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來自:石墨社(smshe189)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往前數十年,國產諜戰電視劇出現多個小高潮,《潛伏》《偽裝者》《風箏》《和平飯店》等多部神作,成了觀眾心中的豐碑。

這十年裡國產電影市場頻頻傳來捷報,年度票房一再刷新紀錄,可惜的是,卻怎麼也看不到一部特別優質的諜戰題材電影。

倒是十年前,那部群星璀璨、精彩紛呈的懸疑諜戰片《風聲》,成了這一題材的頂峰。

大時代與小人物

諜戰戲永遠擺脫不了大時代的背景,特別是建國前的政治格局與社會現狀,諜戰往往代表的就是不同勢力之間的較量,而間諜個體則更像是較量之下的實施者。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大時代背景的展現更適合文學作品或者體量較大的電視劇形式,這樣才能將現實格局與不同勢力下的人物糾葛講清楚,準確來說,就是讓每個角色像那麼回事。

但是電影不一樣,受篇幅限制,100分鐘左右的劇情如果用來單純鋪墊故事背景和人物線索,那就顯得單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每個人物都無法擁有鮮明的性格,最能挑動觀眾情緒的矛盾衝突也會削弱很多。

電影,是角色的藝術,《風聲》便是如此。

從1940年春,原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汪精衛與日本政府媾和,在南京成立新的“國民政府”,到1942年10月10日,汪偽政府舉辦慶祝國民政府成立三十週年的盛大儀式。

以開場汪精衛派來的說客被殺,串聯起這幾年來地下黨不斷組織的暗殺行動,多名日本高官與汪偽政府漢奸被除之而後快。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兇手是誰?日本、汪偽政府該如何處理?這其中存在的間諜又是誰?

大時代的背景在開場5分多鐘便已交待完畢,留下的就是這些貫穿全片的疑問。

小人物紛紛登場,從酷刑逼供,到設局捉“鬼”,再到密室查人。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這些劇情並不囉嗦,每一個場景都快節奏地推動著,比起外面的大時代背景,全片將最主要最精彩的戲份,全部濃縮在密室查人部分。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比起以往的諜戰片,《風聲》的特點在於,我們僅僅需要了解那一點時代背景即可,而密室查人則更聚焦於具體每個角色的表現

有限的空間,既定的時間進度表,確定的人數,不確定的人心。所形成的劇情張力,構成了《風聲》懸疑表徵下,緊張刺激的諜戰戲碼。

可以說5個被懷疑的對象,從外面自由的世界被帶到日本行宮,從電影角度來說,有兩層深意:

1、失去自由,陷入險境

表面上,5位汪偽政府負責情報工作的人員是被請到這裡,其實本質上他們是被強制扣押。這一點,當他們進入行宮之後,就已經清楚。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5個人中大部分的背景都很硬,在外工作時,可以誰都無需理會誰。但是在這裡,他們被隔離了原有的身份,處於真正的日本人(以皇軍特務機關長武田為代表)控制之下。

因此,行宮這一實體隔離,所造成的結果不僅僅是他們自由的喪失,更嚴重的是,每一個人都被剝離了安全的保障,隨時處於危險之中。

2、由光明走向黑暗,人人都是鬼的懸疑構建

進入行宮的時間,是深夜。從下車的地方往上看,行宮猶如一座陰森恐怖的鬼樓。這一暗示,其實是面向所有人的,在這棟樓裡,每個人都是鬼,每個人心裡都有鬼。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從白天人人可見的狀態,走入深夜黑暗掩蓋下的不確定,特別是行宮內忽明忽暗的燈光氛圍,預示著每一個人的複雜性,這也為整場密室查人戲,有了勾起觀眾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黑暗之下,方現鬼臉。

鬼臉面具之下的眾人

《風聲》的精彩,在於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非常值得玩味。《風聲》是趕在建國60週年國慶前夕上映的,有點獻禮性質的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聚集一大批明星。

但這群人的表演,卻呈現出拍案叫絕的驚喜。

開場不到1分鐘就被槍殺的汪偽政府說客,是段奕宏飾演的。油頭粉面,一臉獻媚的嘴臉竟然被他塑造得如此清晰。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而全片僅僅露面3次的六爺,是由吳剛飾演。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這個角色的獨到之處,在於第一次呈現在觀眾面前,我們完全不清楚他的身份與作用,倒是被他隨時掛在臉上的笑容,給迷惑了。

直到最後吳大隊長被捕,逼供無果之後,六爺的出場,才將這個看起來唯唯諾諾、媚態十足的刑訊劊子手的形象徹底暴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此時再看六爺的笑容,就顯得非常殘酷和恐怖。

這兩個角色僅僅是驚鴻一瞥,他們的戲份也是少得可憐,但是他們卻完美的詮釋了一個複雜的角色之下,如何用面具呈現陰陽兩副面孔。

這就是《風聲》的主旨,片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帶著面具示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鬼。

有的人是主動帶上面具,如武田(黃曉明飾演)、特務處長王田香(王志文飾演)、六爺等。

武田的面具,用來掩蓋他在日本軍隊高層中所受的屈辱。

因為家族的原因,武田一直被其他同僚恥笑,在重視榮耀的日本文化中,武田是無法忍受這樣的羞辱。因此,在長官那裡,他始終堅持要主導抓“老槍”“老鬼“的工作,目的也是為了為家族榮譽增光添彩。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此外,就是用來掩蓋武田作為日本軍人在戰爭狀態下的精神分裂。他雖然主張戰爭不宜冒進,但並非出於對中國人的同情,而是從日本的角度考慮。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武田表面上溫文爾雅,筆挺的軍裝讓他看起來充滿威嚴,而實際在行宮中審查5個懷疑對象時,所表現出來的變態、恐怖,完全與表面看上去的他不一樣。

武田這個角色的塑造,最大的成功就是突破臉譜化。

相比每年層出不窮的抗日影視劇中,習慣性把日本軍人長官塑造得如同弱智,武田的形象要更加真實讓人信服。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他奸詐、心狠手辣、觀察細緻等特性,都給了這個角色最大的尊重,其實也是對那段屬於中國人的屈辱歷史,一種最大的尊重。

而圍繞武田身處帝國軍人背景之下的身份,也是側面展開了軍國主義的恐怖分裂心理。

這個角色也算得上是黃曉明最能體現演技的作品了。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沒有過多他慣常使用的毫無意義的肢體小動作,黃曉明將武田文雅克制的外表塑造出來,同時通過眼神、神態、語言等形式,將他變態殘忍的內心展露無疑。

同樣的,特務處長王田香這一角色,也是深入人心。

王志文很好地將一個叛國的漢奸分子,為了表現自己的忠誠,反而更加努力去殺害抗日同胞的極端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王田香的面具,其實是用來彌合他身份割裂的尷尬。

效忠日本人時的隱忍聽話,與殘害同胞時的心狠手辣,王田香這個角色本質上也和武田一樣,得不到自己人的認同,也無法取得日本人的信任。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他只有在瘋狂用刑的過程中,才能讓自己暫時忘記中國人的身份,也只有讓自己變得更殘酷,才能在心理上覺得被日本人以及漢奸認可。

因此,本質上來說王田香這個角色是悲劇性的,他極端的心理訴求讓他最終兩邊都遭唾棄。這場尋找臥底行動的失敗,最終也是以他為替罪羊的結果,宣告結束。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但是王志文在片中的表現確實相當驚豔。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面對武田和被扣押的嫌疑人的眼神差異,一個急於尋求認可,一個毫不留情清除障礙,但在王志文的眼睛裡,看到的是複雜。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而有的人,是被動帶上面具,被扣押在行宮中的5個人便是如此。

5個人,其中一個是地下黨組織頭目“老槍”——剿匪大隊長吳志國(張涵予飾演),一個是地下黨臥底“老鬼”——收發專員顧曉夢(周迅飾演),直屬“老槍”指揮。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而另外三位,譯電組組長李寧玉(李冰冰飾演),軍機處處長金生火(英達飾演),司令侍從官白小年(蘇有朋飾演)。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相比吳大隊長和顧曉夢,他們三人的身份要簡單很多,但是他們每個人所呈現出來的面孔卻相差甚遠。

如果說吳大隊長和顧曉夢是因為各自臥底身份,必須要將身份掩藏,所以平日裡在剿匪司令部的公職是公開面孔,那被掩蓋的身份所附帶的使命,是另一種面孔。

而其他三人中,白小年需要掩蓋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和司令官不可說的關係。金生火需要掩蓋的,是依靠關係上位的職場潛規則。

他們兩位更像是社會上的老油條,有自己的小秘密,所謂的面具,就是讓自己在各處維持自己的尊嚴和麵子。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倒是李寧玉要簡單很多,她所要掩藏的無非就是與話劇演員劉林宗之間的感情,這屬於自然反應。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也正是如此,當5個人被困行宮時,在武田的指引下,開始了不同層級的撕破臉。

最直接的,是白小年與金生火之間的較量。他們屬於互相揭短,這種職場低級攀咬倒像是普通的罵街操作,這也是他們尋求自保的措施。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而吳大隊長和顧曉夢則不一樣,他們屬於同一戰線展開自救,順便擾亂視聽。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因此,當5個人坐在一張桌上徹底撕破臉的時候,白小年和金生火完全是兩個弱者為了彰顯自身強大踩對方一腳的瘋狂。倒是吳大隊長和顧曉夢顯得淡定從容,看似兩人之間爭吵的最激烈,其實悄無聲息之間,將整池水攪得渾濁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只有李寧玉沒有出手,她本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心中只有愛情,也無意與他人結怨。

5個人的面具將他們分為3個不同的等級。

以白小年、金生火為主,屬於勢力鬥爭下的炮灰。他們雖然身份簡單,但背景不簡單,更重要的是,他們始終沒有找準真正的對手,也沒有對自己的處境有一個深刻的認知。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他們兩個也是在被動中先後死去的,白小年在臨死前還不忘咬一口金生火。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而吳大隊長和顧曉夢則主動出擊,比起想要自保的白小年和金生火,他們其實是在自救。5個人中,他們的面具也最深,直到最後,其實都沒有讓武田真正認清他們。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雖然他們都遭受了酷刑,顧曉夢還因此喪命。但他們都沒有輸,吳大隊長成功逃脫,顧曉夢成功掩護了吳大隊長,送出了情報。

真正處於中間的,是李寧玉。

李寧玉被撕破的面具,是尊嚴。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武田的那場裸體量身,擊垮的是她的內心。李寧玉屬於社會上鮮少接觸人心險惡的人,面對愛人被抓,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她做不出過激的反抗,不會像白小年一樣被打死,也無法像金生火一樣自殺解脫。

總體來說,李寧玉和顧曉夢這兩個角色的塑造是非常入心的。

李寧玉的無奈,更像是普通人,遭遇欺騙、傷害、恐懼,陷入迷茫。李冰冰將這個角色,從一開始的無所謂,到漸漸不安,再到最後心理奔潰,完美詮釋出來。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而周迅飾演的顧曉夢,將外表乖張任性的大小姐性格表現到位,這也是這一角色的面具形象,用來迷惑其他人,也迷惑觀眾。等到她向李寧玉坦白的那場戲,才將真正的顧曉夢內心世界打開給我們看。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5個角色的面具,其實也是本片營造懸疑氛圍的手段。

白小年和金生火的撕破面具(死亡),是懸疑氛圍的前期營造,李寧玉的撕破面具,是懸疑氛圍的深度推進,而吳大隊長和顧曉夢的受刑,則是整場懸疑氛圍的情緒升級。武田至死,都不知道吳大隊長的真實身份。

環環相扣,就是這麼完美。

光影下的人心

無論是大時代的小人物,還是帶著面具的眾鬼,《風聲》其實表現的是每個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內心。

如何呈現?

本片採用了強烈的光影對比。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最後顧曉夢突然向李寧玉坦白自己身份的時候,人物用了一個從暗處走到強燈光下的走位。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由暗到明,是真實身份逐漸浮出水面的表現。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比如當5人第一次聚集在行宮的大堂中,圍坐一起破解情報。武田從突然出現,用的就是從暗處走到明處。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這一細節的運用,配合的劇情是,被扣押的5人不滿王田香的做法,正在鬧情緒。武田從暗處走來,僅僅傳達了一個訊息,這場局是他安排的,而且在暗處的他,是掌控這場局和5個人生死的人。

這也算得上是塑造人物形象比較常見的手法。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闖山門時,為了塑造梁家輝飾演的座山雕的神秘形象,採用了多個側面和局部角度鏡頭,最終才給出座山雕從暗處前傾進到光線下正面特寫。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往往這樣的角色透著神秘,也是角色重要性的體現。

《風聲》的特點,是貫穿著諜戰元素,每一個人都有面具,也就是每一個人都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真實性格。因此,黑暗之下,才是他們的常態,也更容易暴露各自的性格。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十年了,可能還沒有一部諜戰電影超過《風聲》

所以全片基本充斥著明暗光線對比,大概就是對人非人,鬼非鬼的複雜人心,一種最直觀的表現吧。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想說的?

來自:石墨社(smshe1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