭時期跟隨羅孟文潛伏到信豐一帶做地下工作,再次變節,出賣了羅孟文等同志,幸未造成重大損失。解放後,羅孟文回到茅店時,偶遇時任茅店紡織廠長的鄭某,隨後將這個大叛徒逮捕鎮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