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蔡書騰」全球首發解讀“經濟沙皇”格林斯潘新書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擊上方藍色標識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嘉賓:蔡書騰」全球首發解讀“經濟沙皇”格林斯潘新書

曉書童說

我今天邀請了一位朋友來頻道里做客,不少同學都認識,他叫蔡書騰。在曉書童頻道里從來都沒有出現過別人的聲音,蔡書騰是我唯一邀請的嘉賓。為什麼呢?

原因很單純,因為我們兩個在相同的年紀,有著相同的境遇,投入著相同的精力,執著著相同的事情。我在昆明、書騰在深圳,相隔著1500公里,沒有確認過眼神,但知道我們都是相同的人。

我和書騰都是在體制內上班的普通人,低著頭在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閱讀學習,都從2016年開始用音頻分享著自己相信的東西。

我第一次知道他,是2016年在喜馬拉雅上,他也解讀了《未來簡史》,我聽了感覺“這個主播講的不錯哦”,然後我發現“哎喲喂,他之前就訂閱了我的頻道,嗯可以的,很有眼光。”於是我們便建立了聯繫,並且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到現在也有兩年的時間了。

同樣是講書人,但是書騰有一個我不具備的巨大優勢,就是他的英文特別特別好。這兩年多來他都專注於解讀最新的外文書,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並且能堅持到現在的人,在國內屈指可數。

像是最近大火的《未來簡史》、《原則》、《生命3.0》、《盜火》和《巨人的工具》這些書,都是在還沒有中文版的時候,書騰就已經進行解讀並且介紹給國內的讀者了。因為他有這個能力,所以他目前是中信出版集團第一位簽約合作的講書人,當之無愧。

今天我邀請書騰用25分鐘的時間來為我們解讀,任職時間最長的美聯儲主席,人稱“經濟沙皇”的艾倫.格林斯潘的新書《美國的資本主義》。今天在這裡是這本書的全球首發解讀。這可不是我吹氣球,這本書的英文版都還沒有發售,我們也只有通過書騰,才有幸能第一時間聽到這樣的好內容。

那後面的時間就交給書騰,在音頻的最後我再和大家聊兩句,有請蔡書騰。

蔡書騰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本中英文版都還沒有面世的新書,書名叫做《美國的資本主義》,該書英文版將於2018年10月16號在美國出版,中文版估計還要再等好幾個月才面世,因此各位是全球最快聽到該書解讀的一批聽眾。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一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艾倫·格林斯潘,美國第十三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任期跨越了6屆美國總統。許多人認為他是美國國家經濟政策的權威和決定性人物;另一位叫做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是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的編輯,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

《美國的資本主義》一書將近500頁,共分為12章,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過去400年來,最令人震撼的一個真實故事,那就是,處在當時世界邊緣的13個殖民地所組成的集合體,如何將自己塑造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

為什麼說這個故事很震撼呢?如果你讓400年的全世界人民投票選出最有可能成為在20世紀主宰世界的國家,結果位列前三的很可能是當時經濟總量全球第一的中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以及海軍力量稱霸全球的西班牙帝國,當時的英國才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島國,而美國所處的北美洲還只是一片廣闊的荒野,散居著一些靠打獵為生的印第安人,雖然在其東部沿岸住著一些歐洲人,但是他們也生活得很艱苦,也沒有建立起什麼文明。所以,美國成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歷史,如果從起點來看,確實非常不可思議,值得好好梳理和探究。

不過,關於美國經濟史的著作已經汗牛充棟了,是什麼原因促使這兩位重量級的作者去觸碰這個龐大而繁雜的主題呢?

那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美國正在遭遇發展的瓶頸,其全球領導地位在未來有可能被其它國家尤其是中國所取代,因此有必要認真梳理幾百年來的發展歷史,找到促進經濟發展的金鑰匙,從而重啟前進的發動機,延續美國過去的輝煌。

而我作為一箇中國讀者,讀完這本書之後的最大的感慨是,該書對於中國的意義,絕不亞於它對於美國的意義,畢竟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內在規律,這些規律與人性相通,它們跨越國界而存在。美國幾百年來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對中國而言也具有顯著的借鑑意義。

尤其是中國當前的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改革日益步入深水區,是根據先行者的指引找到堅實的墊腳石,還是任性地一腳踩到淤泥上,或者乾脆走起回頭路,決定著我們能不能抵達繁榮的彼岸。在這個決定著國運的關鍵時刻,能夠邂逅這樣一本書,我相信對於國人而言是一種幸運。

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我只能摘出書裡三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分享給大家。一是談談美國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元素——企業家,以及他們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創造性破壞,二是聊一聊經濟發展最高速的時期,美國政府都在做些什麼,三是談談大蕭條期間的羅斯福新政,因為該書對其分析與我們傳統的認知有所不同。

「嘉賓:蔡書騰」全球首發解讀“經濟沙皇”格林斯潘新書

一、美國經濟騰飛的起點

大家都知道,美國獨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它是一個幸運的殖民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相對自由的管理體制。一方面,大西洋為美國人提供了現成的魚類供應,位於美國大陸東北角的新英格蘭地區的捕魚業非常發達,許多美國人以龍蝦、鯡魚、鱈魚以及螃蟹為生。同時,美國的樹木和海洋生物一樣豐富,建造房屋和生火做飯的材料遍地都是。

另一方面,由於隔了一片大洋,英國殖民者無法把那種傳統的封閉社會複製到美國,因為殖民地的行政官員和神職人員太少了,無法把意志強加給當地人。同時,在英國本土,學識淵博的專業人士和工匠的行會可以輕鬆粉碎創意、壓制競爭,而在美國,他們的力量微乎其微。

此外,在高等教育方面,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美國早期的立法機構大陸會議的56名代表裡,就有29人擁有大學學位,這些學養深厚的政治家經過深思熟慮,創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該憲法把美國變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國家——一個剛剛起步的民主社會,對多數人能做的事情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按照憲法的規定,任何人都不能以“少數服從多數”為由,踐踏人們擁有私有財產、從事貿易活動以及保留勞動成果的權利。

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認為,這條原則極其重要,在確保美國繁榮的重要性上,它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東西,包括富饒的土地與原材料這些傳統的經濟優勢。它通過減少人們的勞動成果被竊取的風險,對人們積極從事貿易活動形成了一種鼓勵。

美國的這群創始人不僅搭建起合理的架構,在細節上也做得很好,例如,他們通過禁止國內的關稅,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這使得美國的工業得以發展壯大,不同的地區也得以專業化。他們還把財產權擴展到抽象的思想領域:開國元勳們將專利保護寫入了憲法,並且要求發明者公佈他們專利的細節,以確保在專利獲利的權利受到保護的情況下,創新成果可以傳播出去。

二、美國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家和創造性破壞

在合理的框架與措施的鼓勵之下,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美國是企業家成長的樂土。19世紀初年,這個新興國家的人均專利數量便超越英國,排名世界第一。同時,美國在蒸汽船、農機、機床和縫紉機等處於生產力革命核心的行業中表現突出。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又在火車、鋼鐵、石油、電力以及汽車方面領先全球。

其實,當時的歐洲也有許多優秀的發明,但美國人除了樂於發明創造,更善於把發明推向市場。例如,俄國人、英國人都曾在愛迪生之前發明電燈,但只有愛迪生才成功地將電燈推向大眾市場。下面我想重點講講萊特兄弟的例子。

在我們一般的認知裡,萊特兄弟只是飛機的發明者,但其實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兩具有非凡的商業才能。

在德國和英國,那些駕駛著飛行器的人往往是貴族子弟,而在美國,萊特兄弟在內的飛機愛好者只是普通的工匠。萊特兄弟在美國中西部出生和長大,以修理自行車為生意,然後利用業餘時間進行飛機的研製,他們所使用的大部分飛機部件都來自自行車的零件。比如,飛機的第一個引擎是由他們的自行車修理工查理·泰勒製造的,並用類似於自行車鏈條的裝置來驅動螺旋槳。

萊特兄弟的成功至少有一半因素歸功於他們比競爭對手更有商業頭腦。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因為他們無法獲得政府或富豪的贊助,所以不得不盡快把飛行變成一個生意。1909年,兄弟倆成立了一家公司,不僅製造飛機,還經營飛行學校,舉辦航空冒險展覽,以及開創航空貨運的先河。當然了,把這項業餘愛好變成生意是很困難的。

你不能像賣汽車那樣把飛機賣給普通的消費者,因為它們又貴又危險,政府和商業聯盟才是重要的客戶。起初,美國政府並不想與俄亥俄州的這幾個無名小卒有任何瓜葛,而歐洲的商業聯盟也對美國的這些小工匠持懷疑態度。但是,一系列成功的飛行展示改變了局面,例如,1909年10月,威爾伯·萊特在上百萬紐約人的好奇注視下,駕駛著飛機繞著自由女神像盤旋,並在曼哈頓的哈德遜河面上進行了波浪狀的飛行表演,這個吸引眼球的壯舉讓萊特兄弟成為了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也令到來找萊特兄弟的顧客排起了長龍。這與愛迪生在銀行大亨摩根的紐約豪宅裡裝滿了電燈,以此吸引了全美國人的目光,從而把使用電燈變成一種時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企業家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創造性破壞”,它可以說就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那把金鑰匙。

創造性破壞是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所提出來的。在熊彼特看來,創造性破壞是資本主義的基本事實,它是指企業家為了獲得超額利潤,破壞原有的經濟結構,建立起新的生產體系,從而客觀上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十九世紀晚期的美國就是創造性破壞最佳的研究時段。當時美國產生了一群商業巨頭,例如鋼鐵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亨摩根,他們以整片北美大陸為舞臺,重組了多個行業。在那個時代,美國政府十分注重保護產權和執行合同,而沒有去嘗試“馴服”創造性破壞的過程。以鋼鐵為例,由於不懈的創新,鋼鐵的單位成本急劇下降,幾十年間批發價格下降了八成以上。廉價的鋼材引發了一系列的改進,比如大大促進了鐵路運輸。當時的美國,幾乎在每一個生活領域都出現了一系列類似的改善,使美國人在一代人的時間裡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

創造性破壞的最關鍵要素就是企業家——當然這裡指的是民營企業家,因為只有民營企業家才有不竭的動力去嘗試創新。美國恰好就是一個非常尊重企業家的國度。美國人對企業家的尊重程度,絲毫不亞於英國人對紳士的尊重或法國人對知識分子的尊重,他們本能地支持熊彼特的理論,認為歷史真正的發動機不是工人,也不是抽象的經濟力量,而是企業家。美國人最崇拜的就是愛迪生、福特、蓋茨這樣的偉大的企業家。

創造性破壞當然有其顯著的負面影響,例如那些被新技術拋棄的傳統公司基本運營不下去,只能裁員或關門。與大多數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在容忍創造性破壞的負面影響方面做得最好,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這個國家異乎尋常地容忍破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地廣人稀,豐富的資源和稀缺的勞動力相結合,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紅利和心理紅利,換言之,美國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的人更有底氣炒老闆魷魚。

三、與眾不同的美國政府

說完了企業家和創造性破壞,我們來說說第二個片段,也就是高速發展期的美國政府。內戰結束後到一戰之前,是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我們也已經知道,這段時間裡最耀眼的人物都是企業家,那麼,自此期間,美國政府在幹啥呢?

下面我以一個不太著名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為例,帶各位管窺一下那一階段美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在美國的經濟騰飛期,格羅弗·克利夫蘭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總統,他是美國第22任和第24任總統,也是內戰後第一個當選總統的民主黨人。克利夫蘭推崇穩健的貨幣、小政府以及自力更生。

他曾說:老是期待政府像父親一樣關心我們,必然會削弱我們堅強的國民性格。

1887年,克利夫蘭否決了一項為遭受乾旱蹂躪的德州農民提供少量穀物種子的法案,理由是他在憲法中找不到這類撥款的理由。他認為,假如個人的痛苦與公共服務或福利沒有多大關係,政府一般無權對其進行救濟。1893年,當銀行倒閉,工業生產下降了17%,失業率上升到12%時,他依然堅持自由放任的原則。

克利夫蘭自己就是在一個把小政府作為事實和視為理想的世界中長大的——直到1871年,美國聯邦政府只僱傭了51071人,其中36696人都是在郵局工作。除了內戰時期,從1800年到1917年間,美國各級政府的總支出遠低於GDP的10%。

除了郵局,美國的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用和聯邦政府打交道,他們連所得稅都不用交。華盛頓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令人昏昏欲睡的首都:沒有美聯儲來管理國家的資金,沒有教育部、商務部或其他部門。美國總統基本上無事可做,而且,如果他真的想做點什麼,也沒什麼人幫忙,比如克利夫蘭就得自己開辦公室的門,自己接電話。

換言之,當時的美國政府真的是小到不能再小了。從整體上看,經濟體每增加1美元,政府只收取8美分。

美國經濟在內戰後的驚人增長几乎沒有受到政府的干預。從1836年美國第二銀行章程到期,到1913年美聯儲成立,美國在沒有中央銀行的情況下存在了77年。人們的生活成本每年僅上升0.2%。僱主可以自由地僱用和解僱他們的工人。美國對歐洲的移民也採取了開放的政策。大多數美國人都挺喜歡這種方式。

當時的普遍觀念是,創造一個良好社會所需要的只是一種健全的貨幣和一份權利法案,剩下的都可以交給自由市場。

內戰後到20世紀初的美國,存在一種廣泛而深刻的共識,那就是市場是一個嚴厲而善良的統治者,服從市場,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富裕,不服從市場,不僅社會會變得貧窮,而且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良後果。例如,最低工資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更高的失業率。

美國的文化裡也一直充滿了自力更生和向上流動的信念。作家卡爾文·科頓曾說,這是一個由自力更生的人所組成的國家,沒有比這更好的社會形態了。

總之,克利夫蘭等總統所領導的美國是一個非凡的異類:

它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但也是世界上最自由放任的國家。大約80%的美國白人男性可以投票,但他們並沒有利用自己的選票來限制企業的自由,最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不認為政府欠他們一份生計。

四、真實版本的羅斯福新政

最後一點時間談一談羅斯福新政。關於羅斯福新政的具體內容,我在這裡不贅述,各位可以自己百度。簡而言之,為了應對前所未有的大衰退,羅斯福把一個高度分散化、由靈活的市場所主導的政治經濟體系,轉變成為聯邦政府所主導、致力於需求管理、國家福利計劃以及強制性集體談判的政治經濟體系。最明顯的變化是體現在規模上:1930年,聯邦政府消耗了GDP的4%還不到,到了1936年,聯邦政府的消耗就已經佔到了GDP的9%,並且僱傭了7%的勞動力。20年代末,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幾乎是聯邦非軍事支出的三倍。而到了1936年,聯邦非軍事開支已經大大超過州和地方開支的總和。

這裡我想講的是新政的效果。我們的歷史課本里,往往會說羅斯福的新政幫助美國走出了大蕭條,但這並不符合事實。

《美國的資本主義》一書指出,雖然美國經濟在1935年至1936年羅斯福推出鉅額刺激計劃後開始復甦,但這次復甦很快就失去了動力。羅斯福大肆宣揚他在公共部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這一切都被民營部門遭受的就業衝擊所抵消。事實上,1937年5月的就業水平遠遠低於1929年。到了8月,經濟又開始走下坡路。股價縮水了超過三分之一以上,公司利潤暴跌了四五成,失業的人數達到1000萬,佔勞動力總數的20%。

事後來看,羅斯福制定的許多政策,效果都適得其反,儘管它們在短期內提振了經濟,但從長期來看十分具有破壞性,使美國再度陷入嚴重的蕭條,並且持續的時間比大多數其他國家都要長。

最大的災難是,他試圖通過定價和監管來微觀管理經濟。新政的重要機構全國復興管理局鼓勵大企業與其合作確定產品的價格、工資以及製造它們的價格。管理局還要求公司支付更高的工資並接受強制性的集體談判。遵守這些限制的公司會獲得一枚藍鷹標誌的勳章:超過200萬家公司立即報名參加。那些不遵守規則的公司常常被趕出市場。藍鷹標誌很快就在商店櫥窗和廣告牌上隨處可見。到了1934年,全國復興管理局的代碼已經覆蓋了500多個行業,這些行業累計僱傭的人數佔民營非農業部門就業人口的77%。

全國復興管理局的目標是防止生產過剩。但採用的是非常荒謬的官僚主義的方法,也就是該局手裡的540個代碼就決定了誰能生產什麼,以及他們可以為此收取多少費用。這樣做的結果當然就是鞏固了那些已經成立的公司的權力:既得利益者霸佔著市場,收取著高價;體系之外的新公司無論如何努力還是多麼有創新精神,也無法分到一杯羹。

羅斯福新政的另一個問題是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商人們對於確定性的渴望可以說不亞於其他任何事情,有了確定性,他們才能夠制定長期計劃和長期投資。可是,全國復興管理局通過不斷改變政策和優先級,給本已動盪的商業環境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羅斯福新政可以說是一堆政策的大雜燴,而且這些政策往往互相矛盾。他今天採納赤字開支,明天就搞搞預算平衡;今天組成企業聯盟,明天又來取締壟斷;今天鼓勵開墾荒野,明天又要退耕還林。

羅斯福不僅敵視商人這整一個群體,還會攻擊一些重要的商人個體,這進一步惡化了不確定性。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稅務局表現出一種令人擔憂的習慣——專挑那些反感羅斯福的商業領袖進行審計,比如商業大亨安德魯·梅隆。事實證明,羅斯福的人格里包含著一種惡意的、具有報復心的傾向。這種公開的階級鬥爭使商人既緊張又憤怒:如果你被妖魔化為投機分子,還可能被國稅局當成靶子,那還有什麼心思去投資創業呢?

甚至連羅斯福的同僚也在擔心他這種反商業的謾罵會有副作用。一名下屬回憶道,羅斯福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發表的演講充滿了暴力、浮誇以及赤裸裸的煽動,讓他非常震驚。他甚至開始懷疑,羅斯福已經把對於商界的冒犯程度視為了衡量自己是否優秀的標準了。一名記者也警告羅斯福說:在消除我們對於商業的恐懼之前,經濟是不可能真正復甦的。作家阿道夫•伯利也指出,企業的士氣低落是有充分理由的,在過去五年中,美國幾乎沒有一家企業逃脫過調查或其他攻擊。

1939年,17.2%的美國人找不到工作,比胡佛執政最後一年的失業率還要高出一個百分點。這是羅斯福新政失敗的最有力證據。最終,把美國從絕望的泥沼中拉出來的,不是羅斯福新政,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嘉賓:蔡書騰」全球首發解讀“經濟沙皇”格林斯潘新書

五、美國經濟雄霸全球的八大經驗

我們已經基本講完了美國經濟舞臺上的三個重要角色,分別是“善於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家”、“奉行無為而治的無名總統”以及“積極出手干預的著名總統”,最後我還想快速地讀一下我自己這本書裡提煉出來的美國經濟最重要的八個成功經驗,當做是今天與各位分享的小結。它們分別是:

  • 1.極端重視保護私有產權。
  • 2.舉國上下極其尊重企業家。
  • 3.高度容忍創造性破壞。
  • 4.普通民眾充滿獨立自主的信念。
  • 5.高度尊重市場,政府較少干預經濟。
  • 6.信賴民營經濟,抵制國有化浪潮。
  • 7.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 8.承擔必要的國際責任。

最後這一點我說明兩句:30年代的大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一戰之後,英國不再有能力承擔國際經濟體系的領導者,而美國卻繼續奉行孤立主義政策,沒有挑起相應的責任。二戰結束前後,美國吸取了教訓,建立起由它所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為其此後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曉書童又說

感謝蔡書騰的精彩分享,以上內容是他專門為我們頻道錄製的解讀《美國的資本主義》的精簡版。對這本書的詳細解讀更新在中信書院APP的“書騰領讀”專欄,在這個專欄當中書騰每個月都會用10期左右的節目,細緻解讀一本最新的重磅外文書。在十月份“書騰領讀”專欄也會陸續登錄噹噹、掌閱、網易雲課堂、華為電臺、百度愛聽以及愛奇藝教育這些平臺,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選擇app進行訂閱。

“書騰領讀”是付費專欄,全年的訂費是79元。我把蔡書騰個人微信的二維碼貼在了曉書童頻道微信公眾號本期圖文的最後,書騰非常歡迎同學們與他直接交流讀書和成長中的感悟。

我們兩個人分別選擇了去探索兩種不同的分享模式。收費與否,這無關乎好壞優劣,各有利弊。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創造並且分享商業利益,才有可能綁定更多優秀的合作方,獲得更多力量的支持。而書騰之所以能夠為我們在全球第一時間帶來這本《美國的資本主義》,就正是因為得到中信出版集團的支持。

所以作為同道者,我希望書騰的探索能有更多的收貨,這就是在為我們這些平凡講書人開啟更多可能的選項;

而作為朋友,我是真心希望他能越來越成功,因為在我們追逐共同夢想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承受多少不易,對抗多少鋒利。只要看到他越來越好,這對我來說就是莫大的鼓舞。今天向同學們介紹,這個與我有一樣夢想,一樣執著的人,他叫做蔡書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