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名導”們,求求你們別倚老賣老了

不知不覺間,《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已經走到了第三季。且隨著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先後下場,演技綜藝突然成為2019年綜藝市場的一大垂類。

由於與影視經典、明星演員、演藝圈天然綁定,幾乎每一檔演技綜藝都不缺話題。

除了參加的演員能借此得到更多關注,一些幕後人員和“過氣”名人也因此走到臺前,成為真人秀的重要看點。比如《我就是演員》裡的中戲老師劉天池,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又比如在《演員請就位》中擔任導師的四位導演。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眾所周知經過剪輯包裝的真人秀,容易將一個人的某些言行或特質截取放大。圈粉、掉粉只在一瞬間

在《演員請就位》中,陳凱歌憑藉精到的點撥和暖心的金句,很快令網友原諒了《白晝流星》。

同為第五代導演的李少紅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言辭、選人屢屢惹眾怒,微博評論已成大型翻車現場。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放眼海內外,老藝術家光環破滅的事件近年不算少。

國內,因為瞧不上鮮肉偶像的“危險發言”而被網友diss的,劉江導演不是第一個,因為說現在電影沉迷於小情小愛而被伶牙俐齒的郭敬明懟得啞口無言的李成儒,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國外,斯科塞斯、科波拉相繼痛批漫威超級英雄片,同樣有年輕人不以為然。

可見,電影幕後工作者到中年如何不招人煩,還真是個世界性話題

是後喻時代容不得年長者的語重心長,還是過氣中年非要死死扒著往日榮光?總之若還想活躍臺前,不妨還是多向前看,keep hungry ,keep foolish。

01 新晉年度詛咒:讓李少紅當你領導!

從選手名單爆料,到導師陣容公佈,再到正片開播,《演員請就位》一直穩定輸出著話題熱點。

原以為作品沒一部評分過5、卻與陳凱歌平起平坐的郭敬明會吸引所有火力,沒想到事到如今,李少紅以一己之力挽救著在場所有人的風評。

的確,相比郭敬明狂甩術語、誇誇其談,李少紅沒有什麼特別受關注的迷惑發言,但一點一滴細數起來,還真是個寶藏“女孩”。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首先是有網友發現,李少紅版《紅樓夢》的“黛玉”蔣夢婕原本也參與了《演員請就位》,而且選擇了李少紅組,然而在正片中全程被花字遮擋。後有爆料稱,是因其中途退賽,節目組不得不作此處理。

退賽原因眾說紛紜,可能是本人缺乏契約精神。但也有人猜測,是與當年蔣夢婕從榮信達解約時的恩恩怨怨有關。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隨後,爭議最大的《仙劍》組中爭議最大的選手毛曉慧,被陳凱歌以“戲一部都沒播,出於同情與鼓勵”的緣故選中。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沒播的都是哪些戲呢?

一部是新版《神鵰俠侶》,另一部是《木槿花西月錦繡》。雖然這個節目沒有像101那樣給每個選手標註公司,但只要動動手指就會發現:毛曉慧正是榮信達的新人,不由令網友對這一結果的公正性產生質疑。

最新的一期,相比趙薇組的《還珠格格》與陳凱歌組的《阮玲玉》,李少紅組的《請回答1988》從內容上看並不算出挑,但在選人環節的騷操作,再次令李少紅陷入了爭議。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選擇周奇這一點倒是沒有什麼爭議,只是作為一個擁有三十多年資歷的大導演,當眾與出道沒幾年的新人過不去,未免有失風度。

指導演員時也是硬派作風,語氣也讓你頗為熟悉。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五湖四海的網友此刻奇蹟般地共情了:有的想起了班主任,有的想起了前領導,同一個世界同一種窒息。

所以,在被黃曉明店長支配的恐懼後,我們又迎來了李少紅班主任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其實某種意義上,《演員請就位》也可視為一個職場節目,能看到中年人的尷尬、青年人的迷茫,以及不同資歷演員之間的對話

作為領導,四位導師的風格更是特色鮮明。

趙薇本就是演員出身,感性溫暖,與選手打成一片;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郭敬明作為跨界者急於證明自己,講話看似專業但無法落實到作品中;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陳凱歌人格魅力十足,還能一針見血地改進工作中的種種細節,面對演得稀爛的《仙劍》組都能主動攬責任;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李少紅則最像老派領導,喜怒不形於色,偶爾還會倚老賣老。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雖然李少紅位列第五代導演、多次連任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而郭敬明抄襲醜聞纏身、業務能力被嘲。

李少紅直接在節目中管郭敬明叫“那個誰”也是很突破網友們的想象了。

02 大導走下神壇,是從作品失寵開始的

年輕人並不是不喜歡耿直毒舌、心直口快的領導,但要有作品與業務能力作為支撐。

在目前參加的兩檔演技綜藝中,李少紅並沒有貢獻出特別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或金句,反被質疑理念僵化、審美脫節

誠然,李少紅早年有電影《銀蛇謀殺案》《四十不惑》,轉戰電視劇後有《大明宮詞》《橘子紅了》,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都已經是十二十幾年前的作品了。

自打2010年《紅樓夢》變“紅雷夢”之後,

李少紅和她的榮信達再沒什麼爆款或口碑劇產出,與藝人的恩怨糾纏比作品更有存在感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今年倒是有兩部久違的、李少紅親自執導的復出之作,改編自嚴歌苓小說的《媽閣是座城》被審查攔了許久,最終僅取得五千多萬票房,豆瓣5.9分。像極了一部戒賭公益宣傳片。

另一部鍾漢良、週一圍等主演,楊冪參演的獻禮片《解放·終局營救》片名和檔期都一改再改,也不知道年內能否與觀眾見面。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其實,大導走下神壇,大多是從作品失寵開始的。地位與資歷猶在,作品卻在網絡時代百花齊放的新鮮內容中黯然失色。

學院派的陳凱歌,創作上堅守自我表達,有貫穿創作生涯始終的主題與風格。只是放到商業市場上時靈時不靈,既有影史留名的《霸王別姬》,也有令人摸不著頭腦、往好裡說也可以是曲高和寡的《無極》,最新一部《白晝流星》更是口碑兩極分化。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再如演而優則導的周星馳,性格特質和個人經歷都深深融入作品中,以至於講述的永遠是特定的人物與故事。

吃這一套的人或許不會介意,但在不能超越前作的情況下,難免會陷入“自我重複”的爭議。

類似情況還有曾經的內地青春劇第一人趙寶剛。

留下過《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

等經典,但2019年的《青春鬥》就令人尷尬不已。價值理念打動不了現在的年輕人,人物被指“三觀不正”“作天作地”。發佈會上一句“如果收視不好,豆瓣評分也比較低,那就證明我這個能量確實不行了,我就退休”,簡直成了自個兒給自個兒立的flag。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也有大導選擇跟上時代,無奈卻駕馭不了新題材,不能打造出令市場滿意的作品。

張黎因歷史正劇

《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而封神,改編男頻網文的《武動乾坤》拍出來卻十分另類,口碑暴跌,幾乎晚節不保。

但顯然,張黎導演的“自我迭代”還沒停止,未來操刀的項目中還有《鬼吹燈》《九州》等大IP,廠長只能遙祝一句好運了。

03 多一些真誠,少一些炮轟

沒有作品光環護體,講話還越來越像過年時的爺叔長輩,酒過三巡,大放厥詞。

你不招人煩,誰招人煩?

網絡時代信息交融,沒有什麼權威永遠不會倒掉,沒有什麼濾鏡永遠不會破碎。

小時候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英勇機智的孫悟空,哪能想得到後面“六學”刷屏之盛況。

新媒體傳播的特性是碎片化,容易抓住一段話、一個點包裝放大,截圖流傳兼留存,說話做事確實不能像以前那麼隨意了。

無數資深從業者被cue到評價鮮肉偶像,因“娘炮”等措辭踩中性別話題雷區王小帥幾條文案,瞬間將《地久天長》的高逼格作沒。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馮小剛一直都是“脾氣爆、不好惹”的鐵頭人設,每逢新片上映必“炮轟”,久而久之套路看穿,也覺跌份兒。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知名編劇”汪海林,一路從鹿晗DISS到肖戰,夾雜以吳亦凡、迪麗熱巴、楊冪等等當紅藝人。

自己的創作不能緊跟時代,炮轟的對象倒是永遠最紅。一個核心原則就是凡是粉絲支持的,就是汪某反對的。

只是廠長想問一句:

汪老師發誓一輩子不跟蔡徐坤合作前,不先了解一下人家拍不拍影視劇?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不可否認,這樣的方式讓久未有作品的中年影視幕後工作者保持了熱度甚至還抬高了行業地位。但如此“蹭熱度”未免太落下乘,咱們作品說話不好嗎?

當然,也有一批前輩大佬是真誠在表達對行業的擔憂,只是話如利刃不好聽。

好萊塢電影大師馬丁·斯科塞斯直言漫威“不能稱為電影,更像是主題公園的產物”,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

深表同意者有之,但也有很大部分對老爺子毫無偶像濾鏡的年輕網友和漫威粉絲們不以為然。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在後來老馬丁的長文澄清中,也表達的很清楚。他更多是對於商業大片過於強勢、擠壓其他電影生存空間的擔憂,以及對於電影創作敘事性、藝術性的堅持。

只不過,作為新好萊塢主將、曾經的“反叛者”,如今竟也成了看不慣新事物的頑固一方,令人感覺很是微妙。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超級英雄片固然是用各種特效轟炸著觀眾的感官,但也不能說其中就沒有觸及人心的故事和人物

在劇情套路化的同時,漫威和DC也都在吸納個人風格強烈的新人導演,如啟用

拍獨立喜劇的塔伊加·維迪提執導《雷神3》,或者讓拍恐怖片成名的溫子仁來拍《海王》,都令人耳目一新。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其實電影不止藝術一種屬性,它同樣也是商品,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

或許現在就是到了人們會選擇從虛幻的故事中尋求逃避與鼓舞的時候,也沒準過幾年市場會自發追求更加尖銳有深度的影片。

又或許隨著技術演進,

電影的形式會發生無可挽回的變化,那麼也沒必要固守某一種舊有的定義。

再回到國內,同理,對不瞭解的東西隨意開噴、票房和收視不好甩鍋給觀眾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不過是仗著尚有話語權逞口舌之快。知名編劇大戰飯圈女孩,就算贏了又有什麼好得意的呢?

人到中年的“名导”们,求求你们别倚老卖老了

對於創作者來說,可能最無奈的就是觀眾永遠在更新換代,難逃落寞。繼續深耕自己最擅長的題材風格沒什麼不好,

追趕時代、走出舒適圈,也值得尊重

只是最好能放低身段,先了解再說話,先理解再創作,用作品說話。網友苛刻卻又健忘,如果《大宋宮詞》順利播出,而且又能打,那麼想必大家會反過來理解李少紅主任的吧。

-END-

單身真的是有原因的,

來看看大家都是怎麼憑實力單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