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拒絕了粉絲“應援”,為什麼?

​文|張雪瑜


11月6日晚,胡歌觀影團發文表示,將退還粉絲們為宣傳其參演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募集的84.85萬人民幣捐款,原因是這樣的行為違背了胡歌強調理智追星的初衷。

隨後胡歌回應稱,自己對粉絲應援的態度是不認同、不支持,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都由他自己負責和承擔,並強調“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胡歌拒絕了粉絲“應援”,為什麼?

11月6日,@古月哥欠觀影團 發文表示將退還粉絲們為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募集的捐款。

胡歌拒絕了粉絲“應援”,為什麼?

胡歌本人在該條微博底下發表長文評論

在如今,粉絲集資給偶像應援的現象十分普遍。熱歌榜上排名前十的歌,很多都是粉絲打榜的歌曲;一些質量不高的流量電影,卻也能夠叫座叫好;一些品牌在起用代言人時,不僅考慮代言人的風格是否能代表品牌形象,還要考慮代言人的粉絲是否具有強大購買力,等等。

其實,粉絲集資應援是粉絲群體與偶像建立聯繫的一種方式,通過一起看一場偶像的電影,粉絲們可以營造一場集體記憶。同時,粉絲群體的集資應援能夠增加偶像參演電影的票房,體現偶像的票房號召力

這是粉絲對偶像表達愛的自願舉動,並催生了“粉絲經濟”、“流量電影”。粉絲願意花錢為偶像打call,用消費去體現偶像的商業價值,這樣的行為本身無可厚非

胡歌拒絕了粉絲“應援”,為什麼?

為了幫胡歌的新電影應援,觀影團@古月哥欠觀影團在7月開啟了集資應援活動。

為什麼胡歌反“應援”能夠成為新聞?其實也體現了大眾對當下過多強調流量而忽略電影、音樂本身質量現象的反感。

吸引人們去觀影的應該是作品本身的內容、質感和藝術水平,演員所需要的認可不能脫離作品本身而存在,否則,演員無法瞭解自己的真實表現,也無法接收到外界對自己作品的真實、客觀評價。

決定電影口碑的並不是靠粉絲集資出來的高票房,而是演員真實的投入和演技,以及電影背後的劇本設計、導演編排等綜合因素。

胡歌本人的表現的確可以是引人觀影的因素之一,但如果作品質量不夠,也不會因為有胡歌參演就能讓大眾買單。大眾不支持粉絲的過分“應援”,其實是想為電影市場去魅,讓對電影的欣賞迴歸到對藝術本身的探討。

胡歌拒絕了粉絲“應援”,為什麼?

胡歌拒絕了粉絲“應援”,為什麼?

對於粉絲來說,追星的初衷是出於偶像身上優秀特質的吸引,粉絲能從偶像身上獲取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憋著股勁要去證明自己是個好演員的演員,粉絲的集資應援反而阻塞了其通往大眾認可的道路,不利於演員更加長遠地走下去。

消費是粉絲對偶像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一種。喜歡明星,應該始於才華,終於人品,喜歡他所塑造角色傳遞的溫暖,更喜歡本人背後的品格和溫度。

認同一個偶像,粉一個偶像,就要有直面他的勇氣,不要用粉飾去製造虛幻的認同感。


文字:張雪瑜

朗誦:王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