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跌了一年!人們搶得卻更快了?都是"同行"襯托得好

銀行理財收益跌了一年!人們搶得卻更快了?都是

今年以來,理財產品的數量不增反降,並且收益持續降低。尤其是銀行理財產品,從年初的4.62%一直跌到到三季度末的4.06%。然而即使是這樣,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依舊供不應求,每次只開放一兩天時間,就被搶光了。

銀行理財收益跌了一年!人們搶得卻更快了?都是

有業內人士表示,其實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都很熱銷,但今年受資管新規和市場流動性整體偏寬鬆的影響,銀行理財投資高收益非標資產的路徑受限,底層資產配置收益下滑,總體導致銀行理財收益處於下降的態勢。然而無論是銀行代理的基金還是自營的理財產品都廣受歡迎,這讓不少人都很意外。

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證券機構對貨幣基金的監管越來越嚴格,貨基產品的規模受到限制,僅今年上半年,貨幣基金的規模就縮水3561.62億元,環比縮水4.69%,像餘額寶等"寶寶"類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跌,對人們的吸引力不再。

銀行理財收益跌了一年!人們搶得卻更快了?都是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也在下跌,但在前幾年的"強監管"環境的影響下,銀行在資產獲取和篩選上執行了嚴格的標準,現在從全市場看來,銀行的資產端整體比較優質,甚至有個別產品收益頗高。所以對銀行來說,自己不增長沒關係,只要其它競爭對手跌得更不堪,就不怕沒市場。尤其是在其它同行還風險頻出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就更可觀了。

不過,總是矮子裡面拔將軍也不是辦法,而且銀行理財現在看似火熱,但不斷下降的收益依舊會影響很大一部分人的投資熱情。而且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背景下,資本面持續寬鬆,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和收益率都在減少的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

銀行理財收益跌了一年!人們搶得卻更快了?都是

而銀行為了不坐以待斃也確實想出來很多對策。尤其是隨著各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淨值化轉型不斷深入,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淨值化運作已成必然趨勢,未來將不斷湧現更多的創新型淨值產品,淨值產品種類愈加豐富。

不過淨值型理財產品對銀行的綜合管理能力要求也會比較高,一些小型銀行說不定就基本告別整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了。未來銀行理財的市場資源將會越來越向頭部銀行聚集,大型銀行與其旗下的理財子公司雙管齊下,理財品牌效應也將會更加明顯。

銀行理財收益跌了一年!人們搶得卻更快了?都是

不過,面對大型銀行的不斷蠶食,中小型銀行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尤其是年末時期,各個銀行的"攬儲大戰"又要打響,中小銀行為了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會發行一些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吸收市場資金。而我們這些投資者,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下手投資。

總之,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量價齊跌,但主要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我們在感慨收益下行的同時,也可以多關注未來各個銀行在產品上的花式創新,從而獲得更好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