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桌,1697輪“相親”

當天對接會進行了七個半小時,773家參展商和1426家採購商在供需對接會進行了1697輪現場對接,達成合作意向791項。

近300桌,1697轮“相亲”

11月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供需對接會現場。 (南方週末記者 敬奕步/圖)

面談6分鐘後,一單100萬美元的合作備忘錄敲定了。

簽約一方是塞爾維亞第二大酒莊——託普利查酒莊,另一方是江蘇無錫海森堂生態農業科技公司。這是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供需對接會(下稱“供需對接會”)的首單。

2019年11月6日-8日,供需對接會由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主辦,中國銀行承辦。這是中國銀行第二次承辦進博會供需對接會。

11月6日晚間,據中國銀行方透露的數據,當天對接會進行了七個半小時,773家參展商和1426家採購商在供需對接會進行了1697輪現場對接,達成合作意向791項。

提到6分鐘敲定的全場首單,王瑋扶了扶眼鏡,很激動,“就是我旁邊那桌”。

為了這次供需對接會,中國銀行河北分行調動了60多名工作人員來滬擔任翻譯助理,90後的王瑋就是其中之一。

現場一名中國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此次,中國銀行一共出動約500名員工。其中,從北京、天津、河北等五家分行調來約300人。對接會現場擺放了兩百多張桌子,每桌配備一名翻譯員,協助中外商戶對接。

對接會從早上七點開始。下午五點鐘,王瑋負責的桌位已發生了11輪面談,其中6輪以成功簽訂意向合同結尾。

她經歷的最短一場面談,只用了20分鐘;最長的一場,談得她口乾舌燥——一位秘魯的農產品展商,和一位揚州加工農產品機械生產商看對了眼,雙方聊了一個小時。

在近1萬平方米的會場上,這樣的“流水席”有近300桌,桌子一端坐著外國參展商,另一方是不斷輪換的中國採購商。這讓現場看起來像一個大型相親會。

9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名中外企業代表在這裡洽談生意,對接行業覆蓋科技生活、汽車、裝備、醫療器械及醫藥保障、品質生活、服務貿易、食品及農產品七大領域。

一位連續兩年參加對接會的中國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比起去年首次承辦“兩眼一抹黑”,今年的情形要好得多。

最直觀的變化,在於會場更大、人更多了。這得益於今年的場地面積增加了2000多平米。據進博會官網數據,今年會場面積從8000提升至近1萬平方米,每天可同時接待人數也從1800人增至2000人。

除“一對一”主洽談區外,今年新開的視頻對接區也十分搶眼。在視頻對接區內的玻璃隔間裡,海外展商坐在電腦前,與場外的中國企業進行視頻對話,翻譯人員在旁協助交流。

此外,對接會今年還開設了冰雪體育專區、銀髮經濟專區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參展企業專場對接會。

儘管涔涔汗水不斷順著鬢角流下,但邵雲鵬掩飾不住喜色。在今日的供需對接會上,他的企業進行了四輪商談,全部成功簽約。

邵雲鵬來自寧夏銀川,是桃園健康養老產業集團的一名高管。進博會開幕式當天,他和公司董事長一行六人飛到上海。

明年年初,該公司在銀川新建的養老產業園將要開始運營。這次參加進博會,他們肩負著採購、宣傳和招商的任務。

來上海之前,邵雲鵬已經知道了“相親對象”是誰。一個多月前,在中國銀行工作人員的推薦下,邵雲鵬的企業報名參加了對接會。

進博會開始前幾天,他們登陸“中銀跨境撮合系統(GMS)”,完善企業信息,提出接洽需求。通過企業自主選擇或系統匹配,為其選定意向商家,並預約見面時間和桌號。

進博會首日,雙方如約到館面談。明確意向後,當場簽下合作意向書。這四項合作分別是與四個不同的國家:中國、俄羅斯、法國和澳大利亞。

截至11月7日下午,供需對接會官網顯示,已有11728家企業報名參加供需對接會。

2018年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期間,供需對接會為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8家參展商和2462家採購商進行了“一對一”撮合,達成657對參展商和採購商的成交意向,意向成交金額達44.46億美元。

(應受訪者要求,王瑋為化名)

南方週末記者 敬奕步 南方週末實習生 胡琪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