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的龍臥巖,一款適合慢慢打磨時光和心境的宜憩之居

新鄉的太行山,西部多紅巖絕壁,山高壁立,翆崖丹壁,勝在景觀。東部群山多連綿勢緩,卻在元明清三代衛輝府、今衛輝市周圍,得地利人和,正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那句古話,長城村落,古寺古寨,連綿分佈,以人文取勝。東部太行山海拔最高處——黃梅草堖,就是龍臥巖景區的主峰。龍臥巖景區位於新鄉東部太行山蒼峪山境內,是蒼峪山的主脈,距新鄉市區65公里。

蒼峪山由流經山中的蒼河而得名。蒼河原名倉河,得名起源山中的倉谷。時間久遠,“倉”與“蒼”互換,到今天就唸作“蒼”了。蒼河、蒼谷是酈道元《水經注》特別濃墨描繪的一條河流和山谷,龍臥巖的龍鼎瀑布和上源的湧泉,也是蒼河的源頭之一。《水經注》有“清水又東,與倉水合。水出西北方山西倉谷”,又有“谷有倉玉珉石,故名焉。其水東南流,潛行地下,又東南復出,俗謂之雹水。東南歷坶野。”蒼河、蒼谷名稱起源與這一帶多“倉玉珉石”有關,看來也是一個可以尋寶的地方。

太行山中的龍臥巖,一款適合慢慢打磨時光和心境的宜憩之居

龍臥巖景區因村得名。景區內山嶺廣闊,溝壑縱橫,懸崖峭壁林立,自然植被豐茂,屬河南省省級森林景觀公園、省地質公園,國家3A級景區。龍臥巖村則以地形得名。村後靠龍臥巖景區山腳處,有岩溶溶洞,鍾乳盤旋,形似臥龍,群山嶂巖壁立,故得名龍臥巖。

龍臥巖景區處於四縣(衛輝、輝縣、林州、淇縣)、三市(新鄉、安陽、鶴壁)交界之地,雞鳴四縣,眼望三地,以自然風光見長,緊臨蒼河。沿景區外圍,分佈著正面、獅豹頭、塔崗三座中型水庫。蒼峪山從南向北分佈著塔崗湖、奇峪山、青年洞、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築群(靈龜寨)、林堅出生地、娘娘墳、跑馬嶺、白龍湖、九鳳山、猿猴溝、羅圈千年銀杏樹、正面湖、靈泉峽、青龍洞、皮定鈞司令部、龍臥巖等景區,群芳鬥豔,燦若星辰,是新鄉東部太行山的一大景觀聚集區。龍臥巖景區位於蒼峪山群山海拔最高、最核心的區域,位於蒼峪山大峽谷最北端。最高峰黃梅草堖海拔1069米,也是河南太行山東部淺山群山的最高峰。

龍臥巖景區四面群山,層巒疊嶂,風景秀麗。東橫東雕頭,南矗南坡,西立公堂嶺,北臥北嶺。北嶺主峰黃梅草堖為東太行最高峰。整個景區的特點是景以石為奇,以林為妙,有著雄險的陡壁懸崖,古今茂密的原始森林。著名的景點有武林封林地、日出長廊、雲海長廊、雲仙閣、凌霄閣、知春亭、致遠亭、公堂鼓樓、臥佛嶺、紅葉嶺、千年古桑、寶塔石、太行人家、老鷹頭、極目閣等26個自然景點和人文景點。

龍臥巖有知名的臥佛嶺。天然臥佛,頭枕西,腳朝東,以蒼峪第一峰黃梅峰東部山體為床,安詳仰臥,酷似一個安詳睡姿的臥佛,頭部、身軀、就連肚臍也都形態逼真。龍臥巖有河南東部太行山少見的季節瀑布——龍鼎瀑布。盛夏時,老絕頂(龍鼎)、小燕溝瀑布飛流直下,聲震遐邇。龍臥巖有知春亭,大小兩亭如母子相依,取義孟母三遷故事寓意,位於公堂嶺峰頂。知春亭內保存有罕見的酷似海底珊瑚礁的奇特山石,又似龍鱗顯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見一斑。站在知春亭上,四周群山環衛,其中五道山脈齊聚一峰,就是龍臥巖有名的五龍聚首奇觀。龍臥巖景區中心區有綠蔭長廊,是一條峽谷步道。隨青石臺階拾級而上,穿越林蔭,可到蒼峪山最高峰。百餘種野生植物,喬木、灌木以及藤蔓植物密佈其間。龍臥巖有東部太行山高山峰,群峰之上,是觀看南太行風光的最佳場所,太行群山關山、八里溝、萬仙山、轎頂山等全貌一覽無餘。龍臥巖景區以紅葉知名,金秋時滿山紅葉,遍掛柿燈,獨成一景。龍臥巖群山環繞,蒼山翠谷,眾泉潺流,植被茂盛,生態良好,野生藥材隨處可見,顯示出一種原始自然生態美。

太行山中的龍臥巖,一款適合慢慢打磨時光和心境的宜憩之居

龍臥巖景區人文燦爛,紅色底蘊深厚。景區處於中原通往秦晉的要衝,從村旁邊,有故道直達安陽臨淇,蜿蜒經林州達山西陵川。是古往今來的戰略要地,也是豫晉兩省的商旅故道。戰國魏長城就蜿蜒在景區的西部山脈,宋金對峙時期,康王趙構南逃,從此地經過。這裡是八路軍太行分區五分區所屬地,是革命老區,陳賡大將、楊得志上將都曾在這一帶活動。1943年皮定均司令員曾率部活動在這一帶,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率領太行山軍民抗日救國。龍臥巖一帶的山路,在抗日戰爭期間是太行山區連接冀魯豫有名的地下交通線。戰爭年代,大量的人員、情報、物資,通過這條線路送往太行革命根據地和延安,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的一條生命血脈。這裡還是抗美援朝中與黃繼光齊名,著名經典革命電影《英雄兒女》中塑造的經典英雄形象王成,故事原型孫佔元的故鄉。這裡還是紅旗渠修建組織者、紅旗渠之父楊貴同志的出生地,也是當代“太行公僕”吳金印同志帶領山區人民改造山河,造福一方的地方,歷史人文和紅色傳承底蘊深厚。

龍臥巖附近村莊是典型的太行村落,村落在群山環抱之中,有著濃郁的太行山村味道,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鄉村氛圍,也是中原地區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龍臥巖民風淳樸,元代大詩人王惲有:“近山風俗果溫純,知有從來縣令尊。癃老杖扶爭致語,不嫌山野過柴門。”說的就是蒼峪山一帶的民風。龍臥巖村裡閆、孟、馬、劉、李、任、張、郭、徐等諸姓,和諧有愛,濡沫與共。其中的孟姓遷自山東鄒城孟子老家,是孟子後裔。村風淳厚,禮儀傳家,歷來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從這裡走出了許多商界領袖、軍政幹部、高級專家和學者教授。龍臥巖村保留著成排的老瓦房。景區內分佈在山野的老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連同嫋嫋村煙,和散佈山上廢墟和石庵,讓人恍若隔世,夢迴以前。“地爐火在壁燈昬,睡覺山堂笑語溫。”種著幾畝貧瘠的山地,放著一群山羊,割柴打草,全家蹲著吃小米燜飯,昏暗的煤油燈下挑燈夜織,月光下羊群臥地攢肥,羊鈴聲、布穀鳥鳴協奏,是一種愜意的田園夢居。

太行山中的龍臥巖,一款適合慢慢打磨時光和心境的宜憩之居

龍臥巖村民採用純手工製作紅薯粉條,口味醇正爽滑,生態原始,非常適合燴菜和打粉條嫩蠶豆湯,加工成的皮渣柔軟而嚼勁十足,適合大鍋菜和五花肉伴炒,也可用辣椒清炒,紅薯粉製成的涼粉也是消夏佳品。夏天,遍佈山野的野生韭菜,讓你體會到什麼才是韭菜的真正味道;秋天,村中盛產各種品種的柿子,國慶節前後成熟季節便可摘食。村民還種植穀子,石磨碾成小米,還有土雞和土雞蛋,可以享用。最有名的是龍臥巖散養在公堂一帶的黑豬,與自然野豬為鄰,跑、跳、躍,甚至過日子都攪和在一起,因肉質鮮美,自成一品,是難得的美食食材。在龍臥巖,可以充分品味鄉村鄉愁記憶的味道。

2010年前後,龍臥巖景區成了新鄉南太行革命老區發展的又一生力軍,成了鄉村脫貧致富、旅遊富民的骨幹力量。景區投資修建盤山公路和基礎設施,改善旅遊環境和接待條件,給貧困的山村帶來源源不斷的遊客。龍臥巖成為鄉村休閒、戶外拓展、教育培訓的新興之地。休閒、自駕、穿越,形式多樣,遊玩於景區,戲水、觀瀑、爬山、賞景,住石屋,觀窯洞,吃農家、品山泉,山莊賓館住宿、用餐、設宴等,龍臥巖景區已經能夠全方位輕鬆自然、休閒放鬆的各種服務。

鳳棲蒼峪,青松翠竹,萬木森森藏青翠;龍臥福地,碧瀑流泉,千泉淼淼匯碧煙。今天的龍臥巖,經過細心的雕琢,古樸山村,掩映在翠山碧水之間,獨特綺麗的風光,吸引著八方遊客。道人歸潔宜諳此,抱石歸來煮夜泉,龍臥福地,靜心之域,讓每一位遊客充分走進自然,感受自然的味道和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