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地球是神奇的。46億年的滄桑鉅變才能夠形成猶如現在的五彩斑斕。不同於現已發現的其他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但是生命不是很久的,從無到有,有多有少,生命也和地球母親一樣經歷著起起伏伏,它們的演化過程也具有傳奇色彩。在地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裡,都演化出了自己獨特的“角兒”。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這些“角兒”。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能夠發現這些“角兒”,必須得感謝古生物學家,他們用一個個在地層中發現的化石,補充著生物的演化。

太古代:細菌以及低等藍藻。

太古代是地質年代中最古的一個地質時期。開始於46億年前,結束於24億年前。

約在39億年前,出現了原始的海洋。幾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機質,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它們可能原本是地球上所有,也可能一部分來自彗星。在太陽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機質出現了肽鍵並進而形成蛋白質。在隨後的幾億年中,這些蛋白質越來越複雜,終於在34億年前生命開始了。

發現的化石僅有晚期出現的菌類和低等的藍藻。由於經過多次的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所有岩石受到深度的變質,所以化石很難保存下來。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太古代化石,距今約22億年) 寒武紀:奇蝦

這個時期,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環節動物等)這種幾乎是同時地突然地出現在寒武紀地層中。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爆發”。

5.3億年前的海洋中,最兇猛的捕食者莫過於奇蝦了。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一對分節的用於快速捕捉獵物的巨型前肢,美麗的大尾扇和一對長長的尾叉。它雖不善於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釐米直徑的巨口可掠食當時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環狀排列的外齒,對那些有礦化外甲保護的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這是一種攻擊能力很強的食肉動物,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大多數動物平均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奇蝦)

奧陶紀:震旦角石

震旦角石又稱“中華角石”, 它的外型如同寶塔一樣,所以還有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太極石、塔 影石。該石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圓錐形,一頭尖,一頭寬,表面發育有節、豎紋等,將它倒置有如一座寶塔,其石面有二三十節環狀圈紋突起,亦猶似竹筍,如果剖面是橫向,則似一幅太極圖。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震旦角石)

志留紀:植物登錄大地

植物登陸成功和有頜類的壯大是發生在志留紀的最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由於劇烈的造山運動,地球表面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海洋麵積減小,大陸面積擴大。作為陸生高等植物的先驅,低等維管束植物開始出現並逐漸佔領陸地,其中,裸蕨類和 石松類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陸生植物。在奧陶紀出現的脊椎動物無頜魚類進一步發展,得到大量繁榮;在志留紀中期,更先進的有頜魚類開始出現,為隨後魚類等高等脊椎動物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蕨類植物)

泥盆紀:鰭魚

泥盆紀是地球生物界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由海洋向陸地大規模進軍是這一時期最突出、最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

鰭魚,是介於早期的海洋魚類以及現在的兩棲類之間的一個過渡的物種,它們的魚鰭已經擁有了原始的腕骨和單純的趾頭,說明這些特徵已經能夠承受身體的重量,雖然說這些特徵並不能夠讓這種魚類直接的行走,但是最起碼這些特徵能夠支撐身體,也就是說這種魚類其實還是能夠在陸地上爬行前進的。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石炭紀:蕨類植物

石炭紀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時期。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與晚泥盆世相似,古蕨類植物延續生長,但只能適應於濱海低地的環境;晚石炭世植物進一步發展,除了節蕨類和石松類外,真蕨類和種子蕨類也開始迅速發展。裸子植物中的苛達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成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二疊紀:䗴類䗴類是海相二疊紀地層劃分對比的重要化石依據,早二疊世䗴類極為繁盛,存在兩個主要演化方向:一為紡綞䗴,個體變大變長,隔壁褶皺愈趨複雜,如擬紡綞䗴;一為費伯克䗴類, 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發育擬旋脊和副隔壁,如新希氏䗴等。晚二疊世䗴類漸趨衰退。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䗴類)

三疊紀:恐龍時代的黎明

爬行動物在三疊紀崛起,主要由槽齒類、恐龍類、似哺乳的爬行類組成。典型的早 期槽齒類表現出許多原始的特點,且僅限於三疊紀,其總體結構是後來主要的爬行動物以至於鳥類的祖先模式;恐龍類最早出現於晚三疊世,有兩個主要類型:較古老的蜥臀類和較進化的鳥臀類。海生爬行類在三疊紀首次出現,8於適應水中生活,其體形呈流線式,四肢也變成槳形的鰭;似哺乳爬行動物亦稱獸孔類,四肢向腹面移動,因此更適於陸地行走。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恐龍等爬行動物出現)

侏羅紀:恐龍時代的鼎盛

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當時除陸上的恐龍,水中的魚龍外,翼龍和鳥類也相繼出現了。這樣,脊椎動物便首次佔據了陸、海、空三大生態領域。侏羅紀的龜類已至繁盛,中國龜、天府龜是其當時代表。恐龍主宰大地。在超過5500萬年的時間內,它們發展成為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龍,小的像雞那麼大,大的像座高樓。同時,地球上單一的大陸分解為兩個大陸,植物和氣候變得更加多樣。但地球上仍然很溫暖,而且沒有草或開花植物。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霸王龍,橫行於恐龍時代)

白堊紀:恐龍時代的黃昏

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一個時期,恐龍依舊繁榮,並進化出恐龍的最後一支―角龍。但到白堊紀末期,由於環境的突變(小行星撞擊地球),所有恐龍,以及魚龍和翼龍,統統都絕減了。稱雄一時的爬行動物至此一蹶不振,退出歷史舞臺,闖過此關而且殘留至今的只鱷類、龜鱉類、蛇和晰蜴等少數幾類。鳥類是脊椎動物向空中發展取得最大成功的一支。鳥類起源於爬行動物的槽齒類。不少人已更進一步認為鳥類是恐龍的後裔。世界最早的鳥類是發現於德國的始祖鳥。發現於我國遼寧的中華龍鳥也被認為是這個時期爬行類向鳥類進化的有力佐證。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中華龍鳥)

第三紀:現代生物時代到來:猿類

始於距今 6500 萬年,延至距今約 180 萬年。第三紀的重要生物類別是被子植物、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類、雙殼類、腹足類、有孔蟲等,這與中生代的生物界面貌迥異,標誌著“現代生物時代”的來臨。第三紀時被子植物極度繁盛。除松柏類尚佔重要地位外其餘的裸子植物均趨衰退。蕨類植物也大大減少且分佈多限於溫暖地區。第三紀的植物有明顯的分區現象,地層中還有許多微體水生藻類化石。脊椎動物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爬行動物的衰亡,哺乳類、鳥類和真骨魚類取而代之,興起且高度繁盛。第三紀的早期,仍生活著古老、原始的哺乳動物;到了中期,現代哺乳動物的祖先先後出現,逐漸代替了古老、原始的哺乳動物;第三紀晚期,現代哺乳動物群逐漸形成,更是偶蹄類和長鼻類繁盛的時期。尤其馬的進化很快。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第四紀:人類出現

時間裡板塊運動小於100千米,因此可以被忽略。在這段時間裡氣候不斷變化,冰河期與間冰期交換。在冰川期中冰川可以一直延伸到緯度40度的地方。在這段時間裡只有很少新的動物種類產生(可能因為這段時間還比較短),在更新世末期,在北半球有不少哺乳動物(劍齒虎、猛獁、乳齒象、雕齒獸)滅絕。馬科、駱駝科在北美洲滅絕。人類由猿類開始進化。

每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角兒”,你知道嗎?

(能人出現)

地球作為太陽系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源於它得天獨厚的條件:日地距離適中;具有大氣層;存在液態水安全的宇宙環境。

生物演化是漫長進化和突變相互作用的結果,地球生命經歷著大爆發與大滅亡的週期循環。

將來生物如何發展呢?歡迎大家參與討論,留言。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