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祕《綠皮書》“換頭術”

在CG技術發達的今天,無論是真人還是動畫電影,無論是科幻大片還是劇情佳作,視效都在其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在這些逼真精彩的視效背後,自然少不了一群專業的技術大牛,而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一位視效大佬——

Raymond McIntyre Jr.,他在視效行業工作已有30年,參與制作的電影包括《綠皮書》、《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蜘蛛俠1、2》、《X戰警2》、《招魂》、《黑衣人3》等。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瞭解視效的精彩幕後。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Raymond McIntyre Jr.

·Pixel Magic公司總裁及視效總監

·曾擔任ABC電視臺、Netflix、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迪士尼、派拉蒙影業、二十一世紀福克斯等公司影視項目的視效總監及視效製片

作為視效行業中的資深人士,Ray已深耕視效行業超過30年,參與制作的電影電視劇更是不計其數。他是美國專業的視效工作室Pixel Magic的總裁及視效總監,負責公司所有的視效及創意運作,上面提到的電影的視效均由Pixel Magic公司參與制作。同時,他也常常受聘於美國各大影視公司,如迪士尼、派拉蒙、福克斯等,擔任電影、電視劇項目的視效總監以及視效製片。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Ray及Pixel Magic團隊參與制作的電影

(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大咖作品賞析

Ray在視效行業中早已身經百戰,但他仍非常享受新的挑戰,並從中收穫新的樂趣。

比如,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的視效正是出自Ray及其團隊之手。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網絡)


看過電影的朋友一定會被影片裡鋼琴家的演奏驚豔,但其實鋼琴家的扮演者馬赫沙拉·阿里

並沒有彈鋼琴!在影片中彈琴的其實是鋼琴家克里斯·鮑爾斯,Pixel Magic團隊通過CG技術把阿里的腦袋“換到”了鋼琴家的身上,才有了阿里彈鋼琴的精彩表演。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除了天衣無縫的“換頭術”,Pixel Magic團隊還完成了很多城市環境、場景元素的製作任務。比如電影最後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視效還非常細心地注意到雪花對光的散射效果。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還有那些復古的場景,也依託於後期視效,比如大橋上來來往往的現代汽車被替換成符合故事年代中的復古車型。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除了《綠皮書》,Ray還負責過很多好萊塢動作大片的視效製作,例如經典動作喜劇《龍虎少年隊2》,這部電影不僅笑料十足,更是配備了大量的動作場景和視效,包括卡車追逐、大量的人群、直升機墜毀等大場面。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電影《龍虎少年隊2》(圖片源自網絡)


Ray作為電影的視效製片人,與Pixel Magic團隊共同完成了電影中數百個視效場景,包括用CG製作了一臺壯觀逼真的龍門起重機,和海灘上大量的CG人群。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起重機視效解析(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CG人群視效解析(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在另一部電影《我的美國心》中,Ray及團隊為電影製作了超過400個視效鏡頭。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電影《我的美國心》(圖片源自網絡)


因為電影中有大量在體育場比賽的場景,所以其中有300個視效鏡頭都是通過CG技術打造了數量龐大的觀賽人群。他們利用Maya來創造形態各異、服裝豐富的觀眾,使用內部動作捕捉系統來製作人們拍手,歡呼,站立等豐富的動作姿態。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我的美國心》視效前後對比(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關於CG人群的製作,Ray表示,由於現場採用了6臺攝影機進行拍攝,所以從任何一個角度都會看到這些人群,這就極大限制了傳統綠幕拍攝的方法,只能利用CG製作人群。與傳統綠幕製作相比,CG製作的人群能夠更加精準地對光線進行匹配。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我的美國心》視效前後對比(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除此之外,Pixel Magic團隊還利用CG為電影打造了逼真的1969年大學橄欖球場館的場景。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實拍場景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CG打造的1969年場景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實拍場景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CG打造的1969年場景(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大咖專訪

瑞雲渲染非常榮幸地在SIGGRAPH 2019的現場對Ray進行了採訪。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同時我們也有幸邀請到Vortex Immersion Media公司總裁及CTO、SIGGRAPH洛杉磯分會的主席Ed Lantz作為本次採訪的特邀採訪主持人。

·Vortex Immersion Media公司總裁及CTO

·SIGGRAPH洛杉磯分會主席

·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美國製片人協會)董事會代表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Vortex Immersion Media公司及其項目

(圖片源自網絡)

讓我們通過兩位大咖的對話訪談,瞭解一下好萊塢視效大片背後的故事。

Ed Lantz:

大家好,我是Ed Lantz, 來自Vortex Immersion Media公司,也是SIGGRAPH洛杉磯分會的主席,在我旁邊的是Raymond McIntyre。Ray請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工作吧。

Raymond:

大家好,我是Raymond McIntyre,我是一名視效總監和視效製片,我通常受僱於一些工作室和公司做電影的視效,比如Netflix、華納兄弟、CBS、ABC等公司。我自己的公司叫Pixel Magic,我是Pixel Magic的總裁,我們這家小型的視覺效果工作室已經經營30多年了,我負責長片電影的視效創作、預算、製作,擅長創作逼真的視效。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Pixel Magic公司及其電影項目


最近我參與制作了《綠皮書》,該影片斬獲了2項奧斯卡大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我及公司參與了該影片的視效部分,我們在《綠皮書》中負責的是演員馬赫沙拉·阿里的視效,在電影中他並沒有真正地彈鋼琴,而是我們用視效做的頭部替換。我們安排了一名鋼琴家在片場演奏,畫面拍攝好後,在同樣的位置上拍攝馬赫沙拉·阿里的戲份,最後用電腦把他的頭和鋼琴家的身體進行畫面合成。我們創作天衣無縫的視效,希望你們看《綠皮書》時有留意到我們製作的兩三百個視效鏡頭。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綠皮書》劇照(圖片源自網絡)


Ed Lantz:

這太不可思議了,你能給我們再具體介紹一下在《綠皮書》中換頭的製作過程麼?你們是用體積測量掃描還是2D掃描呢?

Raymond:

在《綠皮書》的換頭視效製作中,我們其實用了較為傳統的方法。我們沒有給男主角做3D建模或者用其他3D製作方法。我們直接在片場中拍攝,然後採用轉描技術合成畫面。為了達到完全無縫的視覺效果,我們沒有搭綠幕,因為綠幕會極大影響打光質量。所以我們直接在片場對演員和鋼琴家用同樣的打光,運動跟蹤並轉描,把男主角的頭合成在鋼琴師的身上。這部分視效是用較傳統的方法完成的,沒有用3D等其他製作方法。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網絡)


Ed Lantz:

我特別喜歡電影(《林登·約翰遜(LBJ)》中)白宮的那一幕,你們拍攝了車隊行駛的場景,透過車窗可以看到(白宮及周邊的)街景,是怎麼做到的?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網絡)


Raymond:

這部電影叫《林登·約翰遜(LBJ)》,由羅伯·萊納導演,伍迪·哈里森主演。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網絡)


導演想要拍攝1960年總統車隊離開白宮行駛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去處理當天事務的場景,但白宮前是不允許拍攝的,而且賓夕法尼亞大道除總統車輛外不對其他外來車輛開放,所以我們無法實地拍攝。為了打造這一幕,我們去到了新奧爾良的一個停車場內進行拍攝,因為攝像機自身需要移動,拍攝大批的圍觀群眾的同時還需移動跟拍車隊經過賓夕法尼亞大道的場景,所以攝像機移動的範圍非常大,所以我們無法搭建綠幕,必須使用轉描機技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林登·約翰遜》視效前後對比(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好在我們對轉描機技術很熟悉,這一幕多虧藝術家帕特里克·特拉漢(Patrick Trahan)的技術才得以實現,當看到車窗外的畫面效果時,我們被他的能力折服,因為車輛實際上行駛在路易斯安納停車場中,而非白宮實地拍攝,他需要用轉描機技術做出窗戶透明的效果。當車輛拐彎的時候,透過車窗看到的景象會產生扭曲,他做出了車窗玻璃的畫面和窗外扭曲的畫面效果。然後依據我在白宮取景的照片,做了白宮的遮罩繪景,去除了一些不太符合時代的細節,還為樹木添加了動態的效果。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林登·約翰遜》視效前後對比(圖片源自Pixel Magic官網)


Ed Lantz:

那麼和我們說說你在工作中用到的軟件工具吧。

Raymond:

我們用了很多軟件來完成視效。首先,你通常需要匹配移動來追蹤拍攝的場景或對象,也就是說,移動的攝像機拍攝移動的人物時, 想要在人物上添加視效,就需要清楚人物的運動軌跡。假設要把我身上的胸牌換成其他的物品,我和鏡頭都在動,就需要知道胸牌的運動在電腦中是怎樣呈現的,我們稱之為運動匹配。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電腦中匹配物體的真實運動,這樣電腦能準確地以像素的方式或電腦的維度重建運動。這樣物體在畫面中就能被成功替換,或做其他改變。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運動匹配的應用(圖片源自網絡)


我們使用SynthEyes等軟件,作為我們主要的運動匹配工具。不論是否用3D製作的方法做物體改變,都需要做合成工作。我們首選Adobe AE和Nuke,它們都有獨特的功能和設定,兩者各有優缺點,可以互補。在3D製作部分,比如《綠皮書》中的汽車,《環球衛士》中的生物或者是《綠皮書》中的降雪,這些效果都是電腦製作的。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綠皮書》中的降雪鏡頭(圖片源自網絡)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環球衛士》中的怪物(圖片源自網絡)

我們使用幾種不同的軟件,如LightWave 3D和Maya,有時會用Houdini。軟件工具的選擇應該基於工具的優缺點而不是自己的想法,例如某個軟件很擅長製作水的視效,那麼就選擇這個軟件。上述三個軟件各有千秋,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據項目情況選擇合適的軟件進行創作。

Ed Lantz:

和我們分享一下你感到最驕傲的最具挑戰性的項目吧。

Raymond:

我認為我現在最引以為傲的項目是《綠皮書》,這是我近期的項目,影片還贏得了兩項奧斯卡大獎,演員阿里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很多人以為阿里真的在電影中彈了鋼琴,其實並非如此,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天衣無縫的視效,但願沒有人知道我們改了哪裡。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圖片源自網絡)


我在這個行業中學到了很多,我從事視效工作已經很久了,幾乎每個項目我都有新的領悟,學習如何改進,思考怎麼做到更好,讓我在下一個項目裡找到改進方向。例如,在近期作品《環球衛士》中,我們必須設計並創造出兩種不同的生物,三四艘不同的外星飛船,過程中我們要嘗試創造未見過、未做過的事,這很有趣。這在當下還是很困難的,尤其是設計外星人和宇宙飛船之類的物體時,還需要讓它們呈現逼真的效果。很有挑戰性,但充滿樂趣。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電影《環球衛士》(圖片源自網絡)


瑞雲渲染:還有什麼想要和CG愛好者們分享的嗎?

Ed Lantz:

我從事大型球幕投影工作。我們和頂級的藝術家合作,比如Childish Gambino的演唱會,他本名是Donald Glover(唐納德·格洛沃),我們在約書亞樹沙漠中搭建一個160英尺高的球幕,設置了12臺投影儀,畫面覆蓋整個球幕,製作了整場演唱會,3天內舉辦了5場演出,每場演出球幕容納2500人。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Childish Gambino演唱會球幕(圖片源自網絡)


我們還在洛杉磯紀念體育場做了一個活動(“.party()”),客戶是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創始人,他邀請了3000位好友來參加這個派對活動,還邀請了Skrillex和Diplo等DJ大咖,我們使用24臺投影機將畫面融合在巨型球幕裡打造了一個巨幕。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活動現場畫面(圖片源自網絡)


現在在拉斯維加斯有一個項目,是麥迪遜廣場花園娛樂公司打造的一個LED球幕,可以容納二萬人。現在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場所供藝術家施展才能,我們公司正在搭建可容納500-2500個坐席的球幕。因此,我們希望CG藝術家可以創作球幕格式的內容,不僅僅侷限於VR內容的創作。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好萊塢視效大佬揭秘《綠皮書》“換頭術”

LED球幕 MSG Sphere(圖片源自網絡)

Raymond:

作為一個視效總監和視效製片,以及一個公司的老闆,我做視效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我大部分的工作在美國,但其實我會穿梭於全球各地進行拍攝和製作。後期製作在過去10-15年真正開始走向世界而且不斷擴張,在中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發展尤為突出,我非常支持世界各地的人才投入視效創作之中,有諸多理由,首先,思考問題的觀點越多元,結果的產出就有可能越好,所以,多參考不同的觀點,轉換新鮮的視角看待事情是非常有益的。即便是與我或者同事一貫的想法不一致,也不能一條路走到底,要考慮其他的可能性。我非常享受為了製作而奔走各地,也很喜歡現場指導,這些項目的工作量可能有500-700個鏡頭甚至多達兩三千個,這必須和世界各地的公司合作才能完成,這非常有挑戰性,但會促使你進步。

正如Ray所說,CG創作就是在創新中挑戰,在挑戰中進步。也藉此勉勵所有正在努力前行的CG人,勇於挑戰,創造CG的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