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建築,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本質就是文化。

兩年之前,有人告訴我說,在鄂州新區的銀海龍城裡,有一條龍狀的山峰!

這怎麼可能呢?那裡的地勢平坦,怎麼會冒出一條山峰呢?而且還是龍狀的!我聽了,也就一笑了之了。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後來又有人信誓旦旦的對我說,那裡真的有座山峰,是一座自然的山峰!

我聽了,心中有些半信半疑。

有一天,銀海龍城的住戶親口告訴我,他們的小區真的有一座石峰,他還親自爬上過石峰,那可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山峰!

是指鹿為馬?還是徒有虛名的炒作?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也讓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1

有人在武漢的長江之濱建了幾棟新穎的樓宇,並請一位女作家撰寫了一則廣告詞:送你一條長江!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雖然廣告詞只有寥寥六個字,卻點明瞭樓盤獨特的地理位置:奔騰不息的萬里長江,就在您的窗下,朝朝夕夕的陪伴著您!充滿了浪漫和詩情畫意,也擴大了人們的想象空間。它的潛臺詞是:這是絕無僅有的風水寶地,獨一無二的稀有資源!一時成了江城街頭巷尾的話題。

後來,這些建築雖因保護長江堤岸而拆除了,但那句廣告詞卻讓我記憶猶新。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60年代初,我剛來鄂州時,城區基本上都是磚瓦結構的平房,就連接待中央和省裡領導人住的招待所,也是普通的平房!四層以上的樓房絕無僅有。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鄂州的居住條件發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變化,一棟棟的多層建築如雨後春筍,爭先恐後的拔地而起。它們以不同的風格和品質,展示著各自的誘人魅力。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開發商們可謂都有自己的妙招,有的在開盤之際舉辦歌舞表演,以收納人氣;有的實行優惠打折,以吸引客戶;有的提供看房專車,不但往返接送客戶,還提供餐飲和禮品。更多的則是派人在大街上散發印刷精良的銷售廣告,廣告上不但標明樓盤的位置、交通、容積率以及附近的學校、醫院和商場,還不惜以溢美之詞為自己的樓盤冠名,如皇家風範、極品豪宅、生態家園、智能小區以及鳳苑、御園、帥府等等。名字雖然貫耳,但卻有“王婆賣瓜”之嫌。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我曾在青島海濱一個叫湖光山色的小區中住過一些日子,那裡的地形錯落有致,小區中央有一個20餘畝的湖泊,沿湖而建的是高層、小高層和多層連體住宅。湖中有沙鷗、野鴨、鴛鴦等水禽。一對黑天鵝遊弋在碧波之間,旁邊還有一隻小船。四周的木棧道上設有投食點,居民可在那裡向水禽投放食物,這就是湖光。小區中並沒有山,數千米之外有一座高聳的山峰,山峰的側影映在湖水之中,這就有了山色。這在建築學上叫做“借景”。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其實,湖泊是一個炸山採石留下的巨大石坑,經過修整改造,可接納附近的雨水,雨水成了一泓碧波,又藉著遠山的側影,成就了這一別致的名字。

銀海龍城是否也在借景作文章呢?半個世紀之前,我聽鄰家的一位老者說過,鄂城是片荷葉地。其意是水多地少,是水鄉澤國。如今的鳳凰山莊,當時還是一座荒島,島上林子裡棲息著眾多鳥類,有位縣長曾建議將荒島改名為鳥島,以保護鳥。小島之外,就是煙水茫茫的洋瀾湖了。今天的洋瀾湖附近,已闢為了溼地公園,湖上建起了一座鳳凰大橋,橋上車水馬龍。東部開發區的樓宇爭先恐後的張揚著各自的個性和風格。尤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銀海龍城了。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據《航空都市》披露,該城是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及國內30多家設計公司參與了設計,經數十輪競爭,最後由新加坡一家頂級設計公司中標。他們以龍為設計主題,共分為五大板塊,即九龍在天、龍騰虎躍、龍紋廣場、騰龍戲珠、迎龍廣場。原來他們的設計靈感,就來自那裡的一座龍狀的天然石峰!從石峰上還瀉下了一條瀑布!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我曾在故宮的一個別院裡看到過一處山水景觀:從太湖石疊成的一座石山中,流出一股細細的涓流,涓流沿著石板上的淺槽,流進了旁邊的水塘。其實,山是假山,水是連著水管的自來水!雖有山有水,精巧玲瓏,但卻是人工造出來的!

銀海龍城真的有座龍狀的石峰嗎?石峰上真的有瀑布瀉下來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讓我萌發了前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2

我是由南大門進入銀海龍城的,同行的友人告訴我說,第一期工程有多層住宅1919套,總面積達26萬平方米,開盤時前來參觀諮詢的客戶超過了萬人!當天即簽約900餘套,由此可以判斷,銀海龍城的品質已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認可。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的目光不在那些造型新穎的樓盤上,不在芳草萋萋的小徑裡,也不在爭奇鬥豔的花卉和雙人合抱的銀杏古樹上,我想找的,是那座龍狀的石峰!

忽然,在一處長著菖蒲的低窪處,我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走近一看,果真有清澈的流水沿著鵝卵石鋪底的小溪流淌著,還不時發出“叮咚”之聲。也許聽到了人們的腳步聲,幾條戲水的魚兒連忙躲進了水草之中。

這水又是從何處流來的呢?

當我走近龍城的東大門附近時,驀然抬頭,竟然看到了一座突起的石峰,一座天然的石峰!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我沿著一條石徑拾級而上,來到石峰的東端,旁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可供人休憩、品茶,還可與三五摯友談古論今、吟詩作賦。亭子旁邊懸掛著一口超過千斤的銅鐘,我上前撞了一下,雖撞響了,但音量不足;當幾個人合力撞擊時,洪亮的鐘聲在樓宇和石峰之間久久的迴盪著。

沿著石峰的峰脊繼續前行,越走山勢越高,兩旁的樹木也越來越多,除松竹之外,還有桂花樹和柑橘樹。在一棵桃樹上,還結著一些毛桃!樹叢中有不知名的山雀在任性的鳴叫著,兩隻彩色的蝴蝶在我們身邊追逐著,翻飛著,一位攝影家連忙搶拍下它們的倩影。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當我們走到了石峰的西端時,山勢明顯險峻了,一株株合抱粗的山松巍峨挺拔,它們的根鬚已植入石峰的縫隙之中,它們的樹冠高擎著白雲和藍天。有風拂來,有陣陣浪濤之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松濤”?

站在山峰的最高處,再回頭望去,石峰由東向西逶迤而來,呈一遊動的龍形,它白天守護著人們的家園,夜間陪伴著萬盞燈火和滿天的星斗!

3

其實,銀海龍城裡的這道石峰,嚴格來說,只能算是一抔石丘,但它在寸土寸金的江南古城中,卻是蒼天賜予的風水寶地!

天然的造型,是一種美學的立體展示。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這讓我想起了西山上的那塊望夫石。華夏大地有多處望夫石、望夫山、望夫臺等自然景觀,每一景觀沉澱著濃郁的文化色彩,西山上的那塊望夫石,就是唐代詩人王建歌詠過的景觀。相傳,古代有位女子,因夫君離家遠行,多年未歸。她便天天站在山上眺望。許多年過去了,夫君仍未歸來,她已化成了一塊人狀的石頭,石頭的形象如一位女子,正在翹首遠望,被後人稱為望夫石!

誰知這塊自然形成的望夫石,後來卻被人炸倒了,成了一項工程的石料!

望夫石,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西山上的望夫石雖然消失了,但王建的這首詩卻流傳下來了。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當我走下石峰時,終於找到了流水的源頭!原來,銀海龍城除收納天然雨水之外,還通過地下管道引來洋瀾湖的湖水,經石峰的龍口湧出,形成景觀瀑布,再匯入小溪,在城中環繞而流,成為常年不斷的活水,既是可圈可點的風景,又提升了居住環境的品味。

鄂州城東遊園漫記

我默默地在心中計算著,這座原汁原味的石峰,它長約1500米,寬有60餘米,若將它炸拆、剖平,再建成樓盤,將會是一筆怎樣的財富?但開發商不但選擇了放棄,而且還在精心的護佑著它,可見開發者的眼光和胸懷了!

銀海龍城的二期工程正在設計之中,這道天然的龍狀石峰,依然是整個工程的靈魂所在,它已成為了無可替代的文化符號。

當我離開銀海龍城時,回眸望去,那條黛色的石峰,如一塊巨大的翡翠,在夏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宛若一條首尾相顧的玉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