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暴亂背後:巨大的社會不公導致民眾忍無可忍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6日,智利聖地亞哥,智利首都騷亂持續,反政府示威者公然打砸搶商店,縱火破壞公共設施,與警方繼續發生激烈衝突。

抗議活動從反對地鐵票價上漲開始,隨後迅速升溫。火車站、公共汽車、超市和其他建築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抗議浪潮從首都蔓延全國。截至發稿,已有15人死亡。皮涅拉總統領導的政府將抗議活動稱為犯罪,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實行宵禁。這是自智利1990年民主化以來經歷的最嚴重的社會危機。

這隻會讓情況惡化,憤怒也不會因此減少。在聖地亞哥及其周邊地區,公共交通工具幾乎癱瘓,航班被取消,超市關門,學校停課。

劍橋大學社會學系學者薩維德拉,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政府以強硬的手段回應抗議,沒有同情心,否定人們的痛苦和對正義的要求。"

在這位智利問題專家看來,民眾的不滿積蓄已久,難以忍受,而政府卻貶低民眾的感受。比如告訴他們說,看病排長隊的時間也是社交機會。這說明政府缺乏基本的溝通能力去同情人民的痛苦。

皮涅拉一週前還說,智利是拉丁美洲的"綠洲"。一個看上去宏觀經濟指標健康、人民安居樂業的國家,為什麼會突然爆發怨憤?

聖地亞哥的伊瓦涅斯大學的政治學者貝洛利奧對德國之聲說:"面對未能得到適當處理的社會深層問題,傲慢地譴責是不明智的。"他指出,智利存在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巨大不公。其良好的形象建立在薄弱的基礎之上,在很大程度上源自長期受虐待人民的忍耐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