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現大規模抗議潮,數萬人走上街頭,要求邁赫迪下臺

伊拉克再度出現大規模的抗議潮,此次的民眾行為可能導致馬赫迪政府“難產”。

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11月5日消息,數萬人在巴格達市中心集結,他們口喊打擊腐敗、抵制失業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口號,要求馬赫迪下臺。遊行隊伍和前來維持秩序的部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有6名群眾在此活動中死亡。

這是2019年以來,伊拉克目前發生的最大一次示威遊行。針對此次民眾的“不理智”行為,伊拉克議員哈寧·卡杜德稱,是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乾的,其欲通過這種形式將伊拉克分裂成四五個小國家。伊朗媒體也及時補刀,稱美國挑動了反對派和阿卜杜勒-邁赫迪政府之間的矛盾,欲藉此達到將後者趕下臺的目的。還稱通過一些案例不難發現,此次民眾的遊行行為或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活動,美國在背後策劃了一切。

伊拉克現大規模抗議潮,數萬人走上街頭,要求邁赫迪下臺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自詡為伊拉克的“保護神”,並在薩達姆政權推翻後,一直主導該國的政治走向。無論是之前的伊拉克政府還是現任的馬赫迪政權,都不得不看美國人的臉色。說伊拉克是美國在中東的“後花園”則一點也不為過。

那麼伊拉克的形勢為何在進入10月份以後突然惡化呢?有三大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美國在敘利亞戰場失勢,急需通過別的方式彌補遺失的戰略空間。目前白宮已經將大部分地面部隊從敘利亞撤出,並開始積極調整外部戰略。而伊拉克作為和伊朗、土耳其、敘利亞接壤的國家,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伊拉克境內生活著上千萬的庫爾德人,他們一直有獨立的建國夢想,只是受困於歷史、政治等原因,這種構想一直缺乏現實性條件。顯然,通過在伊拉克製造混亂,為庫爾德人提供便利,是美國一直追尋的目標之一。

伊拉克現大規模抗議潮,數萬人走上街頭,要求邁赫迪下臺

第二、美國有必要時刻敲打伊拉克當局,促使其重新評價自己的戰略定位。

馬赫迪自上臺初始,就將國家戰略重心轉到內部民生改善領域,和對極端組織的打擊方面。這種策略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逐漸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其不僅和亞洲中心國家達成了每天10萬桶原油出口的貿易協定,而且和俄羅斯達成了深度的戰略合作。俄伊約定,莫斯科將幫助馬赫迪升級部隊的武器水平,並通過貸款的方式向後者出口上百輛T系列坦克。

換句話說,馬赫迪的諸多舉措和白宮的戰略構想背離,美國無法容忍伊拉克政府和自己潛在的敵人走得過近。

伊拉克現大規模抗議潮,數萬人走上街頭,要求邁赫迪下臺

第三、中東是美元-石油體系的穩定器,美國必須通過各種方式鞏固自己的國家基石。

在中東諸國放火,並擾亂其施政方略,可以讓美國各個擊破,從而更好地施行長臂管轄的策略,將美國的影響力進一步輻射。

伊拉克重新亂起來,將會對土耳其、伊朗、敘利亞構成嚴重的威脅。戰亂形成的難民潮,將導致上述國家的邊境壓力突增。同時,美國就有了更多鉗制中東國家的手段。

言外之意,中東越亂,美國就越有可乘之機。無論是武器出口、還是操縱國際原油價格,對於美國而言都將是輕車熟路。

可見在伊拉克身上做文章,對於美國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此次伊拉克大規模的騷亂,讓世人再度看透了美國優先的本質。即美國絲毫不顧他國的權益,肆意踐踏他國人權利益,並不惜通過推翻政權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這種情況必須引起中東諸國的警醒,在可能的範圍內和美國保持間距,並大力提升武備水平,以避免不可預知的風險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