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再现人工拽耧场面,六位老人耩五亩麦子,平均年龄超60岁


霜降时节,在河南三门峡义马市霍村,一群农村老人的种麦方式看起来很特别。据拽耧的老人介绍,今年秋后雨水偏多,田地里的土壤比较湿,为了能尽快种上麦子,他们又搬出了多年不用的机播耧,然后几家合伙在一起拽耧耩麦。

在这个拽耧的队伍里,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后面扶耧的老人叫左青海,今年66岁,前面带帽的大爷叫刘小林,今年67岁,在他旁边的大爷叫左根深,今年也已经六十多岁,他们几家关系不错,大家一招呼就聚到了一起,也不论谁家地多地少,都尽心尽力地互相帮忙。

这三家的麦田一共有六块地将近五亩,多的一家有三亩,少的一家只有一亩,这群老人从下午二点钟开始,中间边歇边干,打算在天黑之前把所有麦子都种上。

听种麦的老人介绍,这种麦也是有讲究,如果种得早的话,一亩地耩十八斤左右麦种就可以了,种得晚的话就要耩二十五斤左右才行。原因是早的话一粒麦可以长出好几个分叉,可是晚的话就只能长出一个芽了。

这台机播耧是左青海家的,已经用了很多年,之前大家拽的都是木耧,要按便利性这个铁家伙还不如过去的木耧,不过木耧早都没人做了,这机器的容易购买到。现在大家耩麦一般都用机器了,只在一些地形不好的小地块,或者遇上机器不好下地才用这种靠人力拽的机播耧。


扶耧是个技术活,尤其是人拽的耧,因为两边力量不均,再加上拽的速度不匀,方向也 容易跑偏,左大爷扶起耧来格外费力。由于怕天黑还耩不完,几位老人中间也减少了休息时间,大约在六点钟的时候就把这五亩麦子全部种上了。

村民们能在一起合伙拽耧耩麦,那肯定是关系处的不错,在村民左根深家,我们看到了一座有几十米长,且有几十间房屋的老院子。原来他们三家都在这个老院子里住,后来其他两家逐渐搬了出去,但关系一直都不错。

据左根深介绍,这里的麦子一亩地能产八九百斤,打出来的麦子他们一般也不卖,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这种用铁皮做的粮仓,麦子就盛在粮仓里,吃的时候装在袋子里,拉到磨坊磨成面粉。

在左根深家的厨房里,有一锅刚蒸好的包子,用的面粉就是自家麦子磨的。河南农村以面食为主,很多人家喜欢自己蒸馍、蒸包子,他们蒸的包子个头都特别大,一顿饭吃一个就能吃饱了。

左根深家的麦地,一年两季,收完麦子种玉米,这些玉米就是种麦前收获的。老两口正在用一个老式手工脱粒机在给玉米脱粒,对于他们来说,把麦子种到地里,心里就踏实多了,意味着一年的农闲季节即将来临。摄影记录|张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