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旗:黨建引領 走出特色富民路

編者按: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內蒙古通遼市探索出主題教育情景黨課、檢視問題大走訪、“一號通辦、鎮街統辦”、駐村幹部“紅黑榜”、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村民說事點、“居民點單、部門領辦”等多項舉措,一體推進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四項重點措施落實落細,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以思想自覺帶動行為自覺,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切實解決,主題教育成效初步顯現。近期,人民網記者深入通遼市調查採訪,將陸續推出相關報道。

“去年開始給企業代養雞,縫製衣服和枕頭,一年下來可以收入十萬元左右,短短一年的時間就脫了貧。”說這話的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團結村村民吳學敏2008年因病致貧。今年以來,當地通過脫貧攻堅和主題教育相結合,幫助吳學敏聯繫企業、學習技術。

如今,吳學敏家裡養了500多隻油雞,日子過得紅火,幸福寫在了她的臉上。吳學敏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其他貧困戶一起脫貧,她主動上門教貧困婦女學習縫紉。通過帶動,周邊的貧困戶也相繼脫貧。

庫倫旗立足自身實際,圍繞推進集體經濟提質增量,探索推行“黨建富民”、村企“聯姻”、電商託底等融合發展模式,全旗187個嘎查村全部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上。

通過黨組織的引領和示範帶動,真正的壯大集體經濟,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合作社實施的項目的產業優勢相結合。庫倫旗組織部部長高明介紹道,庫倫旗合作社有1600多家,通過推行“黨組織+合作社+農牧戶”黨建富民模式,積極探索村社合一、交叉任職、公司運營等模式,按照前期啟動投入一部分、後期達標獎補一部分的方式,先後投入1250萬元,在8個蘇木鄉鎮全部成立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聯合社。

以村集體土地租賃、農牧戶“三資”入股分紅、基地代管託養等形式,由嘎查村黨組織牽頭領辦了哈圖塔拉、同富養殖等公司(合作社)28個,發展養牛、養羊、養鵝等主導產業,帶動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225萬元。

要想脫貧還得靠發展。企業作為社會主體的一部分,在脫貧攻堅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地企業負責人於曉弘說:“我們公司幫扶了六個村,三百多戶,主要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作為當地的企業,要以黨建促發展,積極發揮企業的優勢,幫扶貧困戶脫貧。”

據瞭解,庫倫旗完善“黨組織+龍頭企業+農牧戶”利益聯結機制。大力實施村企聯合發展集體經濟機制,組建嘎查村黨組織、龍頭企業和農牧戶經濟利益共同體,聘請51名企業家擔任嘎查村“名譽村主任”,將非公企業主在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優勢融入嘎查村黨組織服務功能,扶持嘎查村集體經濟穩步增收。

同時,打造“黨組織+電商平臺+農牧戶”互動發展路徑。針對部分嘎查村區位優勢明顯但缺乏外力支持的實際,抓住“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旗”創建契機,加大電商扶貧實施力度,建設電商產業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服務站點96家、農村物流快遞終端130家,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