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從佛羅倫薩前往羅馬正好走到半路的地方,這個地方剛好在意大利的差不多最中間,這裡有一座古鎮叫阿西西(Assisi)。說它是古鎮是因為它確實是古鎮,就是古老的市鎮。有多古老呢?公元前1000年有野人住在這裡,這裡屬於臺伯河谷,一直到亞得里亞海,屬於土裡種什麼都長莊稼、河裡撈什麼都是魚的地方。這些人在公元前450年被伊特魯利亞人攆走,公元前380年第三次維愛戰爭之後,伊特魯利亞人又被羅馬人攆走。羅馬人公元前二百多年開始在這裡建造起繁榮的村鎮,就是阿西西的雛形。阿西西現在還有古羅馬建築的痕跡,據說這座城門下面的老城牆是古羅馬的,城門叫聖彼得門。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站在城門外就可以看見一座羅曼式建築,好像是修道院和一座教堂,那是著名的阿西西聖方濟各大教堂(Basilica of San Francesco d'Assisi)。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這座教堂像法國聖米歇爾島一樣,是西方基督教朝聖的熱門地,所以來膜拜的西方人不少。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城裡有很多老房子,看上去都是大石頭壘的,古羅馬風格,其實可能就是外面貼了一張石頭皮,那也很有年代感。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因為是建在山上,城裡的道路很陡峭,比重慶還那個。去往景點的路上不能跑,否則還沒到景點就喘得不行了。喝咖啡的都得歪著身子坐在斜坡上,看上去不像是休閒,倒像是鍛鍊身體。你看那白鬍子老頭,一腿弓一腿蹬,好像功夫很深,其實功夫最深的是能在大下坡翹二郎腿的大媽。西方人對咖啡的追求真是比我純真多了。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看看老街,牆上的新畫仍然保持中世紀拜占庭風格,和街道、建築的風格很協調,說明人家鎮公所對辦旅遊還是很上心的。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老街上的店鋪也都打扮成老樣兒,賣的貨色肯定是新進的。門框上敬著衣食父母聖方濟各的畫像。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街上的酒館,門口站著本館的小二兒和小三兒,眼巴巴地看著走過路過的遊客們。招牌上寫著“來嚐嚐酒嚐嚐油,嚐嚐燻肉和酪球”,我探頭看了一下,那個酒是本店私釀的紅酒,那個油是山下菜園裡軋的橄欖油,那個燻肉就是火腿,生豬肉,那個酪球看不出來是不是山下老農家自己做的奶酪。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聖方濟各教堂是在小鎮邊的山崗上,過去叫做“地獄崗”,就是相當於小鎮的菜市口。1228年,方濟各死後被追封為基督教聖人,當地員外買下這片地貢獻給教會蓋起了這座教堂,此後這裡就改叫“天堂崗”了。這座小鎮是方濟各的原籍,他生於斯、長於斯也葬於斯。一進教堂大院,首先是一條羅曼式拱廊。廣場上擺開了架勢,不知道是大型彌撒還是小型演唱會。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晚期羅曼式大門,富麗堂皇。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仔細看內凹的門楣,非常漂亮,羅曼晚期風格華麗的裝飾,已經帶有哥特風格,畢竟13世紀這個時候已經滿歐洲都哥特了。你看門楣上那個華麗的玫瑰窗,這是典型的哥特風格,純羅曼式的這個地方應該是一幅畫。這個玫瑰窗絕對是世上少有,教堂的人自豪地說“這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教堂之眼”。這座大門的風格明顯和樸素的羅曼式教堂外觀不符,肯定是後來重建的。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仔細看看門扇上的木刻,介紹說是我不熟悉的翁比利亞當地藝術家古比奧(Gubbio)的作品,應該是聖方濟各的事蹟。從上往下:聖方濟各的徽章;然後是聖方濟各的光榮;下面是聖方濟各在獨木橋上給牛講經;再下面是聖方濟各勇戲二龍並給二鳳佈道。聖方濟各給小鳥講經佈道是確有其事的,但是比我們戰國時公明儀對牛彈琴晚了一千四百年。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看看牆上的壁畫殘留,這些是本堂最老的壁畫,屬於羅曼晚期,明顯的拜占庭風格,典型的托斯卡納壁畫,還是幹壁畫。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這個耳堂叫聖尼古拉耳堂,裡面是13世紀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墓。墓龕上面的三聯壁畫出自喬託之手,中間是聖母和基督,聖母的左手是聖方濟各,右手是尼古拉三世。畫中的人物更接近世俗人物。哥特式彩色玻璃窗上是聖尼古拉的事蹟。下面鏡框裡是尼古拉三世的僧袍,粗布,補丁摞補丁,這應該是他的常服,不是禮服。唐僧也是這樣,路上騎馬的時候就是穿常服袈裟。禮服袈裟疊起來收在包袱裡讓沙僧挑著,去謁見女兒國大王的時候才穿上。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看看祭壇後面的彩色玻璃窗,三聯祭壇畫是喬託的師傅契馬布埃的作品:中間是聖母和基督,左手是聖方濟各,右手是施洗約翰。畫中的人物還沒有喬託顯露出的世俗風格。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看看其它的耳堂,都很漂亮,裡面的雕像都是本地著名藝術家的出品。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出了門左手有一座樓梯。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上去看看。哇,原來上面還有一座教堂吶!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原來剛才那個是樓下教堂,這個是樓上。這很像我們的大同上下華嚴寺,不過這裡是真正的樓上樓下。上面這座教堂是早期意大利哥特風格,沒有米蘭大教堂繁雜的燃燒式風格,但是大門、上面的玫瑰窗都是哥特元素。特別是側廳,在樓下教堂的側廳頂上支出來有支撐拱,雖然不是真正的哥特式扶壁,但是很像,作用也一樣。再看那座高高的鐘樓,雖然外立面很簡單,卻也不缺哥特式柳葉窗。正面右側廳頂上有一座文藝復興小鐘樓,這個是後來加上去的,不說是畫蛇添足也差不多是那個意思。

進去看看,只有正廳,沒有側廳。側牆上也是契馬布埃的壁畫,耶穌受難苦路。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因為沒有側廳支撐,正廳的側牆就必須做成實心的,提高承重能力,否則承擔不起石拱頂。看看交叉枝肋尖拱頂。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多邊形後殿的上部。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側翼的上部。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側翼和正殿結合處的枝肋結構和束柱,還有哥特式盲樓。可以看出來這座教堂的平面也是“T”型十字架佈置。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西端大門內部,上面是大玫瑰窗。玫瑰窗兩側的壁畫非常少見,左邊是“基督降臨”,右邊是“耶穌昇天”。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這些壁畫大部分是契馬布埃的作品,可以看到都有大面積的破損。當時契馬布埃的年代是幹壁畫,而且顏料裡含有氧化鉛,這樣的壁畫遇到潮溼空氣就會褪色或者乾脆脫落。這座教堂外面很淳樸,裡面卻很奢華。極度花哨、色彩豐富的內裝飾是典型的羅曼晚期風格,在這座聖方濟各大教堂看到了原裝的這種羅曼晚期實物。而且教堂裡重要位置的壁畫全部出自契馬布埃美術廠,當時喬託還在廠裡學徒,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契馬布埃風格,包括喬託早期學徒時的風格,濃厚的拜占庭晚期味道。

從教堂出來,我們順著老街走向本鎮中心。一邊走,一邊觀看路邊的風土人情。看看,賣雜貨的大娘和賣無奶拿鐵的姑娘好像在吵架。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阿西西理工大,相當於我們的烏鎮大學。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嬉皮笑臉的女生。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從樓縫裡遠眺,可以看見意大利基本農田,地裡好像有一年一枯榮的植物。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餐桌擺在馬路當間兒,是讓客人去碰瓷?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漂亮的巴洛克小陽臺。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這裡怎麼會有摩爾柱廊?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哥特式鐘樓,上面居然是維羅納式雉堞,這個叫“人民塔”。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我靠,這是古羅馬神廟呀!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這是密涅瓦神廟,密涅瓦是希臘神話裡的智慧和戰爭女神,相當於羅馬神話裡的雅典娜。從這座神殿的結構看,應該是公元2世紀的,就是羅馬帝國圖拉真大帝之後的哈德良時期。六根帶凹槽的科林斯柱支撐著一根巨大的橫樑,橫樑之上是三角楣山花,這是典型的古羅馬柱廊。看看那些柱子,也風化得相當嚴重。可以看得出來這些柱子不是大理石或者花崗岩,而是古羅馬混凝土的。古羅馬的混凝土主要成分是沉積的火山熔岩粉末和石灰。沉積的原生態火山熔岩其實是鬆軟的,做成熔岩砂漿經過一定處理後就變得堅硬了,成了火山岩。古羅馬這種沒有鋼筋的非預應力混凝土一直延續到中世紀,這種柱子用混凝土澆築非常方便,我曾經在西班牙的塞爾維亞大教堂見過專門澆築柱子的木模。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走上臺階,到了門口一看,原來這裡已經改造成密涅瓦上的聖母瑪利亞教堂。看了一下介紹,改成教堂這件事發生在公元4世紀基督教取代多神崇拜成為古羅馬國教的時候,最近的一次裝修是1990年代初。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進去看看。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內部並不大,祭壇後面的巴洛克式神龕十分華麗。神龕裡是一幅聖母像,沒有懷抱基督,頭上的光環是實際發光的小燈泡。再看看屋頂。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這是原來密涅瓦神廟的搖籃頂,改裝成了巴洛克風格。屋頂畫的中心位置是上帝耶和華,可是周邊都是希臘神話中的各路神仙,其中有密涅瓦,也就是戰爭女神。大概表示這裡原來是她的殿堂。再看看大門內部。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保留了一部分老牆,但也不是古羅馬原裝的了。在牆上裝了一架新古典風格的小風琴。

出了這座古羅馬神廟改造的教堂接著往前走,回頭看了一眼,還可以看見那高高的人民塔和裡面的大鐘。突然想起來,這些天在意大利看見很多教堂都有鐘樓,可是沒見到一座鼓樓。我們寺廟裡都有鐘鼓二樓,一到傍晚日落時分,鐘鼓齊鳴,就好像是琴瑟和鳴,那是何等的雅緻!西方人就沒有這個情調,可能進化的路還是不大一樣哈?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小街上有一家賣出口轉內銷服裝的小店。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小店旁邊居然是一座小教堂。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這個是巴洛克早期風格,正立面是簡化的三層柱式框架,框架上的飛簷橫樑之上是框架支撐三角楣山花,框架兩邊是典型的巴洛克正反向連接的渦卷,十字交叉上面的鉛皮覆蓋穹頂是文藝復興遺產。從外面看,這座教堂很小。進去看看。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內部一看,確實很小,擺放祭壇的後殿其實就相當於一個耳堂。祭壇神龕上掛著基督和聖方濟各畫像。 穹頂下部券底牆上也畫著聖方濟各事蹟圖。看看北翼和正廳的連接處,後殿和兩翼都是拱券門結構。北翼是聖母堂。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抬頭看看穹頂。

意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二:阿西西

這個穹頂是學習羅馬萬神廟的,也是混凝土蜂窩結構,中間有孔採光,而且穹窿內乾乾淨淨沒有繪畫,非常復古。這個穹頂和內部的巴洛克裝飾反差真是太大了,巴洛克穹頂通常都是佈滿了繪畫,有可能是教堂的甲方無力招標找到合適的畫家。這座教堂叫“新教堂(Chiesa Nuova)”,這個地點上已經失蹤的老房子是聖方濟各的家,他父母的房子在這裡,也是他出生和出家前的居住地。

你別看這個阿西西是一座小鎮,還真是挺有歷史的,所以被列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裡。鎮裡從最早古羅馬建築開始,經過中世紀建築,還能看到巴洛克建築。雖然這些建築都不大,可是很有特點,而且風格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