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祕密”?

十年以前。我記得的最浪漫的臺詞是那句最有名的:you jump,I jump。 十年以後。卻是為了那句“Im Dawson, Rose Dawson”哭到決堤。 以你之姓,冠我之名。原是最美的情話,而現實卻是永遠也不會有人能懂的那個他……

——《我心永恆》

“泰坦尼克號”這一艘號稱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豪華客輪,在歷史裡,它只承載兩樣不朽的東西——愛情和災難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相信很多人都曾為“傑克和露絲”的不朽之戀而暗自流淚地不能自已。風度翩翩的傑克和年輕貌美的露絲,一男一女彼此追逐、親吻、大膽表示愛意。沒有了世界的條條框框貧,看重一見鍾情,渴望瞬間燃燒愛情火苗。

每當聽到它的電影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那輕緩到高昂,直抵人心的火焰,你任會覺得,不管過去多少個年代,他們經典地位任然是無法取代的。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尤其是電影的最後。101歲,站在生命盡頭的露絲,她那皺紋橫生的臉上,鑲嵌的一雙清澈的眼眸,宛如幽藍深沉的大西洋,泛起影迷靈魂的漣漪。

卻正是這樣的一個老人,對著自己的家人娓娓道來地說:

“女人的內心是充滿秘密的,但現在你們知道了,有個叫傑克·道森的人救了我……他如今只活在我的記憶裡……”

更是把這艘“泰坦尼克號”與傑克露絲的名字,印刻在每一名觀眾的靈魂裡。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那麼,現實裡的“露絲”——海倫·丘吉爾·坎迪與她的“傑克”——肯特和這艘“泰坦尼克號”又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坎迪(露絲)——一個優雅魅力無限的生活騎士和女權的鬥士。

電影和現實永遠隔著一條“鴻溝巨壑”,畢竟電影《泰坦尼克號》追求的是它的文學性。把人物美化,實行三美一式合一(完美、悽美和壯美)以求它的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而現實裡的“泰坦尼克號之戀”裡的“露絲”遠沒有電影裡露絲的嬌美和難捨難分的一見鍾情的情愫。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當時的坎迪早已經年過半百,有過一個不堪回首的邋遢、敗家、風流的丈夫。早就孕有兩個孩子,而這次出巡大西洋乘坐“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也是因為孩子的原因。

海倫·丘吉爾·坎迪於1859年9月5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市,她的祖先曾是“五月花”號上的移民。由於出生書香門第之家,她在早年接受過新英格蘭的多個私立學校受過良好教育,培養了她獨立思考,爭取獨立的意識。這讓她成為一名記者、作家、女權運動活動家。

20多歲結了婚,嫁給商人愛德華·坎迪。面對風流暴力的愛德華·坎迪,他敢虐待自己的丈夫,一個人獨擋整個社會的所有規則和眼光,並強行離婚,帶走自己的兩個孩子。

在19世紀裡,男權霸世,女性只能安身於家庭,聽受於男權社會所設置規定的“法律法規”。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但是海倫·丘吉爾·坎迪並不是一個安於命運的主,他以他的才能和行動在那個“沒有女性”年代,強行殺出一條“血路”來。他用自己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她的主張,成為世界女權運動的先驅人物。

她是露絲,卻又並不是露絲。

她的反抗激昂而又強勢,沒有絲毫的隱藏,陽光之下的她盡顯遲來幾千年的女性自信。

她以自己的身心力行,實現女性在男權社會里的獨立的事蹟而寫成的一本《女人如何自力更生》,一度成為兩個世紀的國際暢銷書。縱觀她的整個前半生,都是以女性為主題,爭取女性獨立和平等。

人家說:“自信的人,才是最美。”那種由內而外的魅力,再加上作家這個天生的親近人的光環,讓她50幾歲依然贏得眾多名流人物的追求。

其中就有58歲的美國建築師肯特、45歲的英國藝術品交易商休伍倫、退休軍官格雷斯、長島社會精英克林齊史密斯、瑞典預備役軍官斯蒂文森和愛爾蘭人考林。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電影《泰坦尼克號》裡的男主角“傑克·道森”,就是這位58歲的美國建造師肯特——也是“露絲”(海倫·丘吉爾·坎迪)那個一生也無法走出的秘密男人。

“泰坦尼克號”與大西洋——那段需要坎迪用一輩子去贖罪的記憶。

1912年4月10日,坎迪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登上了“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程駛往紐約。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她身著一身莊重典雅的黑色貂裘大衣,一頭齊肩的金髮,配上一頂貴族的大沿帽,明亮的雙眸,一股親切柔和的氣質。讓她一上來就成為整個舞臺當然焦點。

還有她那天生開朗,活潑健談的性子,五十幾歲的她,嚴然就是一個三十幾歲的貴婦形象。面對眾多優秀男性的追求示愛,她一副遊刃有餘,毫不失理數。

然而,這時的肯特早已經對她一見鍾情,在所有的追求者中,他以他的優秀和那股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後的愛意。

讓他成為坎迪追求者中最熱切也最瘋狂的一個。但是坎迪卻無心談及感情和享受,因為遠在美國紐約的兒子哈羅德在一次飛機事故中受傷,愛子心切的她,只想快點抵達紐約。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肯特抓住了她的這一點,陪她談心見證落日的晚霞和迎接晨光熹微的朝陽。徐徐的海風,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那比城市裡更耀眼的星光,坎迪那封存二十幾年已久的心逐漸的融化。

然而,天不如人意。

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厄運傳來,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

刺骨的海水,怒吼翻滾著湧進每一個人的靈魂裡。生的慾望,化作一場舉世無雙的動盪,場面混亂不堪。

在逃命中,肯特找到坎迪打算一起逃生,但是由於船上的救生艇不夠,肯特就讓坎迪先坐上救生艇,而自己卻留在了船上。

由於救生船有限,人員眾多。坎迪的私人物品無法攜帶到救生船上。但是坎迪又無法捨棄他的東西,於是在肯特強烈的建議下,一併交由肯特保管。這之中有一個銀製的小酒瓶和一個她母親的袖珍畫像。

第二天凌晨,肯特隨著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了海底,而坎迪只能坐在救生艇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人被大海吞噬。

後來,救生艇將肯特的屍體打撈上岸。人們在他的夾克衣兜裡發現了小金盒和已經被壓扁的銀酒壺。那個扁平銀酒壺上刻著一行字:“忠誠然而不幸”,這是海倫的孃家、美國丘吉爾家族的家庭格言。

1913年5月15日,愛德華的妹妹夏洛特幾經週轉將這個銀製的小酒壺和微型畫飾物寄還給了海倫,並附上了一封短短的感謝信,她在信中這樣寫道:“我非常高興你能重新和這些物品團聚。”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泰坦尼克號”,成為了肯特和坎迪一生的記憶,才相愛卻又從此天人永隔。

坎迪尋遍每一個倖存者的面孔,然而沒有肯特。“我再沒見到過他……”海倫在回憶錄中寫道。

永恆的“泰坦尼克號”,不朽的災難和真情。

獲救之後,坎迪寫了36頁回憶錄,記述了沉船的經歷以及她和肯特之間的愛情。這也是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現實題材,真正的傑克和露絲。

但是,在她的回憶錄裡,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災難。在她的回憶錄裡說道:

當時我正在浴室,準備洗熱水澡……災難降臨,我們的船撞上冰山,這消息簡直把我嚇蒙了。”

一名乘務員安慰她不要驚慌。沒過多久,她和其他頭等艙的婦女兒童一起登上6號救生艇。她親眼看見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緩緩沉入大海。

“柔軟、安靜的海水沒過第二行舷窗。輪船必沉無疑……簡直就像世界末日。”

她還記錄了當海水湧入船體,船長愛德華·史密斯指揮疏散的情景。史密斯船長命令說:“讓女人們到救生艇裡去。男人不許離開。”一個婦人請求船長讓她的丈夫跟她一起走。但得到的回答是,“男人不許上救生艇。”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根據查爾斯·萊特勒的回憶錄,他是最後一個從冰冷的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船、職位最高的生還者,在泰坦尼克號上擔任二副。

1912年4月14日那個恐怖的夜晚,泰坦尼克號上共有705人得救,1502人罹難。

萊特勒回憶道:只要我還活著,那一夜我永遠無法忘記!

亞斯特四世(當時世界第一首富)把懷著五個月身孕的妻子送上4號救生艇後,站在甲板上,帶著他的狗,點燃一根雪茄煙,對划向遠處的小艇最後呼喊:我愛你們!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愛德華船長曾命令他上船,被他憤怒的拒絕:“我喜歡最初的說法(保護弱者)!然後,把唯一的位置讓給三等艙的一個愛爾蘭婦女。”

幾天後,在北大西洋黎明的晨光中,打撈船員發現了他,頭顱被煙囪打碎。

他的資產可以建造十幾艘泰坦尼克號,然而亞斯特拒絕了可以逃命的所有正當理由。

在瑞士洛桑的倖存者聚會上,史密斯夫人深情懷念一名無名母親:

“當時我的兩個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由於超載我坐不上去了,一位已經坐上救生艇的女士起身離座,把我一把推上了救生艇對我喊了一聲:“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

這位偉大的女性沒有留下名字。後來為她豎了一個無名母親紀念碑。

死難者還有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師羅布爾等等地位顯赫的人。

他們把救生艇的位置讓出來,給那些身無分文的農家婦女孩子。

海倫·丘吉爾·坎迪:泰坦尼克號的淪陷,成為她一生的“秘密”?

泰坦尼克號上的50多名高級職員,除指揮救生的萊特勒倖存,全部戰死在自己的崗位上。

凌晨二點一號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接到船長棄船命令,各自逃生,但他仍坐在發報機房,保持著不停拍發“sos”的姿勢,直至最後一刻。

這些許許多多的英雄,那些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人。我們甚至連他們的一張照片都沒有,他們只能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