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供應鏈金融與傳統銀行借貸有何不同?

SCF:供應鏈金融與傳統銀行借貸有何不同?

與互聯網金融不同,供應鏈金融首先要緊扣資產端,用好的資產去對接資金,這樣信息、信用和風險控制才有較好的著陸點。供應鏈金融之所以具有獨特性,就在於其管理要素、流程和結構既不同於互聯網金融也不同於以往的傳統銀行借貸,較好地解決了企業,特別是成長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首先,在管理要素上

傳統的銀行借貸以“好的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對企業以往的財務信息進行靜態分析,依據對授信主體的孤立評價做出信貸決策。

因此,從實質上講,作為借貸方的傳統金融機構並沒有真正地把握成長型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從而產生了如今較高的壞賬率。這是因為成長型企業的財務往往非常不規範,甚至有些企業還備有多套報表以達到欺詐的目的。另外,即便是真實的財務報表,在經濟波動的狀況下,也不能代表良好的市場和未來。

而供應鏈金融評估的是整個供應鏈的信用狀況,加強了債項本身的結構控制,其金融性行為既服務於實體經濟,同時又源於實體經濟的狀況控制金融活動中的風險。也就是說,在把握整個供應鏈運營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礎上,才產生資金在供應鏈中的有效流動。因而,供應鏈金融把結構性信息作為信用建立和評價的基礎。

其次,在管理業務流程

傳統的銀行借貸是一種簡單的資金借貸關係,以一個或幾個生硬、機械的產品“水平式”地覆蓋不同細分市場及交易鏈條上的各個節點。

而供應鏈金融是根據交易對手、行業規則、商品特點、市場價格、運輸安排等交易條件,為供應鏈上不同交易層次和交易地位的交易主體量身定製的專業金融解決方案,也就是說,根據各交易主體在供應鏈中的資源、能力、上下游的關係密度、所處的位置等來決定融資量、融資週期和融資利率。因此,供應鏈金融不僅是融資,更是流程優化方案和成本降低方案,在幫助企業優化產業運行的同時,實現了融資和其他金融性服務。

最後,在管理組織架構

傳統的銀行借貸參與主體一般置於商業銀行等信貸機構和企業雙方,有些也需要第三方擔保人的參與,也就是說,其組織結構是兩方的,最多是三方。

而在供應鏈金融中,不僅有金融機構、融資企業,還包括供應鏈上的參與企業、其他服務型企業,以及第三方與第四方物流企業,亦即供應鏈金融是一種網絡生態式的組織場域,參與各方在這個網絡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並且各有所得。

當然,應當看到的是,儘管供應鏈金融通過資產端來對接資金,通過信息的把握和信用的建立,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事實上不可能所有的企業都可以進入供應鏈金融的行列,只有那些具有有良好的技術(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有充足的訂單(有市場,具有開疆拓土、維繫客戶的能力)、有切實可行的目標(能搭建具有創業精神的團隊,探索清晰可行的商業模式和發展途徑)的企業才可以,這樣的企業才能與其他組織構建完整、閉合的供應鏈體系,從而實現整體的風險可控。所以,供應鏈金融不僅要抓住物質性的供應鏈結構,而且要牢牢地把握軟性的供應鏈參與者,從而推動產業和金融的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