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全文2520字 | 閱讀需約6分鐘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前英雄聯盟知名中單,「深知社會險惡」的人氣遊戲主播「五五開」盧本偉組建了一支名為「You Know Who」的DOTA2戰隊,將在10月29日至11月2日期間進行八強的BO3淘汰賽,以獲得進入中國DOTA2發展聯賽機會。「You Know Who」戰隊裡還有兩位DOTA2 Ti6冠軍戰隊Wings前隊員。

DOTA2賽事供應平臺ImbaTV官微也證實了這則消息。一時之間,盧本偉迴歸的消息衝上熱搜榜首。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2016年9月,大學體系增設「電子競技運動及管理」 專業。電子競技不再是固有觀念中的「玩物喪志」,而是一門極具前景、生命力旺盛的產業。據艾瑞諮詢報告,2018年國內熱門電競賽事超過500項,國內電競整體市場規模為940.5億元,預計2020年超過1350億元。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和最有潛力的電子競技市場,預計未來電子競技賽事也會呈爆發式增長。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在2018年IG拿下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8冠軍後,電競毫不意外地火出圈外。今年,兩部電競題材的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和《全職高手》相繼播放,掀起了電競影視化的風潮,而在電競蓬勃發展的當下,電競行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卻存在著明顯的短板。

電競行業的「野蠻」生長

電競起源於國外,2000年電子競技在中國起步,目前國內產業仍然效仿國外俱樂部的運營模式,電子競技俱樂部主要活動是培訓職業選手和讓職業選手進行比賽。伴隨資本湧入,國內也出現了多傢俱樂部,如IG、RNG、EDG、LGD等,但並不像國外那樣設有俱樂部管理協會監督管理各種制度。在知產方面,每個俱樂部都有自己的LOGO,並進行知識產權管理,但各俱樂部的管理情況各有不同。

IG

IG電競俱樂部成立於2011年,是上海皚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戰隊。這支俱樂部是王思聰五億零花錢投資的項目之一,因此備受大眾關注。2016年起,IG陸續將戰隊LOGO和名稱提交申請註冊商標,累計申請29件商標,其中註冊成功的10件,10件已被駁回,其他處於註冊受理階段。這其中註冊成功的多為圖形LOGO,以隊名「INVICTUS GAMING」註冊商標多被駁回。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萬一碰到商標相似侵權,即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換句話說,如果他人只是將「IG」二字註冊為商標名稱,撇開IG的LOGO圖形或者換一個類似圖形,仍然是可以申請註冊商標的,這樣會導致他人利用IG的知名度「搭便車」。

事實上,在權查查平臺檢索中,我們發現已經有與IG俱樂部LOGO近似的商標於2018年11月5日註冊成功,註冊人為溫州某鞋業公司,且商標核准註冊在第25類服裝鞋帽商品類別。看來IG在今後註冊商標和維權的過程中要多費點心思了。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LGD

LGD電競俱樂部背靠杭州艾及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貴州老幹爹食品投資的一支戰隊。2011年起,LGD先後使用了4個商標名稱、8個圖形共註冊了107件商標。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從LGD的商標註冊數量可以看出,多用圖形進行商標註冊,但是圖形變化較大,這樣頻繁更換LOGO圖形,對品牌在消費者群體的認知度和穩定性會產生不良影響。值得一提的是,LGD還將粉絲常用的中文稱呼「老幹爹」註冊成了商標,可謂用心良苦。

據權查查最新消息顯示,2019年9月27日,LGD以新圖形LOGO申請註冊28項商標,涵蓋不同類別。LGD在淘寶天貓擁有自己的旗艦店,售賣印有其商標的手機殼、鼠標、鍵盤、T恤等周邊產品。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EDG

成立於2013年的EDG背後的東家是上海陽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這七年的時間裡,EDG俱樂部走過了最曲折的知產保護道路。

EDG從2014年10月至今,先後使用六種不同的商標名稱、六種不同的圖形進行商標註冊,註冊次數達237次;以「EDWARD GAMING」為名稱+圖形的商標註冊申請直接囊括了第1類至第45類的商品和服務範圍,但被商評委無情駁回,全軍覆沒。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直到2019年1月2日才啟用EDWARD GAMING EDG INTERNATIONAL 的名稱註冊,並使用了現在的官方LOGO作為商標圖形,也不再是大面積的土豪式覆蓋所有分類,著重在電競俱樂部周邊產品開發所需要用到的分類項目進行註冊,比如第28類遊戲器具、玩具,第25類服裝、鞋帽,第35類運動員的商業管理。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RNG

RNG戰隊隸屬於皇族電子競技俱樂部,成立於2012年,該俱樂部經營主體為上饒樂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NG這支戰隊的實力在世界排名榜單中也是靠前的,曾多次獲得比賽冠軍。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而在知產保護意識上卻稍有落後,RNG在2017年6月才擁有第一枚自己的註冊商標。在知產佈局觀念上是值得肯定的,RNG還將旗下知名戰隊成員UZI、MLXG等人名稱註冊成商標進行全面保護。

不被承認的GAMING?

一方面是電競行業內普遍的知產意識薄弱,自主保護工作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整個商標審核標準似乎也有些界定不太統一的地方。

我國電競行業正處於飛速發展時期,大量資本湧入,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也有參與。2017年,蘇寧在佈局電競行業板塊時,曾以「SN GAMING」申請了10餘件商標,出現被駁回的尷尬情況。在上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後,法院以「GAMING」含賭博之意,指定使用在遊戲器具、遊戲機等商品上,可能會產生消極影響,駁回了蘇寧的上訴請求 。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自2016年蘇寧組建SNG戰隊進軍電競圈以來,曾獲得英雄聯盟甲級聯賽冠軍。目前SNG戰隊已經初步成形,當下無法拿下核心商標,實屬遺憾。

「GAMING」一詞確實具有“博彩、賭博”的含義,但它更廣為人知的含義是「電腦遊戲」,也可以理解為「電子競技」。各電競俱樂部在起名時,名稱縮寫最後字母「G」就是取「GAMING」的首字母,這幾乎是業內約定俗成事,然而在註冊商標時卻屢遭拒絕,想必其他俱樂部的商標註冊受阻也是遇到了和SNG戰隊一樣的情況。

值得玩味的是,在檢索「GAMING」相關商標時,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帶有「GAMING」字樣商標都不被允許註冊。一家專做博彩業務的外國公司於2004年遞交了名為「GAMING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的商標申請,併成功通過。

那個男人回來了|再度擁有盧本偉的電競圈能繼續“野蠻”前行嗎?

令人期待的是,近兩年來電競行業發展的強勁,社會更多目光聚焦在電競相關的泛娛樂領域,大眾對於電競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表面,也許有關商標等知識產權的審理標準也將隨之調整。

電競+知產

現在,大部分電競俱樂部均有知產保護意識,並實際展開了保護措施。多數俱樂部都會以簡稱作為商標名稱再加上LOGO圖形進行商標註冊,這樣的雙重保護手段已成為俱樂部知產保護的主流模式。

但是由於缺乏整體、長遠佈局的知產保護意識,俱樂部在LOGO的起名和圖形設計上考慮欠缺,導致普遍商標註冊耗時較長,而且頻繁試錯更換,導致註冊成本較高。加之官方審理標準較為模糊,造成電競行業知識產權佈局困難的局面。如何破局,這將是社會、行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時間來到10月末,各大電競賽事也行至淘汰賽階段,五五開盧本偉帶領的這支「You Know Who」能帶給我們哪些驚喜,中國戰隊能否再創輝煌,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