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拜託!別再叫我“蓋樓”了

“親,幫忙點一下”“親,幫我助力一下”……和去年一樣熟悉的套路,近期,那些連過年都不給你發“新年快樂”的“殭屍好友”又出現了。這一次,想要在“雙11”這20億元紅包當中分一杯羹可不容易,用戶需在前期不斷進行一個名為“組隊蓋樓大挑戰”的遊戲,方可瓜分這一鉅款。正所謂“一頓蓋樓猛如虎,一看紅包兩毛五”,“雙11”的腳步越來越近,“蓋樓”的熱情也跟著水漲船高,緊隨而來的是周圍小夥伴們滿滿的吐槽。■東南早報記者 李波玲\\文 吳嘉曉\\手機截圖


親!拜託!別再叫我“蓋樓”了

網友“站”隊——

●吐槽派

我老婆為了“蓋樓”,天天起早摸黑、“六親不認”,吃飯的時候也在看手機,這麼多天也就攢了18.66元紅包,我勸說她“乾脆給你100元,別玩了”,她還不肯。

——“85後”個體戶陳先生

躲過了砍價鏈接,卻逃不過蓋樓邀請。讓人很不能忍。不知道他們到底會不會算賬,就為了省這麼幾毛錢、幾塊錢,“消費”親情友情,不如利用“蓋樓”的時間多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網友@泉州古天樂

好不容易拉近的關係,因為“蓋樓”都要決裂了。這兩天有同事因為“蓋樓”還遲到了,才剛月初,這個月的全勤獎就被判了“死刑”,真是得不償失。其實玩這個就是圖一口氣,真正靠這個發不了財。

——“90後”文員小洪


親!拜託!別再叫我“蓋樓”了


●參與派

每天早上8點左右,家族微信群裡就會被“蓋樓”邀請刷屏,七大姑八大姨等親戚都蹦出來了,平時還算冷清的微信群,變得熱鬧極了。對我來說就是舉手之勞,親友們高興就好,也不是什麼難事,家和萬事興。

——職場新人小蔡

樓蓋得怎麼樣就看平時人緣如何。我並不在乎輸贏,也不是為了瓜分紅包,跟好朋友一起互動蓋樓,這個過程是增進友情的另一種方式。多年後還可以互相回憶當年“雙11”的“蓋樓”戰況。

——“90後”自由職業者小許

我的意向客戶裡有幾位就是熱衷於天天蓋樓的,為了刷存在感,我每天都會積極響應他們的邀請,連續好幾天了,他們也都對我印象不錯,無形中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

——“85後”銷售小羅

心理分析:善於維護自己的社交圈 肖北嬰 華僑大學通識與教育學院副教授

“雙11”年年有變化,今年的“蓋樓”邀請一度被熱議,這是一種商業文化影響之下產生的社會現象。

要不要邀請朋友幫忙“蓋樓”?自由度相對較大。不少人在吐槽那些平時不出現、現在卻要人家幫忙的“塑料”朋友,說明這些朋友可能是太過功利性、不注重人際關係培養的人。

我們應該認識到,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了,人們的觀念也跟著轉變。微信朋友圈為人們的交際提供了便利,我們就更要善於維護自己的社交圈,打造一個高質量、有內容、正能量的朋友圈,經常反思自己,多露臉,讓自己更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