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按下醫藥產業發展“創新鍵”20個項目集中籤約

水母網11月9日訊(記者 安益 通訊員 孫洪安) “創新好藥,煙臺製造。”為期兩日的2019醫藥創新與發展國際會議昨日落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會議上,包括全球核醫學中心項目、臨床科研一體化及數據共享項目、醫用系統集成和設備器械研發生產項目、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園項目等在內的20個項目集中籤約,總投資達150億元,為煙臺市醫藥健康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煙臺,在全球醫藥健康產業版圖上的位置“顯示度”越來越明顯,正成為醫藥創新賽道上一股新的力量。

連續三年辦會,煙臺底氣十足

昨日上午9點,煙臺開發區金海岸希爾頓酒店海天宮,這裡匯聚了來自全球醫藥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

“這次醫藥創新大會高端、大氣,沒白來。”“大會日程設置有亮點、有看頭,一年比一年好”,開幕式剛剛開始,大廳內不時傳來這樣的議論聲,這是對本次醫藥創新大會的點贊,也是對煙臺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褒獎。

這已經是煙臺市連續第三年舉辦國際醫藥創新大會,這樣高規格的會議之所以如此青睞煙臺,緣於煙臺市醫藥健康產業的雄厚實力。

近年來,我們大力推動醫養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了綠葉製藥、榮昌生物、石藥百克、瑞康醫藥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建成了醫藥與健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等一批高端科創平臺,聚集了裴鋼院士、丁健院士、羅永章教授等一批行業領軍人才,研製出“希美納”“巴曲亭”“恩度”等一批填補行業空白的創新藥物,煙臺先後獲批國家健康城市試點市和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2018年全市醫養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30多億元,連續多年年均增長超過20%。

煙臺醫藥健康產業的實力也得到了與會人員的極力讚揚。

在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吳春福看來,煙臺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國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生物醫藥研發和科技平臺建設等方面處於領先水平,尤其是今年,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規模和影響力日益擴大。

“煙臺創新推動醫藥健康發展,打造了一區八園的產業佈局,主營業務收入今年有望突破900億元,一個嶄新的國際生命科學創新示範區正在加速崛起。”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會長,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邵明立對煙臺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醫藥“大咖”把脈創新發展

醫藥創新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下一步醫藥產業如何發展?未來煙臺醫藥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是什麼?醫藥“大咖”們的觀點分享讓人受益匪淺。

在主旨演講中,中國藥促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向與會人員分享了新《藥品管理法》對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影響。宋瑞霖表示,2001年-2015年是我國新藥研發的崛起階段,2015年-2030年,我國將迎來原始創新的爆發期,這就需要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在這一背景下,新《藥品管理法》應運而生,藥品監管領域的重大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護航創新藥發展。”宋瑞霖說,新《藥品管理法》明確了藥品研製導向,實施關聯審批制度,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對藥品全生命週期管理承擔責任等,這些改革舉措必將助推新藥研發。

20個簽約項目為煙臺醫養健康產業注入新動能

本次大會,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一系列大項目的集中籤約。記者獲悉,本次簽約的20個項目,涉及生物醫藥、醫療裝備製造、大健康產業等領域,總投資約150億元。

位於高新區的全球核醫學中心項目,位於牟平區的豐金生物醫藥項目,位於福山區的中藥開發項目,位於招遠市的細胞免疫治療中心項目……集中籤約的合作項目,必將為煙臺市醫養健康產業集聚壯大、創新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記者瞭解到,位於蓬萊的煙臺魯創生物科技項目由煙臺魯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擬在北溝化工園區內建設第三代糖尿病治療藥物索馬魯肽等系列醫藥藥物的生產研發基地。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佔地面積約158畝,供地面積約110畝,建築面積約45000平方米。主要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噸級多肽原料藥生產基地、高端注射劑與緩釋製劑生產基地、質量檢測中心與質量保證體系及辦公樓等附屬設施。項目計劃2020年5月底前開工,建設週期18個月。本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可生產500公斤多肽原料藥,年銷售額可達20億元,稅收1.2億元,可解決就業人口約1000人。該類藥物擁有降糖效果強、低血糖風險低、減肥效果及心血管受益等多重臨床優勢,且已於2017年年底獲批上市,是目前全球最好的GLP-1受體激動劑,也是最具潛力的降糖藥物。據統計,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約4.25億人,中國約1.2億人,全球糖尿病用藥市場的規模約為450億美元。預計未來該產品的全球市場前景每年將超過50億美元。

創新發展,合作共贏。此次以會為媒,煙臺市將把醫養健康產業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大力支持做大做強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優勢產品,積極拓展開發治療性疫苗、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新型產品,重視抓好重大疾病防治藥物和生物製藥原始創新,促進醫、養、康、健、遊多業態融合發展,高水平建設生命科學創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