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往事不可追,唯有回憶作伴。


"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相同的旋律會在不同的時間給你不同的感覺。過去數十年來,重新詮釋老歌的藝人比比皆是,如果有心要做這麼一張專輯,要怎麼做才能做的不一樣?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今天,我們從一首《四季歌》開始說起。

遇見大上海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有“上海歌姬”、“絲路百靈”之稱的上海歌手林寶,多年來不但重新詮釋了一大批上海老歌,而且演唱了多首具有海派風情的滬語原創歌曲(如《上海謠》《蘇州河上一座橋》等),越趨引領著新上海文化。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電影《馬路天使》劇照

林寶《大上海》裡收錄了一首翻唱歌曲《四季歌》,這首歌是1937年《馬路天使》中一首膾炙人口的插曲,由田漢作詞,賀綠汀作曲,周璇原唱。而這首插曲通過當時的周璇演唱後,很快風靡一時,成為流行歌曲,並傳唱至今。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電影《馬路天使》劇照

周璇憑藉著天賦和不懈的努力,給後人留下了《馬路天使》等經典電影,《天涯歌女》、《夜上海》等膾炙人口的老歌。而《馬路天使》更是令她名聲大噪,片中周璇用“如金笛沁入人心”的嗓音唱著《四季歌》與《天涯歌女》,這兩首歌經百代影業灌製成唱片,風靡半個世紀有餘,被人譽為“金嗓子”。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時過經年,在林寶的生活裡,她曾用滬語演唱《天涯歌女》,開創了用上海話唱上海老歌的新風尚。這次,林寶將用她真誠且獨特的方式,演繹《四季歌》,致敬這一位“時代歌后”。

幾分無奈,幾許哀愁,但決不盲目沉淪,在林寶的最新專輯《大上海》中,她將故事瞬間拉回到了悠悠歲月,時代曲雖然距今超過半個世紀,但這些經典旋律依然在傳唱。

《上海白玉蘭》、《我要你的愛》等這些經典歌曲,相信你一定耳熟於心。它們不僅讓我們重溫那個年代的質感,還激發了我們去找尋更多關於當時回憶的熱情。《大上海》《梔子花白蘭花》《蘇州河上一座橋》這三首新歌正好印證了我們對年代回憶的留念。

叫著“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的《梔子花白蘭花》被林寶重新演繹起來。《大上海》更是展現了當代上海人文風貌,傳承上海文化之脈。《蘇州河上一座橋》讓時代記憶留存。原來,滬語歌謠曾經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老上海歌曲是時代的縮影,經典的座標,民族的記憶,經過重新編曲處理,尤其以滬語演唱使得老歌煥發生機,更貼近百姓。


從上海歌姬到絲路百靈,吳儂軟語唱盡滬上風華。林寶不僅是上海流行音樂文化的傳承者,亦能藉著以滬語演繹流行歌曲,為海派流行音樂開創一個可能的未來,她和她的團隊為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傳播海派文化也一直在努力。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林寶 《大上海》

從新《大上海》,聽到老上海

♪ 掃碼購買林寶專輯 ♩

點擊文章鏈接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