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每個人心裡都有十萬個為什麼,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求甚解卻成了我們的常態。

接受,接受,總是習慣性的接受,即便心裡有質疑卻還是接受,為什麼不提出來呢?

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只是去多問了一下,就退了我23塊錢

上週末,去超市買東西,因為平時上班也沒時間去,所以一般都是休息日會去超市買夠一週的東西。

已經9月份了,天氣漸漸轉涼,想著要買個保溫杯,在超市看了一圈,不是太貴,就是太大,挑選了好一會兒才看到兩個我喜歡的,一個標價是89.9元,另一個是118元,既然兩個都比較喜歡,也就沒什麼好糾結的了,理所當然的選了性價比高的。

買完其他東西,到了收銀臺,週末果然人多,結賬的隊伍已經排成了長龍,我也加入隊伍之中隨著人流慢慢地挪動著,終於輪到我了。

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原本,我每次買完東西結賬之後,拿完東西就走,從來不拿小票,因為超市小票一般都打印的比較慢,我嫌麻煩懶得等。

可是那天我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就莫名其妙的等著拿了小票才走。出了超市,到了車上,我又鬼使神差的瞄了一眼小票,這一瞄就瞄出問題來了。

小票上面打印的保溫杯的價格是112.9元,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我拿錯杯子了?然後,趕緊在一大袋子東西里翻出保溫杯來,一看沒拿錯。

我就跟我媽吐槽,我說這保溫杯和剛剛在超市看到的標價不一樣啊,我媽問差多少,我說差二十多,然後我媽拿過小票,又對了一下杯子底部的標籤名說沒錯。即便錯了也才二十多塊錢,今天週日超市那麼多人,懶得去扯,到時候別人還說你斤斤計較。

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可我還是心裡不甘啊,要是我沒發現也就算了,可是我發現了啊,我得去問問去。我不管我媽說啥,就是要去問。

回到超市,我向收銀員說明了情況,還好這個收銀員態度比較好,又掃了一下這個杯子底部的標籤還是112.9元,然後她打開杯子,從裡面又拿出一個標籤掃了一下是89.9元,然後叫了理貨員去確認。

結果,這個杯子確實是89.9元的,她解釋說可能是在整理貨物的時候,把標籤弄混了,然後退了我23元的差價。

說實話,我當時心裡還挺高興的,雖然我明明知道這23元本來就是我多付的,退還給我是應該的。可我的興奮指數比我白撿了23塊錢還高。

因為我有質疑,敢於勇敢的提出來,而且還獲得了小勝利。

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在我們勇敢的提出質疑之後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他們部門的人能多4小時的存假,全是他能提出質疑的功勞

我有個朋友A,他們公司加班是算調休的,可是要記調休也是要加班超過一個底線小時才可以算存假的。

前段時間,他們公司很忙,他又在主要部門,所以整個部門都在加班,大家的加班小時都超過了底線,可是他最後發現,行政在統計調休時間的時候,卻少給他們算了4小時。

奇怪的是其他同事沒有一個人提出質疑,然後他就問其中一個同事是否覺得調休存假時間計少了,那個同事居然說他不知道怎麼算的,行政說多少就是多少了,反正有打卡記錄為證,行政的人也不會亂來的。

可他還是不甘心,又跑去問行政,結果行政的算法是把底線加班時間提高了4小時,他又去找他們部門經理,最後經理也出面為他們抱不平,最後處理結果就是他們整個部門加班小時統一再加上4個小時。

後來,他才從小道消息知道這都是套路,並不是行政失誤記錯了加班底線,而是故意為之,要是沒人提出來就會按照提高底線時間來計算。

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好在他發現了及時提了出來,才讓他們獲得了原本應得的調休時間。

即便有這麼多積極的例子擺在面前,但還是有很多人心存質疑而沒有勇氣去求證。

為什麼我們不去把心裡的質疑提出來呢?我想應該是: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

就像我之前買那個保溫杯,我跟我媽說了我要去找超市問清楚,結果我媽第一反應就是別人會說我斤斤計較。是的,如果換做我媽,她肯定就不會去問的,因為她怕別人談論她。更害怕是她自己弄錯了,招來別人的異樣眼光。

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對自己沒有信心,更害怕得罪人

就像前面說到的我那個朋友A 一樣,我認為,他們部門肯定是有人知道計算錯了的,只是所有人都在等那個“出頭鳥”去提出來,因為他們不想得罪別的部門的人,影響人際關係。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老師講了一個題的答案,如果學生有質疑,他一般是沒有勇氣去提出來的,因為老師是學識淵博的,怎麼可能出錯呢,自己知識淺薄,一定是自己弄錯了。

可是事實卻未見得如此。

我就多問了一下卻退了我23塊錢:我們都應該有提出質疑的勇氣

當然,我在上面指的質疑都是有根據的,有緣由的,前後關聯相矛盾的質疑,而不是單純為了質疑而質疑。

我覺得正確的質疑應該是通過了自己的積極思考,加上了事實根據而產生的,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憑空捏造的。

最後,希望大家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能將自己的質疑勇敢的說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