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隱藏在深山裡的世界遺產,哈巴特歷史建築群


哈巴特及薩納欣修道院呈現出的是高加索地區風格和拜占庭基督教建築藝術的融合,1996年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於產權問題,一直到2000年薩納欣修道院一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著名的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築群坐落在阿拉韋爾迪地區,距薩那欣地區 3公里之遙。它奠基於巴格拉託尼的阿巴斯王時期,聖尼山教堂是哈格帕特修道院的主教堂,它建造於公元967年至公元991年。

這一教堂是由霍斯洛夫諾施王后及她的兩個兒子古裡格爾和蘇巴特所組織建造。從公元11世紀開始,後續建築接連在主教堂聖尼山的東面、北面和西面鱗次櫛比地修建起來。

聖格里高麗教堂,聖女像修建於1005年,聖尼山教堂的遊廊,修建於1201年。大遊廊建於1257年、帶有拱廊的圖書館建於13世紀、鐘樓建於1245年、建於13世紀。

這座拜占庭式的基督教教堂,建於991年,位於北部亞美尼亞修道院內的中央。13世紀初始,高加索木式結構寺院便陸續圍繞著它建了起來。

這種兩種不同類型的寺院的巧妙結合,是10世紀至13世紀之間亞美尼亞宗教藝術最傑出的藝術典範。

在長達3世紀的不斷擴建中,修道院內相繼建成了20多個不同風格的教堂和禮拜堂、4個附屬建築、墓地、鐘樓、研究大樓、藏書館、餐廳、畫廊、橋樑和其它紀念物,更不用說無數的宿舍和服務設施。

主要的修道院建築都圍繞著它們的中心廟宇,形成了完整的建築群。相對於中軸線是不對稱的,這是它們看起來錯落有致。

建築群整體緊湊和諧,這是每一個新的建築都充分考慮了其在整體中的位置和風格的結果。整個建築群不僅在不同建築的結構特徵上具有共性,而且在建築的細節和裝飾上也有共性。彷彿都是出自同一學校的工匠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