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中的溫州|溫商“領頭雁”緣何抱團迴歸?

遍佈世界各地的溫商資源,是溫州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溫州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特別是把促進溫商迴歸擺上重要位置,推動一大批溫商總部迴歸溫州,為溫州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去年,溫州全市實現招商引資480.9億元、利用外資5.3億美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80多個,包括7個超20億元單體制造業項目。在去年的世界溫州人大會和溫州(上海)投資環境說明會期間,還分別簽約25個高質量總部迴歸項目,以及11個世界500強和上市企業重大產業項目,許多項目已落地見效,為溫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支撐。

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推進

作為溫州去年新引進的4個單體超20億元製造業項目之一,瑞明工業股份公司汽車輕量化關鍵零部件項目對溫州發展意義重大。作為一家溫商企業,瑞明集團此次選擇將項目落戶溫州,是經過多番考量的結果。

據悉,該項目符合溫州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的大方向,又能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溫州也有較為完備的上游產業鏈,但土地問題是最大的現實困境。由於土地緊張,向單一企業或項目供地10畝、30畝都不容易,而供給瑞明集團智能化生產線項目佔地380畝地,這得益於溫州招商引資的“綠色通道”。

為爭取該項目落地,溫州市委、市政府採用浙江省新推出的“標準地”政策,企業拿地前,就已經知道該地塊的使用要求和標準,經發改委“一窗受理”後,可直接開工建設,不再需要各類審批,建成投產後,相關部門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從項目簽約到完成土地相關手續,瑞明公司只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而過去走完這樣的流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世界溫州人大會的定期召開,世界溫州人家園的建成投用,實施“鳥巢計劃”“家園計劃”……近年來,溫州大力招引溫商總部迴歸,通過各種途徑開展集中宣傳和專題專場推介,組織小分隊先後赴杭州、上海、北京、廣州等地排摸和對接企業。在去年召開的世界溫州人大會溫商總部迴歸項目代表座談會上,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的25個溫商總部迴歸項目集中籤約,註冊資金近25億元。去年,溫州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80.9億元,落地開工“152”工程項目42個,開工數居全省第二。今年,溫州要高標準建設溫商總部迴歸示範園,再引進總部項目30個以上。

招才引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核心競爭力。

通過深化產才互動融合,溫州點燃了發展的“人才引擎”:他們堅持以用為本,把人才鏈嵌入產業鏈,形成了人才引領產業、產業集聚人才、人才與產業良性互動的良好局面。

溫州輕工產業發達,服裝、鞋革、眼鏡、汽配等傳統優勢產業有著良好的基礎和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但在產品的外觀、設計、產品質量、智能製造等方面仍有待提升。為推動溫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溫州專門組團赴歐洲招才引智,拜訪歐洲設計學院並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來自意大利米蘭、都靈等地的頂尖設計師以及歐洲設計學院師生等40多人組成的人才團隊齊聚一堂,與溫州相關企業、產業園區、高校開展深度洽談對接,現場達成合作意向30餘個。

去年,為留住最好的人才、打造最優的生態,溫州歷年來最有分量、力度最大、覆蓋最全的“人才新政40條”應運而生。這套政策惠及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大學生等各層次人才,破解政出多門、引力不強、難以操作等問題,同時將市本級人才專項資金從9000萬元增加至1.2億元,聯動全市形成超10億元人才投入。

日前,溫州出臺《柔性引才實施辦法(試行)》,以“人才飛地”引才、校地平臺引才、短期聘用引才等一攬子新舉措,給出真金白銀、人才公寓等支持,真情歡迎“候鳥型”人才來溫創業創新。人才引進過程中,突破地域、戶籍、身份、檔案、社保、人事關係等限制,實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機制。

此外,今年溫州還根據“溫州人才40條新政”進行創新,打破人事關係的約束,既鼓勵支持長期留在溫州創業發展,也支持短期內合作共贏,還推出了股權投資引才、退休返聘引才、工作站點引才、項目合作引才等多種柔性引才方式,讓各種智力引過來後能安心留下來發展。

一個個政策舉措落在實處,有力盤活人才資源。去年,溫州新引進領軍人才65人、博士592人、碩士2446人,均增長60%以上,每萬人人才資源數綜合評價躍居全省第二。溫州市科技進步統計監測排名全省第三,10項指標增量或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創優服務: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

投資環境是決定外商投資意願的決定因素,也是決定招商能否成功的關鍵。溫州堅持把創優營商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基礎工程,政府俯身當好“店小二”,打造了發展“強磁場”。

“從公司註冊、土地手續到資扶持金申請,都由政府全程包辦。一期廠房辦理不動產證時,街道辦領導親自開車帶我們去五個單位蓋章,半天就辦完了!”談到溫州的營商環境,奔騰激光(溫州)有限公司負責人至今讚不絕口。

這是溫州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的生動寫照。“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創造一流營商環境就被溫州作為創建工作的重頭戲來抓。該市相關部門聚焦企業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全週期的痛點、堵點和難點,以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為最高追求,積極作為、靠前服務,開展“三服務”“萬名幹部進萬企”活動,並結合“常態化理舊賬機制”,對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進行集中交辦、專題破解。

目前,溫州已解決問題3200多個,減負153億元;完成產業政策大清理大整合,創新推出惠企政策“直通車”,辦理企業兌現申請1800多個,總金額達6.23億元;同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進一步精簡涉企審批環節,實現6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均能“掌上辦理”,70%以上民生事項均能“一證通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2.5天可領證、4天可營業,速度全省領先;優化政府無償代辦服務機制,確保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90天”。

為“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溫州著力引導全社會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為此,去年12月,溫州決定將每年的11月1日定為“溫州民營企業家節”,讓溫州成為全國首個為民營企業家通過法定程序設立節日的城市,充分給予企業家以禮遇、尊重和榮耀。

(記者 葛鑄聰 王俊傑 張利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