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技術貼|“假聲位置真聲唱”,如何操作?

聲樂技術貼|“假聲位置真聲唱”,如何操作?

聲樂教學中學生存在真、假兩截聲分開或真、假聲交叉打架現象,是師生們共認的老大難問題。有一種“唱法”對解決這一問題有著較為明顯的優越性,即“假聲位置真聲唱法”。

筆者既是學習這種“唱法”的實踐者也是受益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深入研究,這種“唱法”在聲樂教學中,有著一定的科學性和使用價值。尤其是對聲樂基礎薄弱,真、假兩種聲音打架的聲樂學習者,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假聲位置真聲唱法”簡言之就是在欲發假聲的狀態下真聲唱的唱法。“假聲位置”的“假聲”不是指假聲音響,“位置”也不是常見的聲樂書籍中所提的聲音位置的高、低、前、後,而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種欲發假聲時的狀態,也就是用欲發假聲時的意念,去引起胸、咽、口、鼻等腔體的反應。

聲樂技術貼|“假聲位置真聲唱”,如何操作?

“真聲唱”也不是用自然的真聲,而是在欲發假聲的狀態下所發出的真聲色彩感。也就是說在強有力的深呼吸支持下,聲門擋氣並獲得咽管內共鳴後的聲音效果,它是混合共振集中的“芯兒”,是一種有效的擋氣動作和能力使聲帶振動後獲得的金屬般色彩的混合共振音響。

“假聲位置真聲唱法”的基本要求是整體歌唱,使氣息、聲帶和共鳴腔體高度協調,是對人體自身原有發聲器官進行重新調整和改造所使用的一種訓練方法。

聲樂技術貼|“假聲位置真聲唱”,如何操作?

咽哈欠是絕佳訓練方法。偷咽哈欠是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張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嚥哈欠尚未嚥下時的狀態。這個狀態與假聲位置的歌唱狀態極為相似,通過咽哈欠的感覺,體會自身和共鳴腔體的調節,它是形成“假聲位置”歌唱狀態的有效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自然發聲與歌唱的發聲雖然都是使用人體同一發聲器官,但兩者的狀態已有不同。歌唱發聲是在自然發聲基礎上的誇張和美化,因此,需要發聲器官、呼吸肌肉和咽、口腔可變腔體做出相應的調節,也就是做出有所準備的動作。

聲樂技術貼|“假聲位置真聲唱”,如何操作?

它包括抬起下肋骨、下降橫膈膜、抬起上口蓋、放下喉頭等,這些都是快速的,需要在一剎那之間同時完成。偷咽哈欠之前下意識的深呼吸恰恰是一種快速的、強化的吸氣動作,可在一瞬間將呼吸器官、共鳴器官積極擴張。

利用這一感覺可在發聲之前獲得一種積極的、內在的、自然的吸力,引起胸、喉、咽、口、鼻腔中一系列的改變,形成一種整體的、在深呼吸支持下的“內開”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歌唱發聲之前應有的準備狀態。

有了這個感覺後要反覆練習、體會,在此狀態下先做無聲的歌唱訓練,鞏固後再發聲。此狀態在發聲時的保持,可有利於喉腔的打開,聲帶的自由調節和共鳴腔體的充分利用。偷咽哈欠是形成和固定“假聲位置”的主要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