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记忆:当兵的日子——招人嫌的哈尔盖

接下来文章中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家公”(我家先生的父亲)记忆中的哈尔盖。

走过青藏铁路线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哈尔盖这个地方。

哈尔盖,大概位于西宁和德令哈的中间位置。80年底,一辆军列载着我们这些新兵,经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慢腾腾地一路向西,终点站是青海省西州的首府德令哈。

当时的军列,依旧是蒸汽机和闷罐子。所谓闷罐子,就是那种黑色的密闭的车厢,新兵们白天坐在里面跟带兵排长学唱军歌,晚上可以打开被褥睡觉。

到哈尔盖的当晚,排长带大家到军供站吃饭后,就安排大家在车厢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车仍在原地。当时的哈尔盖,放眼望去,视野内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车站附近有几间低矮的土屋和成片的铁道兵的军旅账房,军供站是一栋最好的建筑了。

那时的青藏铁路,已经从西宁修到了格尔木了。哈尔盖以东,已交给西宁铁路局,哈尔盖至格尔木段,仍由铁道兵运营。由于当时修路的铁道兵与驻青海的二炮部队存在一些沟通问题,二炮的新兵军列,铁道兵怎么也不拉,我们只好在哈尔盖呆了三天三夜。

对哈尔盖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风沙,二是军供站的饭菜。

说起哈尔盖的风,简直是令人难以相信。坐在车厢里,总感觉外边有千军万马在嘶鸣,车厢老在铁轨上摆动。排长命令,下车时一定要扣好皮大衣上的每一个扣子,大头帽上的袋子一定要扎紧。我的一个战友,刚出车门帽子便被风像篮球一样吹走了,人是追不上的。至于帽子被吹到哪里,就只有风知道了。

再说军供站的饭菜。刚在农村能吃饱饭后出来的小伙子,对吃是不会挑剔的。但军供站的一日三餐的土豆,实在是难以下咽,土豆没有削皮,随便在刀下一过,就下锅了。当时军供站没有高压锅,由于海拔的原因,米饭不热,馒头一抻老长,连土豆块中间都是白色的,除了有点盐味儿,再也没有其它的味道了,以至我在西宁服役的四年,很少吃土豆。

三天后,我们终于走了。一段时间后,从德令哈坐客车返回西宁时,在哈尔盖停车三十分钟,我却没有下来再看它一眼。

父辈记忆:当兵的日子——招人嫌的哈尔盖

图片来自于网络,哈尔盖

父辈记忆:当兵的日子——招人嫌的哈尔盖

图片来自于网络,哈尔盖

父辈记忆:当兵的日子——招人嫌的哈尔盖

图片来自于网络,哈尔盖

父辈记忆:当兵的日子——招人嫌的哈尔盖

图片来自于网络,哈尔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