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文 |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生命的話題總是給人一種很沉重的感覺,又或者它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不然,就拿當下來講吧,誰不是與生命正在親密的接觸著、誰的生命在當下不是綻放著。所以,談論生命比談論美食、談論電影要更親切才對。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生命

《熱愛生命》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散文作家米歇爾·德·蒙田,其文字樸素且思想深刻、睿智。

文章中提出,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豐富多彩且優越無比的,對於勇敢把握和享受生命過程的人,即便面臨死亡的來臨也會欣然接受。《熱愛生命》前文作者說到,在生命面前有兩種人分別持有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消磨光陰”,無視生命存在的人;另一種是慢慢賞玩、領略生命的美好時光的人。後文作者以自身為例,他會積極的生、積極的死,即便生命時光無多,他仍然會將其過得豐盈和飽滿。文章最後並給出了,如何在生活中體會到樂趣的方法。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熱愛生命

接下來,我們捋著文章的脈絡,將文章內容裡面的精華一點一點提煉出來,特別是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舉例分析為何作者說勇於生的人會不懼死,和如何能讓人的生活更加絢爛多彩。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我對某些詞語賦予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說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陰”。

“消磨光陰”等同於“消磨生命”,在很多時候生命被我們忽略了,大家會說幾點幾分了,你的時間怎麼規劃和安排的……其實,在人們的主觀情感上,消磨光陰更多的是浪費時間、無作為,而深層裡卻是人們的生命在暗暗地流逝著,那一時的生命虛度了。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光陰

作者本人並沒有一味地否定“消磨光陰”的價值,在天色不好、心情不悅時,他希望時間能快點過去。其實,這一點上並不只有作者這樣做了,很多人也都在刻意地迴避生活中的不美好。但是相對於天氣好而風和日麗的時候呢,作者就要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一番了,在這樣的時光裡似乎心情也會跟著愉悅起來。

欣賞、玩味、瞭解、認識、思考,這是作者對待生活和時間(生命)所持有的態度和做法,生活的過程也是他體會和思考的過程。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

在這裡就要提到一個問題,很多人都喜歡玩遊戲,也都能沉浸其中,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玩遊戲玩的好,甚至還能夠賺到錢,而有的人卻玩不好呢?

大家不妨回看自己,在玩遊戲的時候,精神完全沉浸在其中的當下,有沒有一個理智的眼睛俯視著當下發生的一切,並且能夠分析遊戲中人物特性、敵人的慣用手法、遊戲的地圖走位,以及戰略上的進退結合……就如上邊作者提到的,生活的過程中是否有體會和思考。

遊戲如此,學習也是如此,有的人聽完課了,一個思維導圖馬上就展現出來,而很多人卻做不到這一點。不僅是學習和玩,吃也一樣。所以說有句話說得很對,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用心

“哲人”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於將它打發、消磨,並且儘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彷彿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

文章中的“哲人”加了雙引號,這就有些不同的意味了。我們先看哲人的概念是什麼,是智慧卓越的人和崇尚智慧的人。說白了就是具備智慧的人與追求智慧的人,他們往往看問題能夠一針見血的看到問題的本質,同時看問題所立的角度與高度又是及其廣博與高遠的,他們活著的過程就是求索的過程。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哲人

“哲人”加了雙引號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偽哲人呢,還有文章中哲人後邊又加了兩個字“習氣”。偽哲人的習氣,這就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警示了。習氣,是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性的思考模式和動作。就好比一個人在長期的思考與認識過程中,一次的得過且過,造成了第二次的不願深究,以至後來的淺嘗輒止,用心的程度一次不如一次,這是一種惡性的循環。

有這樣習氣的人,他們看待生命的角度與深度自然不能與哲人相比,但是他們又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所以引號中的“哲人”出現了。從另一個角度講,他們不是不想重視時間、重視生命,只是暫時已經不具備深入而準確的認識和看待問題了。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隨波逐流

在作者看來,他這樣用心地活著有很多的樂趣,在生命中的很多時刻都能讓他心生感動。這就是兩種人的不同之處,一種人是這樣活得很有樂趣,感覺人生很充實;另一種人由於思想觀念的不同,並沒有體會到求索的樂趣,或者說這種樂趣的滋味對他們來講不夠直接、不爽,太過隱晦。

舉個例子,表達想念對方了,我們可以直接說:“我想你了”;而作家張愛玲在她的文章中是怎麼說的呢:“夜晚來了,我依然睜著眼睛,是因為我看見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跡。”同樣的一種心情,卻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想你了,很直接的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情;而另外一種呢,除了暗暗地表達了思念之情,還體現了文學之美和趣味性……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月光下的痕跡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

說到這裡,作者對每個人的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的生命體現形式也是無可奈何的一種嘆喟,如何走過自己的一生,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個人的抉擇與努力。

文章中提到的“優越無比”,人一生有著諸多的可能性,只要用心去開發,終將成為可能。如果放棄自然賦予你的“優越”,那你的生命就只能是一種單一性的發展。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不要任意放縱自己

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跳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來世。

作者接著說到的,糊塗的人或者說無心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其主要特徵,總是將努力安排到下一刻出場,當下卻在放縱自己,滿足當下飢渴的慾望,而放棄努力且深入地改變自己。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熱愛生命》文章中,作者在這裡提出了一個觀點:“他會積極地生,也會積極地死。”他積極地死並不是因為生活的艱辛與苦惱,而是他發現生的本質在於死。

“積極地生”前文已經說到了,“積極地死”的原因,是生的本質在於死,這又怎麼理解呢?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熱愛生命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先生,在《論老之將至》中曾提到:

人生活得應該像大海一樣廣博無礙,最初時是小溪要限制在狹窄的兩岸之間,然後熱烈地衝過巨石、滑下瀑布。

漸漸河道變寬了,河岸擴展了,河水流得平穩了。

最後,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顯的間斷和停頓,而後便毫無痛苦地擺脫了自身的存在。

隨著人思想的睿智、深刻,心境的廣博、高遠,而人身老邁卻會變得如蒼海一慄。如驚濤拍岸亦或是浪花朵朵,對於大海的影響甚小,而從整體來看大海仍然是大海不曾被改變。

所以,當思想境界提高了,心神內化了,很多問題也就隨之看開看透了,死不外乎是另外一種生的形式。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大海一樣的思想和境界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文章的最後部分,作者也提出了像他那樣的活著、那樣的享受生活是有方法的。一件事物的美是需要去發現與發掘的,生活亦如此。

你對生活越多的關心,你就會從中找到越多的樂趣。所以,你能享受到生活中的多少樂趣,在於你對生活的關心程度有多大。

我非常認同作者的見解,大家都曾在一個事上下過功夫,當你全心投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的時候,往往你會發現得更多,同時你掌握的信息與知識也會隨之增多,你的學問也就不斷地在增長。

這個時候那個事對於你來講它就是透明的,因為你對它在一定程度上無所不知,隨之你的內心也會因此而生出更多的愉悅感,快樂越多,興趣也就越大。

蒙田《熱愛生命》:慢慢地賞玩、細細地領略美好的生命時光

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最後一部分,文章的語氣節奏突然加快,似乎除了內容上強調時光的珍貴還不夠,還要通過話語的節奏形式上,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時光在匆匆流逝。

作者最後說到,自己的時光無多,他會倍加珍惜且握好生命中餘下的任何一點時光,快樂地享受最後的人生過程,將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豐盈飽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