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武川縣:以主題教育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武川縣把“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按照“四個圍繞”全面開展調查研究,並結合市委“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首府高質量發展”專題,緊扣武川縣“生態立縣、綠色強縣”發展定位,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全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綠色產業”打造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通過主題教育,強化黨員領導幹部政治意識,堅持“生態立縣、綠色強縣”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把生態作為武川縣發展的根本依託和最大優勢,著力發展綠色生產力,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鏈條,讓傳統產業化蛹成蝶、新興產業星火燎原、優勢產業頂天立地。按照“強薯、提菌、固麥、優羊、興藥(中藥材)”發展思路,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下大力氣把黨員組織起來、把黨的工作開展起來、把職工群眾凝聚起來,做強綠色工業,積極應對新的形勢變化與新的任務要求,著眼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綠色農副產品的加工升值,集中力量扶持壯大清潔能源、綠色食品加工等骨幹企業。同時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圍繞縣域綠色生態資源,依託紅色文化、森林生態、民俗風情、古樹名木、鄉村美景等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大力發展森林觀光、森林康養、森林人家、鄉村民宿等鄉村旅遊休閒觀光項目,以推進生態文化建設,促進農村人口就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綠色財富”成就縣域經濟的主要財富

結合主題教育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解決在以城市品質化、生態優質化為主線,以“衛星城”定位全面對接融入首府,大力推進“三城同創”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涵養綠水青山“生態美”,突出生態優勢,厚植“綠色財富”,把發展的GDP和綠色的GDP統一起來,打造生態環境“金名片”。引入新型綠色產業,打造首府產業轉移承接地;面向京津冀,緊盯首府都市圈,打造特色綠色農產品供應地;依託現有旅遊資源,打造旅遊休閒體驗地。

以“綠水青山”構築縣域發展的永恆底色

通過主題教育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增強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進“綠化青山、守護北疆”生態建設行動,在全縣東西跨度110公里,平均寬19公里,總面積209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用7年時間(2019—2025年),集中實施宜林荒山荒坡造林綠化、溝壑河道綜合治理、破壞山體恢復治理、自然生態保護修復、森林鄉村建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實施生態移民、實行全面禁牧、綠色富民產業9項重點項目,完成綜合治理任務300萬畝,紮實推進大青山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真正把大青山打造成一道綠色的生態安全屏障,為築牢祖國北疆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作出積極貢獻。

以“綠色理念”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

全縣主題教育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責任,積極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設康養實體,通過生態建設“還綠于山、還綠於城、還綠於民”,全力倡導節約、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綠色生活成為城鄉的文明常態,真正做到綠色生態“人人共建、人人共管、人人共享”。發揮黨員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廣大群眾不斷提升文明素養,以更大力度持續抓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結合鄉村振興,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實施農村綠化美化工程,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淨的田園風光。通過綠色理念的全方位推進,讓生態、綠色、文明的理念深入全縣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的腦中、心中,最終轉變為一種生態立縣、綠色強縣的自覺行動,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雲豔芳 通訊員 楊麗芳 馮維新)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武川县:以主题教育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