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個月,日韓領導人會談相敬如“冰”

摘要:自日韓兩國邦交正常化以來,歷史問題已成為深埋在兩國關係間的“定時炸彈”,幾乎每一次日韓關係交惡都伴隨著歷史仇恨的蔓延。這種惡意螺旋並非朝夕可平復,如今兩國民眾情緒對立致使兩國政府難以做出緩和兩國關係的實質性舉動。

時隔4個月,日韓領導人會談相敬如“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韓國總統文在寅舉行了約10分鐘的會談。(圖源:美聯社)

時隔4個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韓國總統文在寅藉著東盟的“東風”,終於再度“同框”,就日韓關係舉行了約10分鐘的會談。在因為強徵勞工問題引發的日韓關係遇冷近一年後,文在寅與安倍“友好且真誠”的交談是否有助於推動日韓關係轉圜,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

這是自今年6月G20大阪峰會後,日韓領導人首次正式會面。在那次峰會上,兩人僅僅握手8秒後就各自離開。相比之下,這次會談確實顯得“誠意滿滿”。

不過,一次會談難以完全“融化”冰凍多時的日韓關係,只是雙方摸索著糾正因歷史問題造成的關係交惡。包括上月24日安倍與韓國總理李洛淵會面在內,日韓近期兩次高層接觸只是禮節性的會面,雙方的深層次矛盾難以化解,對立狀態也將長期存在。李洛淵總理也公開表示,“很清楚目前韓日關係的現狀,兩國問題難以通過簡短的對話得到解決”。

一年來,日韓關係頻現“低氣壓”。

自2018年年底,由強徵勞工案引發的矛盾導致日韓之間明爭暗戰不斷,雷達照射事件、“慰安婦”問題協議、獨島(日稱竹島)主權爭端,使兩國關係“高燒不退”。2019年8月,日韓互相將對方從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中除名,兩國自邦交正常化後,首次在經濟領域爆發的正面衝突令日韓走向全面對抗,昔日夥伴“拔刀”相向。

歷史、領土、經濟等結構性問題在這一年裡集中爆發,導致日韓兩國國民相互厭惡,民眾互信度達到歷史低位。面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經濟損失,日本依然有大批民眾支持對韓進行經濟制裁;在韓國人眼裡,日本人居高臨下,不道歉就想用十億日元(約合6400萬人民幣)讓歷史問題一筆勾銷,“是對韓國人的侮辱”,目前,韓國抵制日貨的聲勢不減。

由於涉及群體性記憶和民族感情,日韓矛盾難以僅通過外交手段徹底解決。這也是日韓交惡一年來,兩國雖未切斷高層溝通,但雙方都沒有在實質問題上讓步的原因。從安倍與文在寅此次會晤結果可以看出,日韓雙方立場對比鮮明:安倍認為,日方明確表示日韓問題基於《日韓請求權協定》的原則立場不變,而文在寅則堅持,通過對話來解決兩國懸而未決的問題的原則不變。

自日韓兩國邦交正常化以來,歷史問題已成為深埋在兩國關係間的“定時炸彈”,幾乎每一次日韓關係交惡都伴隨著歷史仇恨的蔓延。這種惡意螺旋並非朝夕可平復,如今兩國民眾情緒對立致使兩國政府難以做出緩和兩國關係的實質性舉動。因此,兩國政府只能在保持政府層面協調的同時,一點點尋找解決矛盾的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