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制坐飛機,住星級酒店的王思聰背後神祕的故事

這已經不算什麼瓜了,昨天晚上出來的,很多人應該知道了,王思聰被法院限制高消費了。

所謂限制高消費其實就是不能坐飛機,不能住星級酒店等等等等吧。

在這條新聞下,有讀者的留言非常有意思,我看完就樂了。

他說,他打出生起,就不能坐飛機,不能住星級酒店,倒也沒啥,只是沒錢而已,並非法院判的。

高手在民間啊,這段子寫的,比羅永浩強。

這會兒落井下石的有的是,就像以前叫人家國民老公,這會兒改口叫國民前夫了。

讓人不由得想起《大話西遊》,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叫人家牛夫人。

看來男女都一樣,女怕老,男怕倒。

其實說實話,對於一個頂級富二代,這沒啥。

你要知道李兆會,這個前山西鋼鐵大王之子,頂級富二代,車曉的前夫,直接玩股票玩破產了。

很多人事後諸葛亮,說什麼他不該放棄祖業,玩投資,不該這個那個。

其實他不那麼做,死的只會更快,因為鋼鐵行業那幾年本就不好,這是行業週期,也不是他能解決的。

就如同總有人喊國民公公咋不出來救場,你要知道房地產今年並不好過,今年已經有200多家房企破產了。

所以,王思聰在9家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在33家公司擔任股東,在34家公司擔任高管,對108家企業擁有實際控制權。總共也只捅出這麼點簍子,平心而論,是個挺不錯的富二代。

起碼,比很多整出更大動靜的富二代強。

要知道,他所投資的那些燒錢的新模式,本來就處於嚴冬之中,我們大號昨天講的就這點事。

很多事情的本質就是winter is coming。哪怕你是獅子,在四季變遷面前,和螞蟻也沒啥區別。

那我今天是來聊什麼的呢?不是來聊王思聰的,而是來聊另一種投資的思路。

投資有兩條思路。

第一、追求人生的上限。

無論是李兆會,還是王思聰,他們能調用的資源,都不是你我可及的,甚至終身不可及。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想要的是通過投資來實現人生價值。

說的俗點就是成功。

有錢人,天生有錢人也想成功,所謂成功就是做了點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萬眾矚目。

其實王思聰已經做到了一點牛事。在他之前,我們國家的電子競技其實很沒落,他一手把這個小行業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然,他不滿於此,想玩的更大點。

那你要玩,就要有準備,出來混,都得明白,螻蟻也好,獅子也罷,在四季變遷面前,是平等的。

投資還有另一種思路。

第二、投資不是為了追求人生的上限,而是為了保護人生的下限。

這是我接受的最初的投資教育。

我一開始就認可了,很正常。因為我不是富二代,我開局的時候剛畢業,剛工作,手裡也就幾個月工資,統共這麼點餘錢。

所以我最初的目的就沒有想要賺什麼大錢,僅僅是個愛好。

如果你非要給這份愛好增加一個目標,那也最多是希望有一天,它能長長久久的給我帶來回報。

你注意,長長久久,和一夜暴富,是很大的不同,在操作手法上看。

如果這一點你不理解,我給你畫一條時間軸。

如果把人生的時間作為X軸,把你在人類中的富裕程度作為Y軸。

然後給你打點,你是忽高忽低好呢?還是永遠不會低於某一條線好呢?

前者就是大起大落,後者就是知道自己最糟糕也不會低於某個水準。

理解這意思吧。

如果人生有100年,前者是希望最高的那一個點足夠高,後者是希望最低的那個點,不要低,甚至做的更好點,叫做什麼?叫做零方差,一路小碎步,永遠向上走。

也就是說,你去世的那一天,是你資產的頂峰。

其實很有錢的人不一定就能做到後者,你仔細看下胡雪巖,他就不是這樣。

他足夠高的時候非常高,足夠低的時候也非常低,他是個學徒出身,成為首富,去世的時候破產。

所以他的人生財富曲線是一個倒過來的V字形,打哪兒來,回哪兒去。

當然這種體驗也非常好,因為足夠高有足夠高的人生經歷。

那我們既然聊第二種,第一種就是拿來做負面對比的。

第二種投資思路體現在他不想知道自己有錢的時候可以多有錢,他想知道自己沒錢的時候到底會多沒錢。

其實下限也是一種很有趣的玩法。

它能給你帶來絕對的安全感,因為你很清楚嘛,你幾乎是小碎步的向前走,沒什麼大回撤,你就始終有上坡路的感覺。

整個人生都走上坡路是很幸福的,大起大落其實對人的內心是一種煎熬。

另一個好處是什麼呢?

是隔絕了運氣。

所謂第一種思路,大起大落,你必然要靠運氣,所謂運倒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輝。

賺大錢,必須賭命的,不賭的話,你需要很久很久。

這個久往往已經久到沒啥意義了。比如巴菲特,他絕大多數財富其實是他六十歲之後才賺到的。

對於前者,根本等不了這麼久,也不想等這麼久,等80歲才登頂,那又有啥意思呢。

但是,有些人可能就不計較這個,你看到了,每個人的想法本身就不一樣。

那麼如果你要做到: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任何運氣,任何眼光,都賺。情況好,多賺,情況差,不賺。

那你就得做到四個無視。

無視運氣,無視判斷、無視品種漲跌、無視自己看得對不對。

只要你對這四點裡的任何一點產生依賴,你必然無法做到徹底隔絕運氣,小碎步,幾乎零方差的向上走。

當然我說的這一切不表示徹底沒有任何風險。

其實還是有的。

我這十多年以來,曾經經歷過的最大回撤是3個月。

所謂3個月的意思就是說我當下的資金縮水了,縮水到自己3個月前的標準。

這樣的虧損我經歷過2次,第一次就是3個月那次,第二次是緊接著那個月的第二個月。

除了頭三年,後來我再也沒有經歷過某個月是虧損的,如果按月計,我每個月都是賺的,甚至按周計都極少有某周虧損的記錄。

所以當我第一次遇見一個月虧損,而且是虧到了3個月前的資金規模,那時候我精神近於崩潰了。

原因很簡單,這都不是錢的事,這是完全無法理解的問題。

因為我覺得自己算無遺策,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它還是發生了。

所以我對自己“絕對不賠”這四個字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動搖。

緊接著的下一個月裡,我明顯違背了自己的交易系統,開始瞎操作,起伏變得更大,我企圖用個人才能來對抗市場,迅速彌補虧損。

結果很遺憾,第二個月,依然是虧損。

當然後來走出困境也很簡單,只是反覆的讀王陽明的心學,反覆讀佛經,我平靜了,不再幹擾算法,任由交易系統自己恢復損失。

所以第三個月自動就彌補了。

事後我總結當年的那件事,原因非常簡單,這就叫黑天鵝。

你的算法再怎麼算無遺策,就像堤壩防洪一個道理。它能擋十年一遇,不見得能擋百年一遇,它能擋百年一遇,不見得能擋千年一遇。

假如你把堤壩做的特別牢靠,它能擋萬年一遇,那麼它的盈利率就會變得極低。

你看到了,風險與收益並存,這句話始終起作用,哪怕是無風險套利,它都能起作用。

你不可能真的為了絕對安全把收益做的極低,那就沒意義了。這就是盈虧同源嘛,事實上你做到百年一遇,已經很謹慎了。

但問題是你運氣很背,開始的頭幾年裡就遇見了百年一遇,這就像那些企業家在春天的時候很得意,做啥成啥,可問題是,季節更替了呀,冬天到了嘛。

投資也是一樣的。

你看巴菲特那麼牛,他曾經有兩年都是虧損的。

兩年,我都不知道他怎麼熬的。

當然,他能熬,因為他夠老。

對一個老人來說,2年佔自己人生的比例是很小的。

所以那兩個月我很難熬,很痛苦,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年輕,總共沒經歷多少年,甚至我始終都是以月來計的。

因為年輕,總的經歷的事情還是少,不可能和人家那種80歲的人比,所以度月如年。

當然,這篇文章我並不是在稱讚第二種投資思路,也絲毫沒有貶低第一種投資思路的意思。

事實上,第二種投資思路的人,都得有過採用第一種投資思路的某個時期,我也有過。

因為你需要本金嘛,在最初,只要你不是富二代,你還是需要一個千百倍回報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裡,你一定是撞了大運,一定是踩了風口,迅速的積累到了一個起點。

站在這個起點之上,還能有較豐厚的回報,再在第二條路上持續很多年,這是說的通的。

反之,假如你最初沒踩過風口,那你需要的時間太久了,恐怕都超過人類壽命的極限了,那一切也就變得不成立了。

我看了下王思聰的履歷,發現他很年輕。之前只聽說是第一網紅,首富之子,沒了解過。

我在他這個歲數的時候,時值第一次創業,剛開始帶市場團隊,自己的交易也剛穩定。所謂穩定,就是成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已。

你看到了,他即使跌落,依然比很多人在他那個歲數時候的處境要好的多。所以,他的未來還長著呢,人早年摔摔沒啥不好,總比老了再摔強。

人嘛,無論遭遇多大危機,哪怕像曹雪芹那樣,整個家族摔到徹底翻不了身,不也寫出《紅樓夢》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