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情、聚民智、解民忧 安康石泉县人大创新履职见“真章”

听民情、聚民智、解民忧 安康石泉县人大创新履职见“真章”

石泉县池河镇人大探索建立代表专业课题组。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人大工作的成效,而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人大代表能否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如何与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研究问题?如何更好地汇聚民意民智、推动改进人大工作、发挥代表作用?近年来,安康市石泉县人大在依法履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地方人大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代表电视网络问政、代表专业课题组活动、代表坐班接待联系群众等工作机制,不增强监督成效,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架起了民情沟通“立交桥”。

代表电视网络问政:推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

2016 年 11 月,在石泉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了 188 件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如何回应代表和群众的关切,是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面临的首要问题。

“县人大常委会认真梳理,从代表反映强烈、问题集中、急需办理的建议中,选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烤烟生产销售、新农合相关政策等三件事项,并决定以人大代表电视网络问政的方式,督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迅速做出回应。”石泉县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主任欧立高说。

据欧立高介绍,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代表电视网络问政大会,3 个单位负责人接受代表“拷问”,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全程现场发布。问政结束后,代表们还对其答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现场公布测评结果。其中,石泉县农林科技局满意率最高,达85.3%,合疗办76.5%,烟草局55.9%,按照满意度测评规定,满意率低于80%的即为不满意,让有关负责人“红脸出汗”,倒逼整改。

“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量,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和监督支持作用,推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欧立高说,首期问政活动结束后,石泉县人大常委会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出台了《石泉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电视网络问政暂行办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代表专业课题组:提升代表履职效能

“今年县上取消小蚕共育奖补,将影响蚕桑产业发展,建议县政府继续加大小蚕共育扶持力度。”今年4月25日,石泉县池河镇人大产业发展课题组的刘小兰代表在课题组会议上的发言。

课题组将这个建议提交镇人大和政府后,通过积极协调,县政府每年预算20万元的小蚕共育奖补资金。

这是石泉县池河镇人大创新发挥代表作用,探索建立代表专业课题组的生动实践。

因基层一线代表对政策、重大事项和有些专业不够了解,“外行监督内行”往往实效性不强。池河镇人大探索,根据代表特长和意愿,将辖区人大代表划分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金蚕小镇建设、社会民生和环境保护5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每年确定2至4个专题,通过调研视察、联系选民和走访群众、座谈评议等形式助推工作落实。使每一位代表既是代表小组的成员,同时也是课题组的成员,跳出了“一村一组”的地域局限,专业化、灵活性地开展工作,让代表们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破解难题”等方面想办法、解难题,集思广益,既当监督员,又当智囊团,还当排头兵,在“一线”直接发挥作用,努力破解工作难点和发展瓶颈,使代表调查研究有方向、知政监督有平台。

“定课题、议重点、激活力、展风采,通过设立课题,让代表在自己熟悉的、专业的领域可以有话说,发挥代表的专长,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石泉县池河镇人大主席王小云说。

听民情、聚民智、解民忧 安康石泉县人大创新履职见“真章”

安康市石泉县五爱村人大代表工作室代表坐班接待选民公示牌

代表“坐班制”:搭建联系群众新平台

今年8月,家住石泉县喜河镇集镇社区的82岁祝成风老人,因家中水管堵塞,导致污水倒灌进房屋内。由于当时老人一个人在家,几番努力无效之下,她找到了石泉县人大代表、社区支部书记金海宽解决问题。

金海宽了解情况后,迅速找来疏通管道的工具,很快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金海宽告诉记者,眼下,“有事找代表”已然成为当地群众的习惯。

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本质要求。据介绍,在石泉县,有中、省、市、县、镇人大代表746名,该县创新五级联动,投入300余万元,在全县建立了46个功能齐全的代表工作室。各工作室按照统一标准配备了桌椅、电脑、空调等办公设备,邀请行政区域内的中、省、市人大代表与县镇人大代表一道,合理划分到各代表工作室,实施轮流“坐班制”,以此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协调和督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使代表工作室成为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汇集融合的平台。

“作为选民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如果不能经常联系群众,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金海宽告诉记者,代表“坐班制”畅通了民意渠道,密切了群众联系,开辟了五级代表联动及履职常态化,增强了代表选区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