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嘉金服:擁抱監管合規經營 全緯度為中小微商戶經營賦能

從消費互聯,到產業互聯,再到價值互聯,以“互聯網+”為基礎,AI、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為依託,網絡變得越來越智能化,使得金融科技的應用也更加普及和普惠。

作為數字化普惠金融中最普適、最基礎的部分,支付被賦予更加廣泛的功能和責任。微信、支付寶、拉卡拉、付臨門等第三方支付品牌成了很多商戶與消費者的重要選擇。

銀嘉集團創立於2009年,十年來深耕金融領域。銀嘉金服的主營業務包括線下收單業務、非銀類綜合金融服務、個人及中小微企業徵信,大數據,軟硬件研發等。

旗下第三方支付品牌“付臨門”,是國內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持牌機構。專注於銀行卡收單領域的付臨門連接著超過千萬的商戶和數億消費者,將自身定位在為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戶提供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支付服務商。付臨門推出了智能 POS、MPOS、雲商寶、掃碼支付等一系列的產品,賦能中國數以千萬計的中小微商家實現智慧經營。

堅持初心 秉承企業合規經營

近幾年,第三方支付發展如火如荼,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不斷擴容。據銀嘉集團董事長孔建國介紹,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由 2013 年的不到 20 萬億增長至 2018 年的 200 萬億的規模,年均增速 70%以上,同時,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爆發式增長,在國際上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銀嘉金服:擁抱監管合規經營 全緯度為中小微商戶經營賦能

銀嘉集團董事長孔建國

在行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國家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不斷趨嚴,支付牌照不斷收緊。“斷直連”、備付金集中存管、條碼支付規範、大額與可疑交易報告、反洗錢監管、跨境匯出與匯入的緊縮……一系列措施監管措施在引導行業不斷提高安全性與規範性的同時,行業成本也在不斷提高。網聯的加入、外資投資支付機構的開放將使整個行業結構發生轉變,競爭更加激烈,第三方支付行業已成紅海市場。

“合規經營幫助我們在嚴格監管的環境下尋找紅利,降低風險、減少損失。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孔建國表示,銀嘉金服旗下的付臨門支付作為首批獲牌支付機構,一直以來積極響應中央和央行號召擁抱監管,作為行業支付領導品牌,和銀聯、網聯均建立了融洽深入的合作共贏機制,為未來的合規發展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支付連接買家和賣家,是交易的關鍵環節,第三方支付大發展的背後,源於以客戶為中心服務提升。基於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銀嘉金服旗下的付臨門在同行裡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客戶的肯定。

到2018年,付臨門在全國多個省市落地 30 餘家直營分公司,形成全面垂直扁平化運營網絡。憑藉安全穩健的風控體系、創新豐富的多元化產品、成熟穩定的綜合運營後臺,以及強大的渠道資源優勢,付臨門收單業務規模屢創新高,被行業媒體測評躋身 2018 年銀行卡收單 TOP10。

孔建國說,從技術角度、運營角度、人的角度、創新角度等,銀嘉金服旗下的付臨門創立行業支付模式,然後從這個模式開始走向“支付+”,不斷迭代改進。而從另一角度講,這也是一種與商家、用戶之間建立一種信任。

繼續創新 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如果說合規是企業的生命線,那麼創新就是企業發展的蓬勃生命力。”孔建國這樣說。

過去幾年,支付行業有這樣幾大發展趨勢:第一,電子支付已經遠遠超越以前的電子商務和網購支付,傳統行業的電子化是整個電子支付增長的最大推動力。第二,隨著中國整個支付市場的成熟,大家不僅看到C端的價值,對B端的價值認同會越來越高。第三,支付不是一個單點的產品,而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支付行業的生態圈與產業鏈中支付公司是競合的關係。行業最大的競爭不是內部的競爭,而是整個電子支付跟傳統支付的競爭。第四,支付是交易環節的“最後一公里”,有很重要的戰略位置。我們看到的支付,是“支付+”,在支付上增加了很多其他增值服務,在支付產業鏈中的中間環節,有很多增值服務可以去發展。未來兩年,這些趨勢還會持續。

在孔建國看來,2019年是第三方支付產業進入“下半場”的開始,即將考驗的是支付機構的科技應用、資本助力和資源整合的能力,支付下半場的競爭也將從廣度走向深度。

他表示,付臨門將以創新研發為抓手,以領跑行業的黑科技收單產品和強大的技術研發力量,提高用戶體驗度。保持現有渠道代理體系優勢,試點推廣人臉識別自助收銀設備;繼續優化提升自有掃碼產品的交易效率;進一步擴大對聚合支付交易的平臺接入力度,提升掃碼交易處理的市場份額等。

據瞭解,集團今年還將計劃成立銀嘉大數據研究中心,通過大數據二次挖掘,將成果廣泛應用於用戶畫像、智能風控、精準營銷、風險定價等多個方面,推動自身產品迭代升級。除了將科技創新應用於自身產品外,也會將自身的科技能力進行對外輸出,實行商業化應用,幫助傳統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實體經濟實現數字化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