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再更新有關於宇宙的膨脹...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

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瞭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


宇宙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問

關鍵詞1:宇宙學

關鍵詞2:宇宙觀念的演變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更大結構的一部分。地球和月球的尺度也許還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離太陽近的恆星就已經遠得無法想象了,而最遠的星系還要遠上數十億倍,宇宙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還是說不清楚。


下次再更新有關於宇宙的膨脹...


在中國古代有種說法: “古往今來謂之宙, 四方上下謂之宇。”在這種理念裡,“宇”代表著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而“宙” 則代表著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莊子》一書最早出現了“宇宙”兩字連用的情況。世界上的各個古老文明,都有有關於宇宙、天地起源的傳說,例如中國古代很早就流傳著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古印度人認為大地由四頭大象馱著,大象站在一隻巨龜又浮在水中······

把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來探索它的結構、運動、起源和演化,就是“宇宙學”, 這門學科研究的內容。上面那些神話傳說,是古代宇宙學的萌芽。人們不論在哪裡仰望天空,都會覺得自己在天穹圓球的中心,所以許多古老民族又形成了各自的以大地為中心的宇宙學說。


下次再更新有關於宇宙的膨脹...


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宇宙體系,使人們認識到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18世紀,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太陽在銀河系中不停地運動,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20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哈勃證明銀河系本身又只是星系世界中的普通一員。如今,人類觀測到的宇宙範圍已經超過百億光年。

17世紀初,人們開始通過實驗和觀測,來尋找物質運動和演化的普遍規律,並把這種規律推廣到整個宇宙。英國科學家牛頓在1687年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萬有”這個詞表明他認為這個定律適用於整個宇宙。正是牛頓的力學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使宇宙學成了一門近代科學。1915年,出生在德國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並利用廣義相對論從理論上推算宇宙整體的運動和演化特徵,所以人們常說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宇宙學。


下次再更新有關於宇宙的膨脹...


科學家對現代宇宙學中的不少問題看法並不完全相同,這樣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它們都必須經受更多觀測事實的進一步檢驗。同觀測結果吻合的理論,將會獲得新的生命力,同觀測事實相矛盾的,則難免衰落直至消亡。如今,宇宙學依然在朝氣蓬勃地發展著,當前能最好地解釋各種天文觀測結果,從而被大多數天文學家採納的宇宙學理論,就是著名的大爆炸宇宙論。

科學研究發現,宇宙正在以一定的速度不停地膨脹著,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大。而宇宙的明天會怎樣,需要人類永不停息地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