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洗练、繁复华丽、平静温雅的陕西隋代佛造像与佛菩萨头像赏珍


隋开皇年间三面佛造像,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隋代开始了我国佛教艺术的又一昌盛时期。造像的数量方面,同样风格的造像开皇年间远远多于仁寿、大业年间,而且几乎为小型造像,一直延续到唐初。在隋代造像的复兴热潮中,涌现出了一批成熟洗练、形式完美的作品。创造出形象朴素典雅,装饰繁丽的艺术风格。在造型艺术方面从静态转向动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隋代佛立像,1955年西安市南郊沙滹沱村出土。隋代造像的璎珞繁复华丽,多流行“X”型及“U”型的二重璎珞,或“U”型璎珞,并饰大佩,帔帛多在腹前及膝前呈二重“U”型。隋代后期到唐代初期腰部扭曲更大,但还带有僵硬感,形成了盛唐时期体躯三道弯的雏形。

隋代佛造像,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佛像为磨光式肉髻,无发纹;面相丰满圆润,眼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唇线分明,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佛像台座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背光为同心圆形。


隋开皇六年菩萨立像,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菩萨赤足直立在石座上,容颜端正庄重,头上戴着花冠。菩萨两手一上一下,右手持物,左手已毁损,有二层大数珠挂在颈上,垂至腹前。裙裳系于腰间,褶纹整齐有致。

隋代双观音菩萨立像,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高56厘米,宽25厘米。菩萨不是站在独立的两个莲花座上,而是两个莲花座并立于一个基座之上,底座中间有阿弥陀佛刻像,这有别于常见的造像样式。

在石座正面的莲花状佛龛内,有一个与菩萨头冠上同样姿势的佛。这对观音菩萨的起源无从考究,但是他们高耸的头饰下层次分明的头发和发辫与出自云南大理和南诏王国的鎏金同单体立佛造像发式相似。

隋代观音菩萨立像,1959年西安市碑林区和平门外出土。

隋代观音菩萨立像A,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

隋代观音菩萨立像B,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

隋代菩萨立像A,1955年西安市南郊沙滹沱村出土。

隋代菩萨立像B,1955年西安市南郊沙滹沱村出土。菩萨像头部残缺,身体纤细,颈饰项圈,帔帛遮住双肩,胸部微露,尝尝的帔肩绕过肩部搭至底座,还有一些在长袍前打成结垂至膝盖、部。饰有珠链,下身着裙遮住玉腿,裙带分别于前后对称飘于裙下摆处。璎珞于腰际前后交叉。菩萨跣足立于莲花基座之上,造像左胯微微抬起,造型优美典雅。

隋代菩萨立像,1973年西安市南郊沙滹沱村出土。菩萨是释迦成道前的形姿,戴宝冠、饰珠宝、披璎珞、挂耳当、胸饰、戴臂钏等饰物,极尽世间一切华贵的饰姿;立像或坐像都不像佛那样限于严格的姿容,面部表现为自由身在安逸的形态。


隋代菩萨立像,1963年陕西省蓝田县出土,像高43.5厘米。这件观音菩萨像,头戴花冠,顶梳高髻,胸前饰璎珞,臂腕戴镯,左手提篮,右手执杨柳枝,神态自然生动。雕刻手法和衣褶的安排,均富有装饰性的美。显得雕工细致玲珑,刀锋犀利明快。特别是莲座左右雕刻的护法小双狮气势轩昂,造型更为生动别致,是小型雕刻中不可多得的一件优秀作品。

隋代观音菩萨头像,1958年西安市陵园路出土。高12厘米。观音头戴宝冠,冠中盘坐一佛像,波浪式发型,面容恬淡,双眉弯弯,双目微闭,宝缯下垂,给人以端庄秀丽之感。总体看来,隋代和唐初造像在继承北齐、北周造像风格的基础上,已明显向着追求装饰、变化、动感的趋势发展,为唐代造像风格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隋代观音菩萨头像,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

隋代菩萨头像,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高55厘米,宽32厘米,厚28厘米。菩萨发饰为头戴花冠,云鬓高髻,上刻宝相花。菩萨眉如弯月,双目微合,嘴角上翘,鼻直且端,面庞圆润,宝缯下垂,神情慈祥。整个头像刻画细腻,十分精美,不失为隋代佛教造像的代表作品。

隋代菩萨头像A,1983年西安市西郊空军通讯学校出土。

隋代菩萨头像B,1983年西安市西郊空军通讯学校出土。

隋唐佛头,西安碑林博物馆旧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