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縣情概覽】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河北縣情概覽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河北,簡稱冀,被稱為燕趙之地。河北地處華北,漳河以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地,北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其餘為河北平原,面積為18.88萬平方公里。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河北省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47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95個縣,6個自治縣,共有1970個鄉鎮,50201個村。

今天為大家介紹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河北县情概览】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北戴河行政區面積112.4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6792人,轄一個省級開發區(北戴河經濟技術開發區),三鎮(戴河鎮、海濱鎮、牛頭崖鎮)和兩街(東山街道、西山街道)。早在1898年就被清政府闢為“允中外人士雜居”的避暑區。北戴河是中國四大別墅區之一,19世紀後期,24個國家的政要、名人、巨賈在北戴河修建了風格各異的中外別墅719棟,現存百年老別墅135棟。北戴河被確定為英雄模範人物和外國專家休療養區,現有各級各類駐區休療養院、培訓中心159家,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休養療養基地和會議培訓中心。自20世紀50年代起,黨和國家領導人暑期在北戴河辦公、休息。

歷史沿革

【河北县情概览】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北戴河區區位示意圖

北戴河歷史悠久。商、西周數孤竹國,春秋、戰國時期屬燕國,秦漢屬遼西郡,隋屬遼西郡柳城縣。唐屬平州臨渝縣和營州柳城縣。五代十國時為營州、平州之地。遼代為中京路潤州海陽縣。金屬北京宗州海陽縣。元屬遼陽行省大寧路瑞州。明隸屬京師永平府撫寧縣。清乾隆二年(1737)屬臨榆縣。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將北戴河海濱闢為避暑區。民國初年屬臨榆縣,1934年3月北戴河海濱自治區與臨榆縣正式實行劃界,直屬河北省。1948年11月26日,北戴河解放,初建海濱區公所,歸冀東十二專區領導。同年,秦榆市成立,海濱區歸其屬。1953年8月,改海濱區公所為海濱區人民政府。1954年2月,海濱區改稱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自然資源

【河北县情概览】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北戴河聯峰山

北戴河區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具有海白菜、龍鬚菜、昆布、海菊花等多種海生植物;有麻黃、荊芥、防風、蒼耳子、柴胡、薄荷、牛蒡子、田皂角、狗舍草等近200種入藥植物,主要分佈在東、西聯峰山,海濱林場和濱海沙灘;境內木本植物共137個品種,其中較為珍貴稀有的有桑橙、牡丹、梧桐、爬地柏、垂條柏等;海區內有魚類60餘種,主要是日本鯉魚、鱸魚、銀鯧、綠鰭馬面豚等。除上述自然資源外,北戴河區鳥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具有國家Ⅰ類保護鳥12種,有短尾信天翁、白鸛、黑鸛、金雕等,國家Ⅱ類保護鳥49種,有鵜鶘、黃嘴白鷺、彩鸛、白琵鷺、鴛鴦等。

旅遊資源

【河北县情概览】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鴿子窩公園

北戴河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度假勝地,在中國現代旅遊史上有“開山鼻祖”的美譽,被人稱為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搖籃”。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曾被譽為“東亞避暑地之冠”,稱為中國著名的四大避暑區之一。北戴河區擁有海洋、森林、溼地三個主要的生態系統。有聯峰山、鴿子窩、中海灘三大風景群組等40餘處景觀,先後榮獲“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優秀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北戴河是國家級園林城市,城市綠化覆蓋率57.2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3.26平方米,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最高可達4000—7000個,是一般城市的20倍,被譽為“天然氧吧”。北戴河是世界著名的觀鳥勝地之一,已發現鳥類451種,被譽為“觀鳥的麥加”。

經濟總情

【河北县情概览】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北戴河區集發農業觀光園

2018年,北戴河區生產總值實現65.2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6億元,下降6.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84億元,下降3.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5.57億元,增長8.6%。三次產業之比為2.9:12.0:85.1。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3766元,增長4.1%。全年全部財政收入10.31億元,比上年下降19.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3億元,增長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31億元,增長14.5%。2018年全年接待中外遊客920.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入境遊客2.12萬人次,增長3.9%。轄區景點門票收入16208萬元,下降2.3%;其中區屬景點門票收入7167萬元,下降1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