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女子蘇州漢,寶慶女子黑煤炭

益陽女子蘇州漢,寶慶女子黑煤炭

小時候,這句口頭禪經常聽老人們說起,當時覺得很好奇,一直是心中的一個迷團。

寶慶,是邵陽舊時的地名。當年知道寶慶的人多,知道邵陽的人少。當年的寶慶比現在的邵陽牛叉得可不是一丁點。

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國家“三線建設”那陣,不少大型國有企業遷進來,邵陽開始雄過一段時間,整個邵陽城區20來萬人,曾經有一半是產業工人。到了90年代中期之後,邵陽再度沒落,曾一度被迅速崛起的省內其它地級市吊打得鼻青眼腫,體無完膚。

歷史上的寶慶可不是蓋的,至今婁底市幾乎所有地盤、包括湘潭的湘鄉,無一例外皆為寶慶府統轄,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些地盤連同居民一道,才從邵陽分離出去。

“益陽女子”美名天下,說來其實全靠一條桃花江。

益陽有個桃江縣,桃江縣裡有一條小河名叫“桃花江”。據說每當桃花綻放的季節,水面落滿桃花,直將那河邊洗衣浣紗女子臉龐映得粉嫩粉嫩,煞是嬌羞可人。

東晉時候,一個名叫陶淵明的大咖曾到那兒採訪過,不知是因為桃江的女子好看,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反正打那之後便有《桃花園記》問世。老陶的文章哥是讀過的,確實有才。

古時文化人跟當今的文人還就是不一樣,說話辦事那個斯文,還真是讓人不得不服。不像現如今的文人,書沒讀過幾本,裝得倒是挺像那麼回事。

文人有沒有文化,只要看他撩妹的樣子。現今有些個文人,聊妹的水平哥還真就不咋地佩服,作風粗痞不說,手段也低劣,見到美女兩眼立馬發直,跟著心跳開始加速,與那些個鄉野屠狗之輩無二,看了實在是讓人想吐。

“益陽女子”真正火起來,其實還得感謝一個叫黎錦暉的人。如果當年不是他那首《桃花江美人窩》一夜火遍全中國,也就絕不可能有後來邵陽人口中的益陽女子。

說到蘇州的漢子,只要稍微有點文化的人大抵都會口服心服。歷史上蘇州的文人騷客可是了不得的,相信讀過《岳陽樓記》的邵陽人不少,作者老範其實就是蘇州人。

或許,大家只知道“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句詩詞非常出名,但不少人卻不知道他的來歷。其實,這是毛主席在建國前夜的1949年4月29日,與一個名叫柳亞子的老先生的一首詩詞唱和。

據說當時柳先生嫌自己的待遇不好,借古代故事寫了一首題名為《感事呈毛主席》的詩詞,跟主席說他想退隱回鄉下去。主席看到後,以一首《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與之唱和,並挽留他參與新中國建國工作。其中後四句就是: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裡。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放眼新中國,能與毛主席唱和的人不多,柳先生堪稱天下第一。柳先生,蘇州人是也。

大家都看過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吧?別誤會,哥沒別的意思,只是想順便提醒大家別忘了,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也是蘇州人。

說了這麼多,這會大家對“蘇州漢”總算是服氣了吧?其實還有好多,什麼馮夢龍、金聖嘆、葉聖陶等等,都是蘇州人。

益陽女子蘇州漢子,寶慶女子黑煤炭。。。益陽女子柔美,蘇州漢子有才,自古才子配佳人,那我的寶慶女子呢?

還真別說,寶慶這地方雖山清水秀,但自古文氣稀缺。既引不來老陶、老範之類才高八斗的飽學之士,也缺乏涵養本地文人的度量與氛圍。

一個地方如果文氣太過稀缺,煞氣自然就重。

邵陽曆史上的名人,大多與打打殺殺有關,從魏源到蔡鍔,再往前數寶慶城牆根立著的那些雕像,還真尋不出一個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文豪來。

寶慶女子黑煤炭,不是寶慶女子的錯,錯的恰好是幾千年來,在寶慶當家做主,主宰著寶慶曆史走向的男人們。

一直以來,邵陽不少文人喜歡在各種場合把“民風彪悍”當成一件祖傳的寶貝,有意無意當做一種資本在炫耀。"彪悍"是個褒義詞沒錯,如果形容某人長得彪悍孔武,沒毛病。但如果是把民風跟它揉到一起,未必真就是一樁好事。

外地人一聽民風彪悍,我擦,看來這地方的人一個個都不是什麼善茬。人還沒到邵陽地界,腳杆子就緊張得已經開始轉筋,這生意還怎麼往下談。

可見,原本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寶慶女子,全讓民風彪悍四字給黑了。

寶慶女子黑嗎?東關橋那頭的哥不曉得,至少東關橋這頭的寶慶女子是絕對不黑的。

昨天週末天氣出奇的好,哥突然有了出門散步的興致。於是便踱方步沿東風路一直走到邵水東路。或許是因為天氣的緣故,路上人還真不少。有忙於生計的,一路匆匆忙忙,也有跟哥一樣趁這種難得的好天氣,出來閒逛散心的。

說實話,寶慶滿大街這美女那是真多。哥就有點不解,那些追星族究竟是中了哪門子邪,現在如果將那什麼范冰冰、趙麗穎往咱寶慶女子堆裡一放,看她還算哪門子美女。

那天陪老婆去三眼井買菜,剛進到市場裡就跟丟了,就走到一菜攤跟前,發現擺攤那女子的眼睛還和鼻子,跟一個叫佟麗婭的演員長得像極了,哥順便嘟噥了一句:嗯,佟麗婭。

不想,竟然被那女子聽到了,她於是很認真告訴哥:不是佟麗婭,在我們邵陽叫茼蒿。

哥當下覺得自己太過唐突,只好立馬改口問美女你這茼蒿多少錢一斤。

她說帥鍋,平時你很少出來買菜吧?

我們邵陽賣小菜不論斤,只論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