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成都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和神鳥知訊客戶端11月5日同步直播的《新天府會客廳》特別訪談節目《一把手的產業夢》,聚焦龍泉驛區產業功能區的建設發展情況。

成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龍泉驛區委書記、簡州新城黨工委書記何勳對龍泉驛區四大產業功能區結束路演後,與主持人薛瑾,成都市市政設計研究院院長鍾翔,以及北京億華通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博士展開了高端對話。

薛瑾:龍泉驛這一次書記給我們分享了是四個產業功能區,但在這之前,似乎僅僅只是定位佈局了兩個產業功能區,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調整?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何勳:產業功能區龍泉驛區在規劃建設的初期是兩個,後來調整到四個,主要是基於這樣一些考慮。龍泉驛區產業的結構非常的單一,經濟規模的70%是工業貢獻的,然後在工業裡面,70%是我們汽車貢獻的。這麼多年的接續努力,龍泉驛區形成的是特色鮮明的這麼一個產業,以汽車產業為主導,但從另一個層面來進行觀察的時候,也是一業獨大。

在這一次產業功能區的規劃過程之中,我們不僅要把我們的汽車產業功能區做大 做強,同時也在規劃新的產業發展,所以我們規劃了智能網聯,是依託於汽車,基於汽車電子,培育智能網聯,那麼形成和汽車產業相互呼應、相互支撐的另外一個產業體系。

同時也是伴隨著龍泉驛城市能級的提升,我們籌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一批賽場賽館將規劃建設完畢,規劃了“體育+”產業。

所以在這一輪規劃裡面,我們想著力解決產業一枝獨秀,或者是一業獨大的問題形成以汽車產業為主導,智能網聯以及“體育+”“生態+”為補充的,多元共興的這麼一個產業格局。

薛瑾:我們要關注龍泉驛區的產業發展,必須要首先聚焦到它的汽車產業。包括從全市的角度來講的話,是定位為汽車產業是作為全市的一個戰略支撐。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何勳:汽車產業它的規模可以做得很大。圍繞著整車它的零部件體系,1萬多個零部件263個總成,所以它的產業鏈是非常長的,它的產業配套要求也比較高。

強國都有自己強大的汽車產業,所以它是一個地區工業現代化的一個標誌性的產業,也是我們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對於龍泉來講,汽車產業發展到今天,11個整車、200多家零部件的配套企業,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汽車發展體系。目前我們汽車產業在成都市的佔比大約在19%左右,但是在未來,還要適應汽車產業的發展,進一步的做強我們的汽車。

薛瑾:問一下張總,以前這樣的一個傳統的汽車工業的發展模式,是不是順應現在這個需求,或者未來汽車產業的一個走向,我們需要的是什麼?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張國強:傳統的汽車產業始於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從此人類就進入了汽車時代。但是經歷了這150年的汽車產業的發展,確實也帶來了一些全球化的一些問題。

首先第一個就是能源問題,目前為止,我們中國石油對進口的依存度已經超過了70%,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風險;第二就是帶來了很大的環境汙染問題;第三由於汽車的保有量不斷的增加,導致我們城市交通的擁擠。

基於以上三個問題,未來汽車發展首先就是汽車一定要是新能源化。新能源化主要是兩條路徑,一條路徑就是,以鋰離子電池作為儲能單元的純電動汽車,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第二類就是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源的燃料電池汽車,這個恰好也是我們億華通公司,堅持將近20年研發、科研產業化的一個主要的方向。

第二就是要解決它的智能化或者叫智能網聯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5G技術的不斷提升和發展,現在汽車的智能化已經是可以實現了。比如,像以前我們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一個交通工具,但是現在它的功能更加完備,我們可以在車上進行休閒,進行消費,進行娛樂。

第三,隨著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的發展,汽車的消費模式或者商業模式,也會發生一些革命性的變化,就是共享化。我們認為未來大家再不會說單獨我就買一個汽車,很有可能我買的是一整套的服務,將來汽車是一個多用途、多功能、智能化的移動的終端。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何勳:對未來汽車的描述有幾個關鍵點,第一個未來的汽車它是一個移動智能的終端,同時又是我們現在生活數字的空間,也是我們現在能源儲存的單元。這三個關鍵點構成了我們未來汽車的一個發展的方向。

薛瑾:很專業,帶我們去暢想了一下,未來汽車是一個什麼樣的模式。其實有一些元素,已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實現了,有一些也許就在明天,就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您剛才介紹的中法生態園產業功能區,我們對東安新城的規劃建設很感興趣。

何勳:東安新城我介紹一下,這個是我們“東進”的一個新地標,也是(成都城市)新中心,地理位置是在成都市的東邊,到現在的天府廣場,直線距離也就16公里左右,它主要是解決龍泉驛區“產強城弱”的問題。

“產城人”的這種發展邏輯帶來的就是產業發展以後,感覺我們的功能配套、基礎設施滯後,所以可能有些極端的人講到龍泉,說看到了汽車,但是不知道城在哪裡。他指的“城”,就是說我們公共服務的短板,我們沒有體育場,也缺乏圖書館,還沒有美術館,這些基本的公共服務缺失。

所以這一輪在發展中,我們規劃建設的東安湖體育中心、圖書館、美術館、市民中心,就是想補齊短板解決產強城弱的問題,從而使我們產業功能區的功能支撐作用,進一步的夯實。

因為2021年8月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火炬,將在龍泉驛區東安湖體育中心點燃,我們遵循是謀賽,是謀業,然後謀城。辦賽事本身,它是舉辦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一次運動會,但它帶動的不僅是我們的體育產業。我們講的“體育+”這一塊,這個門類是非常多的,它的帶動能力很強,最後要帶動城市能級的提升。

薛瑾:順著這條線再往東移,邁過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再往東移,就看到我們的簡州新城。簡州新城現在可能更多的基於我們的一個想象,對它的發展規劃比較概念化,未來這個城市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何勳:成都市在東部區域“三城兩園”,簡州新城是其中的一個產業功能區,它規劃面積176平方公里,核心區我們現在正在建設38平方公里。

在規劃理念上,我們是對標雄安新區的規劃理念,來對簡州新城進行規劃和設計。它在設計上有幾個亮點,我覺得可以介紹一下,一個是無邊界公園城市,它是我們現在期望的公園城市的典範;二是我們遵循是“精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以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性項目為引領,來帶動人的聚集和產業的發展。

當下正在做幾件事,一個是建好龍馬湖城市核心區,它是簡州新城的一個城市核心區,我們把城市的生態做好,環湖配建公共服務,強化城市的發展功能。同時在產業上,與成都汽車產業功能區,在汽車產業上進行有協同有錯位的發展,突破了在地理空間上的一個狹小布局的那種經濟發展規律,共同促進汽車產業生態圈的建設。

薛瑾:剛才書記為我們介紹簡州新城的時候,拋了一個理念出來叫無邊界公園城市。公園城市,我們可能之前更多的會聽到這樣的一個關鍵詞,什麼叫無邊界的公園城市?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鍾翔:第一點,無邊界公園(城市),它就是柔化了城和園之間的界面,就沒有明顯的寬馬路、直馬路去分割我們的城市和公園,每一個居民他都可以很自然地走到公園裡面,真正實現了“城在園中、城園相融”。

第二點,簡州新城龍馬湖核心區,它是一個立體城市,因為我們說山水簡州,簡州本身的地形是一個丘陵地帶,那麼我們利用了丘陵的地形,讓傳統的機動車下沉到下面去,把地面完全的還給慢行、還給綠道、還給行人,給行人一個非常友好的出行界面。我們在地下的機動車,也要改變原來的這種常規的隧道給人的壓迫感,採用自然的採光、通風,讓地下的交通,也能夠感受到這種整個公園的環境。

第三個特點叫做“城園相融、城園相映”的形態。“城園相融”它是一個相對微觀的一個視角,就是我們讓城市在公園裡面生長,讓公園與城市融合,讓公園與街區融合,讓公園與每一棟建築融合;“城園相映”是一個相對宏觀的視角,我們簡州新城一面臨山,三面秀城,一面臨山就是朝西看,看到我們龍泉山、龍泉湖山水畫卷,三面秀城朝東看,秀的是什麼呢?秀的就是我們簡州的未來之城。

薛瑾:所以為什麼叫它未來之城。剛才書記在給我們描繪四個產業功能區的過程當中,有一條非常清晰的脈絡跟主線,就是我們順著成都整個“東進”發展的方向,一步一步的往東走,可以看到龍泉佈局的這四個產業功能區,有這樣的一個脈絡特點。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何勳:把四個產業功能區串聯起來,是現在新規劃的城市東西軸線。原來成都是一個單一的軸線城市,我們記憶比較深刻的就是南北向的,看到的就是人民南路。在這一輪規劃裡面,成都市的空間佈局是“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規劃了三條軸線,其中東西向的是東西軸線,現在正在規劃建設的是東安新城這一段,就是龍泉驛區這一段,它使整個東部的四個產業新城,進一步地串聯起來。

薛瑾:所以我們沿著這條軸線來做這樣一個規劃發展,或者沿著這條軸線來佈局我們的四個產業功能區,它的意義我們怎麼來理解?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鍾翔:它不僅僅是一條路,我們常規的路它大部分解決交通功能,而我們軸線就不僅是解決交通功能,它是一個城市的綜合發展軸。包括剛才提到的四個產業功能區,它是一個城市的產業聚集帶、功能聚集帶以及要素聚集帶。

今天我們談到的東西城市軸線,它應該像一隻引弓待發的箭,將會是我們龍泉等“東進”區域的一個強力的推進力。

第一是拉近了距離,這個距離不僅是空間距離,還包括心理距離;第二在我們東西軸線,特別是東安湖段,它佈置了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這些重大基礎公服設施,大大的抬升了我們龍泉驛區的城市能級;第三東西軸線,它是我們整個“東進”的一個支撐性、引領性的基礎設施,它的建設可以促進我們的資本資金、 人口人才以及重大項目沿著這條軸線。加快向龍泉驛區,以及我們“東進”的其它區域流動。

薛瑾:剛才在兩位跟我們分享內容的過程當中,我想張總也在做他自己的一個思考,放眼未來的一個發展狀態,這一切對企業來講您認為意味著什麼?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張國強:我覺得最關鍵的是信心。這個信心不光是給我本人樹立的,也包括我們企業的核心員工。

我們企業做這種大的戰略決策,把我們億華通的西南總部,包括未來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總部,放到龍泉驛這個地方,就是看到了未來美好的前景和發展潛力。

這給我們增強了很大的信心和決心,讓我們的員工,特別是核心員工、一些技術骨,都特別想來成都,來龍泉驛長期的定居,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亮點。

薛瑾:剛才張總的內容當中,我們反覆聽到了一個詞,就是我的員工我的人才,怎麼才能來,怎麼留得住,龍泉驛如何來進行人才培養和招引,以應對未來發展的需求?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何勳:在人才的領域上我們有三個“一”。第一個是一套政策,我們2018年區委區政府的一號文件就是關於人才的,形成的是“1+8+N ”,8個部門還有若干配套政策的人才招引體系。

同時設立了一項基金,這個就是針對人才引育的“雙10億”基金,一個10億是人才的獎勵基金,第二個(10億)是人才來以後,創新創業發展的扶持資金。

然後是一套公寓,就是人才公寓。我們現在已經建成的人才公寓是200套,正在建的是140套。其它的,我們提供生產標準化廠房,還有孵化園,這些都在建設之中。總體是讓人才到了龍泉驛,能夠安家安心,在這個地方逐夢。

薛瑾:今天我們無數次的強調這樣一個關鍵詞“未來”,所以這樣的一個產業夢,未來還有什麼是可以今天提前讓我們感受到的?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何勳:一代人應該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如果說過去龍泉驛區,龍泉人幾十年的接續奮鬥,鑄就的是“造車夢”,那麼我們將沿著“造車夢”,做好我們的“強車夢”。就是以先進汽車為主導,智能網聯“體育+”協同配合的,多元共興的產業發展格局,從而建好先進汽車智造區,美好生活品質城。

我們將以產業功能區的建設為契機,引領龍泉驛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作出更大的貢獻。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對話何勳:未來開汽車就像用手機 龍泉驛願花20億引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