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中國人的事,總歸還要中國人來做。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裡皮上次帶領的國足還全是本土球員的比賽,應該是在2019年的阿聯酋亞洲盃。

此前,2018年3月的中國杯,中國隊首戰0-6負於威爾士,次戰1-4負於捷克,兩戰皆負在四支參賽隊伍中排名墊底。2017年,因為1-0戰勝韓國而讓國足球迷重燃俄羅斯世界盃的希望,最終世預賽以3勝2平1負積11分的裡皮還是人們所認為的拯救中國足球的英雄人物,卻因為這屆中國杯的戰績來到了信任的谷底。

中國盃賽後,裡皮召開新聞發佈會道歉,7個月之後,在18年的10月表示自己會在19年的阿聯酋亞洲盃結束之後正式提出辭職。在2019年1月的亞洲盃上,最終國足以0-3完敗伊朗,止步四分之一決賽。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這場比賽有意思的地方頗多,裡皮在這場比賽之後正式卸任國足主帥,雖然伊朗的實力確實在國足之上,但這場謝幕戰國足的表現,非常差勁。三個失球來自三個失誤,失誤的位置都是後衛。

其實我覺得裡皮給出的首發陣容沒有什麼問題,甚至這可能是他最好的選擇,鋒線上郜林拿球、做球的能力國家隊獨一檔,這一點其實沒什麼好懷疑,前些年廣州恆大鋒線換了那麼多強力外援,也只有郜林能一直配合。另外,武磊的速度可以衝一衝伊朗的後防線。

中場,張呈棟不多做評價,雖然有過西甲的留洋經歷,但給我的感覺一直是不溫不火,無論是球技還是國家隊表現。吳曦不必說,國家隊的“拼命三郎”,而且進球個個關鍵。鄭智作為攻防轉換核心,雖然當年已經38歲,但在國家隊是真捨得玩命。蒿俊閔,右邊前衛出身,出球、護球、任意球能力也是國內獨一檔,估計也就他能助攻武磊。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最後是後防,顏駿凌主力門將沒問題。左右邊後衛分別是劉洋和劉奕鳴,也算得上是中國年輕球員裡的後起之秀,中後衛是石柯和馮瀟霆,屬於是以老帶新的組合。石柯確實不是最穩定的選擇,但是張琳芃累計黃牌停賽,也只能這麼湊後防線。張呈棟拉邊之後,替補席上只剩下了於洋。

最後因為馮瀟霆的兩次失誤,劉奕鳴的一次失誤,直接造成伊朗的三個進球,其實輸也無所謂,問題是同一個地方出現三次失誤,這可能已經不是一場失利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恥辱,但好在,國足的恥辱還算多,並在乎在這一星半點。

然後國足就處於一種沒有主教練的狀態,甚至出現了在今年3月份,卡納瓦羅同時作為廣州恆大和國足主教練的荒唐局面,在今年4月,裡皮還是回來了,重新執掌帥印。

而這一次目標也很明顯,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裡皮教練組和足協的合同簽到了國足40強賽結束,任務很明確,裡皮帶領國足進入12強賽。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但這次似乎不一樣了,足協似乎是和裡皮達成了某種共識,又或者這本來就是裡皮重新執教國足的條件之一,那就是球員歸化。

之所以說了那麼多的關於今年此前的亞洲盃的事情,大概是因為對於我來說,那是最後意義上的中國國家隊。你可以說我心胸狹隘,這都什麼年頭了還在這裡挑三揀四,也可以說我思想迂腐,看看看看上一場世預賽對手菲律賓隊。

但我知道我有我的選擇,我不排斥歸化球員,因為我知道只要球員自己都願意放棄自己原來的國籍來為另一個國家出戰,我們作為球迷又有什麼好說的。但我也從心底裡知道,我想要的國家隊不是這個樣子,或者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是什麼樣子。

從最初的李可、侯永永的有血緣歸化,到艾克森、洛國富等無血緣歸化,不知道為什麼,看著“洛國富”這個名字有點想笑,不是因為歸化球員出現帶來的心安,而是因為無奈。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我們似乎還沒有嚐到歸化球員帶來的甜頭,但卻樂此不疲。

如果你說此前的5-0馬爾代夫,7-0關島算是歸化球員的收穫,我想說的是其實這兩支球隊實力本身就弱,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最近的0-0菲律賓,畢竟它的23人大名單中有22名歸化球員。對於歸化球員來說,考驗遠遠沒有到來,12強賽才是真正檢驗這項措施成功與否地方。

現在看中超偶爾看到在場上攻城拔寨的外援時,第一個反應竟然是,這人能歸化不。眾多外援希望加入中國成為歸化球員的新聞也層出不窮。畢竟,他們既可以獲得參加世界盃的機會,又可以拿到報酬,還有中國國籍,對於足協這邊,嘗試嘗試新的措施,歸化球員又確實有實力,何樂而不為。

所以說到底,爭論有時候不過是球迷們的一廂情願,它不能改變任何東西,也不會改變。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但有些事情並不是因為有意義才去思考,而是因為思考後才有意義,至少每個人心裡要有自己的答案。有時候我會想,我們自己的青訓能培養出埃爾克森、高拉特、阿蘭、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這樣的球員麼。

顯然是不行的,不然我們也不至於到今天這一步,我又為什麼沒法培養出來呢,難道真的如孫繼海所說的,(他個人覺得)中國人不是特別地適合足球這項運動。

我是寧願信其無,不願信其有的。

我更喜歡賀煒說的,“足球是我的愛,是我信仰存放的地方。中國足球並不怎樣,但我沒法不愛它,因為它就是我和我的同胞孕育出來的化身,它的出色與卑微,都映射出我的靈魂。”

但因為歸化球員,如果你非要說是同胞也未嘗不可,但我覺得國足對我而言似乎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純粹,我說“它就是我和我的同胞孕育出來的化身”的時候感覺心虛,因為我知道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回想上一次國足讓你覺得感動是什麼時候,16年3月2-0卡塔爾奇蹟出現12強?還是16年9月2-3負於韓國?其實有時候作為一個球迷我想得挺簡單的,只要提出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技戰術和打法,能看到一些進步,我就覺得無比欣慰,有時候這也是一種無奈。

換個思路想想,我們的足球似乎總是離不開“洋人”,是因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我也不得而知。從阿姆別爾-約瑟夫、施拉普納、鮑比-霍頓、博拉-米盧蒂諾維奇、阿里漢、福拉多-彼得諾維奇、卡馬喬、阿蘭-佩蘭到裡皮,我們換過的洋帥不計其數,但最好不過還是米盧的世界盃32強。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那麼,歸化球員原來也算是“洋人”,從“洋人”主帥到“洋人”球員,我們似乎忘記了足球最原本是為了什麼而存在。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為圖自強,引進了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而然這場轟轟烈烈持續了30年的運動,唯一沒有學的,是思想。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標誌著洋務運動破產。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說,“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

直接歸化球員確實來得方便,不用青訓,也不用擔心成才與否,相較於大量的投資,長期的等待,歸化顯然是不二之選。但現在的國足,誰又敢說不是“紙糊的老虎”,下一場面對敘利亞,或許國足的世預賽征程才剛剛開始。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我們學習外國的足球也算是學了不少年,裡皮也帶來了一些先進的足球理念,但我們似乎並不在意這些,我們還是想看到贏球。我想說,這是人之常情,但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把對於國足所有的期待都寄託在贏球上,那我建議還是先不要再看比賽。

我想這也是國足歸化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急功近利,因為足球夾雜了太多的利益和數不清的關係,但我們卻忘了,足球本來就是急不來的。

有時候,這是我喜歡高洪波的原因,我不在意他的“4場1分”,也不在乎他是“熱身賽之王”,我只知道他說過,“中國人的事,總歸還要中國人來做。”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來駁斥、來反對,但我想說的,和高指導的一樣,中國人的事,總歸還要中國人來做。我們沒法寄希望於洋帥,也沒法寄希望于歸化球員,他們可能也只能解決一時之需。

歸化,又一場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

如果你說中國人來做的方法就是歸化,那我覺得或許有一天我會不再看國足,即使足球是我最熱愛的。

說歸化是中國足球的又一場“洋務運動”是因為我覺得如果國足以後球員以歸化為主,其實也不過就是“紙糊的老虎”,看起來匯聚了不同的優秀球員,也只是徒有其表。

我知道歸化之後的國足一旦輸球就會遇到更多的指責和嘲諷,有時候我會心疼它,就像是自己忽然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

老實講,以前的失敗我都可以接受,但後來的失敗,我似乎越來越不願意接受,不是因為不敢承擔,而是因為知道國足走到這一步其實已無路可退,對於那些真正熱愛中國足球的人,國足已經不能再讓他們傷心。

一次世界盃是一代人的青春,我們錯過了多少次,就失去過多少次熱淚盈眶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