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歷史沿革

昌邑市歷史沿革

昌邑市是山東省轄縣級市,濰坊市代管。位於山東省東部,濰坊市境東北部,北鄰萊州灣。全市總面積1578.7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2007年末)。現轄3個街道、6個鎮:奎聚街道、都昌街道、圍子街道、柳疃鎮、龍池鎮、卜莊鎮、飲馬鎮、北孟鎮、下營鎮。市政府駐奎聚街道市府街1號。

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為沖積平原,南多丘陵。主要河流有濰河、膠萊河、虞河等。海岸線西起虞河口,東至膠萊河口,全長35公里,海灘面積85.3平方公里(從0米至1.3米高程計),淺海面積2866.6平方公里(從負15米至低潮線計)。年均氣溫11.9℃,年均降水量660.1毫米。有鐵礦石、重晶石、石英石、膨潤土、滷水、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膠濟鐵路、大萊龍鐵路、濰萊高速公路、榮烏高速公路、206國道、309國道、新海公路等穿境而過,北部萊州灣有國家級一類漁港下營港。古蹟有千戈莊龍山文化遺址、石埠西村商周遺址、博陸山周代遺址、故城遺址、密鄉故城遺址、都昌故城遺址、埠頭戰國墓、高陽候墓、固王冢墓群、大埠漢墓、林家埠漢墓、黃福墓、黃元御墓等。

古稱鄑邑、都昌。春秋時設城邑,本齊之都昌邑,漢因置都昌縣。宋建隆三年(962年),稱昌邑,以邑在漢之都昌城,故名。1945年劃為昌邑、昌南兩縣,1956年並置昌邑縣。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以原昌邑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縣級昌邑市。

1993年7月2日,撤銷昌邑縣龍池鄉,設立龍池鎮;撤銷青鄉鄉,設立青鄉鎮;撤銷卜莊鄉,設立卜莊鎮,撤銷倉街鄉,設立倉街鎮;撤銷丈嶺鄉,設立丈嶺鎮。1995年,昌邑市轄13個鎮、9個鄉:都昌鎮、柳疃鎮、青鄉鎮、龍池鎮、卜莊鎮、倉街鎮、飲馬鎮、塔耳堡鎮、岞山鎮、石埠鎮、圍子鎮、下營鎮、丈嶺鎮、李家埠鄉、夏店鄉、東冢鄉、宋莊鄉、南逄鄉、流河鄉、雙臺鄉、太保莊鄉、北孟鄉。

1996年,昌邑市面積1814平方千米,人口67.3萬,轄13鎮9鄉:都昌鎮、柳疃鎮、青鄉鎮、龍池鎮、卜莊鎮、倉街鎮、飲馬鎮、塔耳堡鎮、岞山鎮、石埠鎮、圍子鎮、下營鎮、丈嶺鎮、李家埠鄉、夏店鄉、東冢鄉、宋莊鄉、南逄鄉、流河鄉、雙臺鄉、太保莊鄉、北孟鄉。市政府駐都昌鎮。

1996年12月27日,撤銷昌邑市北孟鄉、李家埠鄉,設立北孟鎮、李家埠鎮(魯政函民字[1996]62號)。1997年7月4日,撤銷都昌鎮,分別設立奎聚、都昌兩個街道辦事處(注:以原都昌鎮北海路以東的行政區域設立奎聚街道辦事處,以原都昌鎮北海路以西的行政區域設立都昌街道辦事處),將雙臺鄉的北褚、南褚、東褚、前埠、後埠5個行政村,南逄鄉的劉埠、王逄2個行政村,李家埠鎮的高家道照、長埠2個行政村劃歸都昌街道辦事處管轄(魯政函民字[1997]28號)。1997年7月9日,撤銷宋莊鄉,設立宋莊鎮(魯政函民字[1997]31號)。至此,昌邑市轄2個街道、15個鎮、6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昌邑市總人口683182人,其中:奎聚街道52339人,都昌街道37342人,李家埠鎮29325人,柳臆鎮30103人,青鄉鎮19711人,龍池鎮25526人,下營鎮7909人,卜莊鎮31930人,圍子鎮41922人,倉街鎮27408人,宋莊鎮30513人,石埠鎮30738人,飲馬鎮44560人,北盂鎮39933人,昨山鎮35531人,丈嶺鎮24907人,塔耳堡鎮32513人,南逢鄉22445人,雙臺鄉31126人,東冢鄉18481人,夏店鄉20300人,流河鄉17850人,太保莊鄉30770人。

2001年,昌邑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李家埠鎮劃歸奎聚街道,青鄉鎮劃歸柳疃鎮,南逄鄉劃歸都昌街道,下營鎮和東冢鄉劃歸夏店鄉,倉街鎮劃歸圍子鎮,流河鄉劃歸石埠鎮,塔耳堡鎮劃歸丈嶺鎮。

2002年底,全市總面積1812平方千米。總人口68.0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4萬人。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818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3年底,全市總面積1812平方千米。總人口67.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萬人。轄15個鄉(鎮、辦事處),818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6年,昌邑市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鎮、龍池鎮、夏店鎮、卜莊鎮、圍子鎮、宋莊鎮、石埠鎮、飲馬鎮、北孟鎮、岞山鎮、丈嶺鎮、雙臺鄉、太保莊鄉。

2007年,昌邑市將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調整為2個街道、6個鎮、1個鄉:撤銷雙臺鄉,併入都昌街道;撤銷夏店鎮,併入卜莊鎮;撤銷宋莊鎮,併入圍子鎮;撤銷石埠鎮、岞山鎮,併入飲馬鎮;撤銷丈嶺鎮,將原丈嶺鎮的40個村(即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前原丈嶺鎮轄區)與太保莊鄉合併設立太保莊鎮,將原丈嶺鎮的45個村(即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前原塔耳堡鎮轄區)併入北孟鎮(站外鏈接:鄉鎮合併示意圖)。2007年,將太保莊鎮(連同峽山及峽山水庫)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站外鏈接:區劃調整示意圖)。

2009年5月11日,經省政府批准,濰坊市坊子區昌邑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將昌邑市飲馬鎮的岞山前、岞山中、岞山後、高家莊、留戈莊、前張百戶屯、後張百戶屯、岞山站、西惺惺、東惺惺、牟家莊子、周家官莊、耿家莊子、蓋家莊子、日戈莊東、日戈莊西、雙埠子、孫郭田戈莊、郝家官莊、梁家田戈莊、劉家田戈莊、馬家屯、盤馬埠、東章、西章、早立、坡立東、坡立西、南楊家莊、顏家莊、皂角樹、前行營、大行營、東下灣、南下灣、西下灣一、西下灣二、西下灣三、西北院、前輝、後輝、久遠埠、盧家官莊、趙家屯、劉家埠、戴家官莊、黃家官莊、徐家官莊等48個村,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莊鎮管轄。

2009年,恢復下營鎮,將卜莊鎮榮烏高速公路以北大韓家、廒裡、北張家莊、郇家、辛莊、小韓家、小劉家、常家、軍營、小姜家莊、北趙家、北王家、李劉、裴家、呂家、西下營、東下營、曹家店、後柳、前柳、小院、大院、火道、灘子、北二甲、東辛店、胡家道口、馮家、海眼、張家寨、溝崖、王家廟、紀家、高家、楊家等35個行政村劃歸下營鎮管轄,鎮政府駐地設在下營鎮港口路5號;成立石埠經濟發展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