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玻璃廠投資130萬兩銀子,為何僅存活10年?晶世界有答案


從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前往駱馬湖路上,一座外觀陳舊如廢棄工廠的建築群吸引了攝影人的視線。停車走進看看,發現竟是一座藝術館,名叫“晶世界”,內容展現玻璃藝術。本打算花10分鐘走馬觀花瞅一眼就走,結果被玻璃的世界所吸引,發現了大乾坤。整整一個上午,徘徊其中。

對宿遷的印象總停留在項王故里、運河、黃河以及花海,然而它還有“玻璃之城”的盛譽。玻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當我們為它的珀麗著迷時,可曾想到它與沙子有關?宿遷的地表、地下蘊含巨量石英砂,自百年前人們發現其玻璃原材料的價值並利用,至今開採仍然持續。

古代宿遷多災多難,地理位置處在海拔較低的江淮下游,黃河數次決堤倒灌淮河,宿遷不免被淹成汪洋大海。黃河帶來上游巨量泥沙,抬高了宿遷地基,如今絲毫看不出馬嶺山餘脈的痕跡。科技落後的時代,作為宿遷的歷代父母官,治水是沒完沒了的政務,最讓人頭疼。然而可喜的是,近代人終於發現了黃河泥沙的好處。在宿遷白馬澗一帶,石英砂儲量驚人,深挖45m仍不見底。


玻璃創造史超過了4000年,它的製作方法在3000年前被揭曉。石英砂與石灰在高溫下會變成玻璃,這兩樣主材料儘管不算稀奇,可是制玻璃的技術突飛猛進,玻璃廣泛應用生活方方面面從18世紀才開始。宿遷白馬澗的沙子躺了上千年無人問津,直到玻璃時代崛起,西方傳教士來到此地將白色石英砂打包運回國檢驗,得出結果是:“製造玻璃的上等原材料”。

晶世界玻璃藝術館大廳中間赫然豎立三座高大玻璃人像,從裝束頭飾分辨出兩位是清朝人打扮,另一位西裝革履,表情謙和。三人從左至右分別是江蘇候補道臺黃以霖、許鼎霖以及狀元實業家張謇,他們是宿遷這座玻璃之城的奠基人。

1903年,許鼎霖時任安徽鹽運使,在宿遷考察時,當地百姓給他看硅砂樣品,並告訴他“洋人已經開始在宿遷大規模收購沙地”。這分明是開礦的前奏。許鼎霖反應迅速,馬上利用外交關係,從比利時專家那裡得知宿遷硅砂的秘密。於是找來好友張謇商議,要率先在宿遷辦起一個玻璃廠。


圖:玻璃糖果

比利時專家報告分析宿遷硅砂含硅93%~95%,而且夾雜鎂、鋁、鉀、鈉等氧化物,適宜製造高純玻璃器皿、平片、搪瓷釉。宿遷地處京杭大運河黃金地段,南上北下,交通便利,適合大型運輸。而且宿遷距濟寧嶧山的煤礦較近。煤炭、石灰是煉製玻璃的主要材料。天時地利,又有張謇這樣的實幹家以及政府支持,中國首家玻璃製造廠終於誕生。

晶世界第一層展示從中國戰國時代到漢唐宋元明清,玻璃在平日生活中的應用。它們或為飾物,或為容器,大多作為藝術品、奢侈品類被收藏,平民老百姓還佩戴不起。


二層空間設計精美玄幻,玻璃天井、牆壁營造出異度空間。內展示玻璃製造作坊逐漸向工業化、標準化發展演變。

再轉到一層,又來到一個光線幽暗的廠房,裡面放著一臺鏽跡斑斑的大型挖掘輸送機械臂。由此看出挖沙工程由來已久。

西方人稱“中國”為“China”。中國人有手工製造業天賦,瓷器曾讓世界歎服,可是工業時代,大批量製造標準化玻璃是短板。

耀徐玻璃公司初始投資130多萬兩銀子,生產規模龐大,建有鋼架混凝土結構主廠房,附屬廠房198間,大鍋爐2座、煤氣發生爐8個,日產玻璃7000塊,50餘種產品,全廠工人1272人,僅船工300餘人……在當代絕對是一座大型企業。

公司還在宿遷城內設寶徐錢莊,錢莊內附設玻璃器皿門市部,經銷自產玻璃產品。從1906年開始生產平板玻璃、玻璃瓶罩、器皿,一度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

然而好景不長,因耀徐玻璃公司背後的製造核心技術一直被外籍技師把控,又因兩度更換技師,導致產品質量極不穩定。生產成本增高,無法與西洋各國玻璃廠商競爭,連年虧損,資金耗盡,只好在1912年宣告停辦。

最後只剩硅砂開採未曾停下,仍然向外地出售。每年賣硅砂的錢僅夠保管已經倒閉的廠房費用。接著,玻璃廠第二輪融資尚未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直至抗日戰爭宿遷淪陷,玻璃的廠房、機器全部被日偽拆除盜賣。

耀徐玻璃有限公司在宿遷建造的工業巨塔僅存10年便轟然倒塌,聽起來讓人悲憤,細想又很必然。然而,物極必反,冬去春來,有地下巨量硅砂支撐,宿遷的玻璃之城春風吹又生。

耀徐玻璃廠的這10年為宿遷培養了不少玻璃人才,它們利用耀徐玻璃廠散落的小型設備,各自為營,不斷創新探索新出路。就這樣倒了又建,建了又倒。一方面是玻璃帶來巨大財富的動力,一方面長江後浪推前浪,技術突飛猛進,人才輩出。

圖:學習筆記

多年以後,終於迎來了開放市場的好時機。各行各業,生活日用品對玻璃的需求暴增,宿遷的大小玻璃廠業務跟著拓展,遍地開花,玻璃製造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宿遷工業支柱,讓玻璃之城再次發出耀眼光芒。

從晶世界出來,已經到了晌午。沐浴在刺眼的陽光下,再看看晶世界不怎麼高大上的外表,卻讓人肅然起敬。如今互聯網時代,玻璃的應用無處不在,每個人每天大量時間都在用手指在一塊玻璃上劃來劃去。或許耀徐玻璃公司的創始人早已經看穿玻璃在未來的普及應用,當初建廠才會那麼熱情執著。

圖:舊廠房改造出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