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玩的學生成績卻很優秀,而埋頭苦讀的學生卻成績平平?


為什麼總是玩的學生成績卻很優秀,而埋頭苦讀的學生卻成績平平?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一直有一段揮之不去的困惑,那就是我兒時的那個調皮的夥伴,天生好玩。每天放學聽聲一響,在農村的打穀場到處有他的身影。讀小學的時候,我們天天一起玩,那時候大家長也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所以我們天天玩也就沒有人來管,但是令我費解的是他每次考試成績都比我要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慢慢懂事了,意識到成績不如他而感覺羞愧。到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內心的極度不平衡,而以各種藉口拒絕和他一起玩耍。但是不管怎樣,我的成績一直不如他,這種困惑一直伴隨著我從小學到高中,高中畢業那年他考了637多分,順利的考取了北京大學,而我拼盡洪荒之力才考了531分,只考取一般的本科院校。當時我選擇了讀師範院校,隨著在大學裡學習了《教育法》、《心理學》和《課程教學法》等課程才慢慢解開其中的奧秘和困惑,今天把其整體出來,希望能夠對正奮鬥在追求大學夢的學生們一點啟示。

1、學習好的同學並不是天天在玩,只是我們感覺他們天天都在玩。

為什麼總是玩的學生成績卻很優秀,而埋頭苦讀的學生卻成績平平?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勞而獲的事。如果你想天天玩,而能夠獲得好成績,那肯定是異想天開的事,就連世界上最傑出的物理學家“相對論之父” 愛因斯坦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些學習成績好的人,肯定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汗水,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我們只是看到他們在玩的時候,而他們在苦讀的時候卻不知曉。記得我大學曾經有一個室友天天抱怨,他的人生是高中同桌給耽誤的,後來得知他讀高中的時候,他的同桌每天都是在他正在準備學習的時候來找自己玩,出於面子有不好拒絕,而當室友把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後,想找同桌出去放鬆一下的時候,他總是找藉口不去。其實室友的這一番話也解開了當年我的困惑,那些學習成績好的人並不是天天在玩,只是我們學習的時候看到人家在玩,而我們在玩的時候卻忽略了人家正在埋頭苦讀。我們對成績好的同學的瞭解只是冰山一角,其實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在學習,怎麼學習,我們是壓根兒就不知曉。故生活中那些抱怨“怎麼有的人天天在玩,成績卻那麼好?而我天天埋頭苦讀卻成績平平?”,他們是被自己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假象矇蔽了。

為什麼總是玩的學生成績卻很優秀,而埋頭苦讀的學生卻成績平平?

2、那些“天天在玩”的同學之所以學習成績那麼好是因為他們有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實如果你仔細去觀察這些在你眼裡“天天玩”的同學,你會發現他們上課特別用功,最重要的是他們聽課的方法與一般人不同,這也是我教書後仔細觀察才發現的。在課餘,我也經常聽到“天天玩的同學成績卻特別好,而天天埋頭苦讀的同學成績卻平平”這種聲音。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留意這兩種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經過幾年的觀察、談話方式等渠道的瞭解,發現優秀的學生與成績平平的學生最大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

(1)聽課方式是成績的分水嶺,課堂是影響學習的關鍵因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不難發現,對於一個信息的獲取,如果只通過聽覺,或只通過視覺的衝擊來獲得記憶,比“視”和“聽”並用來獲取信息的效果要差很多。只聽,能夠接受到的是聲音信息;只看,能夠接受到的是接圖象信息。如果耳目並用,可以將抽象的信息與圖形結合,強化認知過程,提高記憶效果。

其實平時課堂上,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聽課的時,面無表情,目光單一;只有少數學生有面部表情,極少數學生眼珠子在轉動,與老師有眼神交流。面無表情,目光單一的學生就是隻聽和看,有的甚至只看沒有聽(很有可能已經在開小差了,心理想著其它的事了)。那些“極少數”中的學生是在邊聽邊看邊思考,這也是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之一。

記得初中語文《論語》中有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成績的好歹關鍵在於課堂45分鐘的把握,只有充分抓住這45 分鐘學習成績才有可能上去;否則,只能事倍功半。上課時,只有不斷地思考,你才能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課堂是關鍵,如果課堂沒有把握好,課後花再多的時間也是沒有用,這也我們看到有的學生團體埋頭苦讀,而成績卻平平庸庸的重要原因之一。

(2)把握課堂的同時,用好課前預習是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

很多平時看似特別用功的學生,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刷題去了。在他們看來,成績的好壞與努力是成正比的,努力的方式就是去做題鞏固課堂知識。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會花時間去提前預習,他們認為花時間預習是浪費時間,課堂上老師反正要講解新知識,課堂上認真聽講就是了。只有很少的學生會花時間去提前預習;極少數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會去思考,並對疑難知識點坐上標記。課堂上去針對這個知識點仔細聽老師講解,如果聽得一知半解時,下課再去與老師求解,討論自己當時出現偏差的原因。這樣聽課,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夠針對性地去獲取知識。

根據去年我的一個已經課題《影響學生課堂效率的原因探索與對策》 ,對學生進行了三年的跟蹤調查研究分析發現:課前認真預習並對知識點進行標識的100名學生,成績排名位於全年級前100名中約佔67.5%,換句話說,就是月考排名前100名中約有67名學生是經常課前預習,並認真思考的。可見預習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3)科學的記憶方法是他們提高成績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細心觀察,你肯定會發現每個學習優秀的學生都有一套科學的記憶方法。從心理學的認知角度來看“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 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和語言等。”記憶力是識記、保持、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對知識再記憶的能力有著直接的關係。課堂聽講是對知識的接受和儲存過程,將已經理解的知識儲存在大腦裡,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知識,運用知識的的前提是必須提取知識,這是對知識的一種再現,也是對以往知識的記憶。

其實,你稍微留心就會發現成績不好的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比如定義、概念、公式和定理)記不起來,導致很多考題不會做,並不是他們理解力差等因素,而是他們記憶中沒有這些概念。其實記憶的方法很多,比如圖形記憶法、符號記憶法等,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才是關鍵。

所以說你能夠看到天天在玩的學生,學習成績卻那麼優秀;天天埋頭苦讀的學生卻成績平平庸庸,這只是你看到的其中一個方面,你看不到的卻是他們所流的汗水。記住要想學習成績好,一定要付出努力,雖然付出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不付出努力,連考好的機會都沒有。

為什麼總是玩的學生成績卻很優秀,而埋頭苦讀的學生卻成績平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