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大地》即將播出 還原時代影像致敬光榮歲月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製,著名導演吳子牛執導,王成剛擔任編劇,楊錚、印小天、姜妍、菅紉姿領銜主演,李雪健特別主演,林江國、宗峰巖、徐佳、張博宇、斕曦、王偉、南吉、楊菲洋等聯合主演,林永健、巫剛、趙小銳、劉佳、王麗雲、顏世魁等友情出演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劇《希望的大地》即將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通過藝術視角,從“工、農、商、學、兵”多領域濃墨重彩展現出改革開放三十四年的探索實踐,及其為百姓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之變。該劇站在書寫民族史詩、見證社會發展的精神高度上,致力於用真實還原的故事鏡頭重現改革開放以來的奮鬥歲月,致敬光榮時代。

《希望的大地》即將播出 還原時代影像致敬光榮歲月

群像視角回首光輝歲月

所謂回望歷史,追根究底是為了擁抱未來。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七十年的風雲變幻,滄海桑田總是讓人有道不盡的感概,引發一波又一波的社會集體追憶。電視劇《希望的大地》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它通過塑造歷史轉折中的中國百姓的縮影,折射偉大的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喚起國人的集體記憶,以達“探求昔日來路、珍惜當下道路、走向光明前路”的意義。

該劇作為“改革開放”這一集體記憶的影像載體,站在歷史的高度,將普通人的命運轉折放在時代大背景下,展示出歷史的厚重與豐富,以及人物命運的真實與多彩。在時間上,該劇抓住了1978年到2012年這三十四年的偉大轉折期,既具有宏闊的歷史視野,也有對時代氛圍的營造。在空間上,該劇把握住了農村和城市、學校和軍營、工廠和公司等在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環境下的變遷,突出表現這一特殊歷史環境下特有的文化質感,賦予“改革開放”更多歷史內涵和生活色彩。

在人物上,《希望的大地》不再侷限於單一行業、單一人物、單一地域,而從群像的視角解讀祖國70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通過一群在“工、農、商、學、兵”各領域艱苦奮鬥取得成就的青年形象突出時代改變命運的“希望之光”。劇中,以馬塵(楊錚飾)、吳蔚然(印小天 飾)、吳欣然(姜妍 飾)、柳瑩(菅紉姿 飾)、田慶豐(林江國 飾)、董望春(宗峰巖 飾)、柳誠(徐佳 飾)等堅韌勇銳、熱愛生活的“小人物”們,在時代激流中憑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的改革決心,以不可逆轉的姿態與歷史轉折中的中國人民一起走上富裕之路,折射出改革背景下幸福指數的節節攀高與生命尊嚴的步步提升。這對於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長大的80、90後乃至00後來說,將有著天然的熟悉親近感。

《希望的大地》即將播出 還原時代影像致敬光榮歲月

複合敘事展現強大共情

作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獻禮劇,《希望的大地》將歷史大潮中宏大敘事與個體敘事相互支撐,達到敘事方法和表現手法上的進一步創新。馬塵、吳蔚然、吳欣然、柳瑩等人是時代親歷者、推動者、實踐者和見證者,他們的人生故事融入在舉世矚目的改革成就中,讓宏大抽象的歷史轉化為鮮活個體的生命故事,展現出優秀的敘事層次感,力圖把握住清晰的歷史大脈絡,又有讓從未經歷過那段歷史的觀眾更容易被代入歷史場景中的共情力量。

這種共情力量也離不開主創與主演團隊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精神。《希望的大地》匯聚了眾多優秀青年演員和德藝雙馨的中老年藝術家出演。因為一張“正氣凜然”的面孔以及出色演技,被許多觀眾戲稱為“正劇專業戶”的楊錚,在《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可愛的中國》等歷史題材劇中有著亮眼表現的印小天,外表靚麗、演技精湛的姜妍和菅紉姿等青年演員,以及李雪健、林永健、巫剛等“老戲骨”,精準把握人物內核,將大時代背景下的“工、農、商、學、兵”各領域的群體特徵融入表演之中,塑造出立體而又深刻的人物形象。一眾“演技派”演員讓該劇尚未播出,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期待。

此外,該劇由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領軍人物之一吳子牛、《彈孔》《戰旗》等戰爭劇編劇王成剛等組成的主創團隊保駕護航,在服裝、場景和道具等細節上也十分用心,為極大還原年代感和真實感,主演們不惜“犧牲顏值”,在需要靠救濟糧生活的日子裡常以“面如菜色”的形象出現,主創則不惜耗費高額成本在北京市昌平區搭建了八十年代城市街道,在密雲區搭建了大學校園外景,並溝通解放軍有關單位,在真實的軍營裡拍攝軍隊戲份,搭建和多次改造的場景數達到上千個。

《希望的大地》即將播出 還原時代影像致敬光榮歲月

在眾主創與主演的匠心戮力下,《希望的大地》以宏偉的氣魄全景式地勾勒出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社會的整體變化,用紮實的情節、飽滿的人物、精心的敘事、考究的細節來包蘊革故鼎新的精神主脈與自強不息的價值信條,唱響改革開放的時代讚歌,力圖通過強大的感染力和共情力號召國人投身其中,成為時代浪潮的踏浪者、中國夢的築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