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每逢重大節日人們總會看到停泊在軍港中的艦艇,從艦艏通過桅頂到艦艉均披掛色彩斑斕的彩旗,在微風的吹拂下,獵獵招展,夜晚圍繞著艙面各層甲板則被無數盞白熾燈組成的光帶照亮,這些彩旗和光帶了平日裡莊重肅穆的軍港平添了一種喜慶的氛圍。那麼,這種連線懸掛的彩旗和成串連接的白熾燈為什麼會出現在節日的艦艇上,它們代表著什麼,有何意義?

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船塢登陸艦掛滿旗

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潛艇掛滿旗

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滿旗兩方一尖的排列

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導彈驅逐艦“深圳”號掛滿燈

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訓練艦“鄭和”號掛滿燈

其實這是一種傳統的海軍禮儀——滿旗和滿燈。滿旗和滿燈是海軍的最高禮節,表示致敬和慶賀的意思。

滿旗是指使用信號旗按照特有的規定從艦艏懸掛至艦艉;滿燈則是連接成串的白熾燈除沿著滿旗走向懸掛外,另需懸掛在艙面各層甲板的欄杆上,在夜晚代替滿旗。

目前人民海軍使用的信號旗共有46面,包括26面英文字母旗、10面阿拉伯數字旗、4面東、南、西、北方向旗、3面1、2、3代旗、1面答應旗、1面國際答應旗、1面執行旗;而地方船舶使用的信號旗則是國際通用的40面,即字母旗、數字旗、代旗和答應旗。信號旗由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組成不同的圖案,多數旗使用兩種顏色,少數旗使用三色或四色。字母A和B為燕尾形,其餘均為長方形;數字旗和答應旗、執行旗幟均為長毓形;代棋均為三角形,長毓形和三角形亦稱尖形。信號旗可以單面表示一個意思,也可以兩面或兩面以上一組表示一個意思;可以一掛表示一組意思,也可以兩掛或兩掛以上一組表示一個意思。如懸掛B字母旗,表示本艦正在使用武器或裝卸雷彈和油料(商船則表示本船裝有危險品);懸掛H字母旗表示引水員在本艦(船)。如懸掛RU1一掛字母旗,表示本艦(船)正在試航;懸掛航向、隊形、轉向方向三掛字母旗,表示編隊下一個隊形的組成方式等。

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國際信號旗幟

海軍傳統禮儀——滿旗、滿燈

海軍信號旗

懸掛滿旗是在重大節日(元旦、春節、勞動節、建軍節、國慶節等),或是迎接國家和軍隊領導人或重要內外賓、閱兵式、艦艇入列或退役等慶典活動時使用的一種禮儀。按規定懸掛滿旗時,需從艦艏按照兩面方旗一面尖旗(俗稱兩方一尖)的排列順序經過主桅、後桅至艦艉,主桅和後桅懸掛國旗,艦艏桅懸掛軍旗,艦艉桅懸掛海軍旗(商船和國家公務船懸掛的方式基本同軍艦,只是在艏艉懸掛船公司旗或職能部門旗)。但不能懸掛與其他國家國旗相同的旗幟或表示防化學、防生物、防原子武器和防空、對敵作戰的旗幟(如C、G、J、T、X、Z等字母旗)。懸掛滿旗期間,如遇夜晚則不需撤收,直至活動結束時收回,但每日的升降旗照常進行。而滿燈則是在昏影終時打開、零時關閉。

懸掛滿旗、滿燈期間,如遇分列式、戰鬥值班、備航或出航的艦艇不需懸掛滿旗,而是懸掛代滿旗,即在主桅、後桅懸掛國旗,艏桅懸掛軍旗,艉桅懸掛海軍旗,不掛滿燈。

掛滿旗的形式最早起源於16世紀,當時分屬不同國家的軍艦在海上相遇時,為了顯示互無敵意,除了讓水手在桅杆橫桁上站立外,往往也會把本艦配備的信號旗全部升到桅杆上。由於在那個時代,信號旗是軍艦海上指揮的手段之一,把信號旗全部懸掛出來,是向對方示意自己已經放棄了發號施令的手段,表示無敵意。後在17、18世紀時演變成一種在海上相遇時懸掛旗組表示敬意或歡迎(避免懸掛和收回滿旗時的不方便),或在港舉行慶典活動時懸掛滿旗、滿燈的海軍傳統禮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