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用以紀年的一種名號,同時也代表了時任統治者的政治理想。

帝位更迭,或國遇大事,年號要更改,謂之“改元”,有些皇帝使用的年號遠不止一個。

在議取年號時,往往精挑細選一些美好的詞彙,寄託著君臣對國家前途的美好願景。

在選擇年號時,通常格外慎重,首要是避免襲用前代年號。年號與前代重複,拾人牙慧,令後人嘲笑。其次是要注意避諱,防止被穿鑿附會出某些徵兆來。

歷代議取年號時,北宋是極為典型的。

北宋歷任皇帝年號,有的年號選取不當,栽了跟頭,是後代的前車之鑑。

如宋太祖的第二個年號“乾德”,是宰執大臣們搜腸刮肚很久才想出來的年號,結果卻和被宋太祖消滅的後蜀一年號撞車。

又如宋仁宗的前兩個年號“天聖”、“明道”,會被附會出其他含義。“天聖”即“二人聖”,“明”則是“日邊有月”,貼合宋仁宗親政前劉太后垂簾聽政\\女主主政的時局。

又如宋英宗,他英年早逝,年號“治平”本是表達了他的政治理想,但是被視為不吉利,因為宋朝屬火德,年號帶水,焉能長久?

北宋年號在踩到了一些痛點、教訓外,很多年號的議取也是極為經典的。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宋徽宗

北宋最有藝術風範的宋徽宗在年號上也是煞費苦心,除了是極具代表的美名外,也很能說明時政問題。

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一共使用六個年號,分別是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建中靖國

宋徽宗的第一個年號是建中靖國,這是一個四字年號。

北宋第一個四字年號是宋太宗繼位後“太平興國”。

宋徽宗使用“建中靖國”,其實就是效仿宋太宗。

因為兩人得位是相似的,兄終弟及。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25歲的宋哲宗病死。

哲宗無嗣,宰相章惇力主依禮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或立長弟申王趙佖。但太皇太后向氏(宋神宗皇后)主張立哲宗次弟端王趙佶。

章惇指出端王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以宋神宗語駁斥:“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

最終向太后在曾布等執政的支持下,立趙佶為帝,是為宋徽宗。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宋徽宗書法

宋徽宗繼位的第二年即改元“建中靖國”。

太上即位之明年改元建中靖國者,蓋垂簾之際,患熙、豐、元佑之臣為黨,故曰建中靖國。實兄弟為繼,故踵太平興國之故事也。

這是宋人的一種私人解讀。

建中靖國的官方解讀是,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綏斯民”。

無偏無黨,正直是與, 體常用中,祗率大體,以與天下休息,以成朕繼志述事之美。

這和當時存在的激烈黨爭有關係。

建中靖國是要調和新舊兩黨矛盾,建立中正公允之道,以使國家安定團結。

崇寧

建中靖國僅使用一年,徽宗親政,宣佈改元崇寧。

兄終弟及雖在法理上沒有問題,但易遭非議。

建中靖國十一月,大臣鄧洵武適時地提出徽宗應該“紹述神宗”,兒子繼承父親順理成章,宋徽宗大喜,當下決定明年的年號是“崇寧”。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宋徽宗書法

明年親政,則改元崇寧。崇寧者,崇熙寧也。

宋神宗在位最有作為的事件便是熙寧變法,崇寧便是崇熙寧變法。

這也就意味著宋徽宗放棄面對黨爭“中和立政”的政策,明確表示支持新黨,以蔡京為相,紹述神宗改革。

這使得北宋的黨爭越演越烈,且越來越變味,改革也成了政治打壓的幌子、工具。

大觀

崇寧五年,十分特別。這一年天象異常之事不斷出現。

春正月甲午朔,彗出西方,由奎貫胃、昴,至戊午沒……二月甲子朔,太白犯壘壁陣……五月,月入氐……六月,填犯建星……秋七月庚寅朔,太史言:“日當食不食。”

星象異常,這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星變”是“天譴”,往往預兆著國家出現了問題。大臣接二連三上章彈劾蔡京誤國,最終宋徽宗宣佈明年改元“大觀”,並罷免了蔡京。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聽琴圖》

大觀者,取易“大觀在上”。

然而改元之後,星象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此後天象異常現象仍舊不斷,蔡京也再度復相,朝政還是一團糟糕。

面對星象問題不斷,宋徽宗直接下詔:

詔:“太史局令已下,自今後若稍涉漏露應幹乾象,凌犯所主休咎者,其所聞並傳報。漏洩之人,不分首從,並當行處斬。仍許人陳告。”

政和

大觀使用了四年,這四年間,異常天象不斷,到大觀四年仍是如此。

五月甲辰,熒惑犯歲……六月戊辰朔,熒惑犯月星……滎惑入井……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冬十月戊戌,太白晝見。

於是大觀四年十一月,宋徽宗“大赦天下,改明年元曰政和。”

政和者,取“庶政惟和”之義也。

政和,政通人和,寄予了宋徽宗的美好的希望。

只是任何美好的政治藍圖都是建立在為政者的努力之上的。

此時宋徽宗在位十年,這十年下來,國家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糟糕。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瑞鶴圖》

如果說宋徽宗繼位之處,想有作為,也想做一個好皇帝,而現在他已經開始安圖享樂,迴歸到做端王時擅長玩樂的狀態了。

宋徽宗沉迷在太平盛世的景象之中,“用方士之說作神霄九鼎”,加上崇寧年間鑄造的九鼎,“遂有十八鼎”。

道士方士們更鼓吹宋徽宗“得天之紀”:

政和盡八年,時方士援漢武故事,謂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為得天之紀,而漢武但辛巳朔旦冬至,然今歲乃己酉朔旦冬至,真得天之紀矣。

政和使用了八年,這八年更是北宋進一步腐化的八年。

重和

到政和八年時,宋徽宗在位已經十九年,明年將滿二十年。

在位二十年,是一大喜事,“又太宗皇帝以在位二十年,因大赦天下”,宋徽宗便效法太宗,宣佈改元“重和”。

重和者,謂“和之又和”也。

一個政和還不夠,宋徽宗還要“和之又和”。

宋徽宗的前四個年號都是獨一無二的美號,但是從“重和”開始,他的年號開始出現糟心的事情,甚至是不吉利。

改號未幾,會左丞範致虛言犯北朝年號。蓋北先有重熙年號,時後主名禧,其國中因避“重熙”,凡稱“重熙”則為“重和”,朝廷不樂。

重和年號使用沒多久,有大臣指出這和遼朝年號相犯。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宋徽宗繪畫

與宋仁宗同時期的遼興宗,年號叫“重熙”,歷史上曾有“重熙增幣”的議和之事。

與宋徽宗同時期的遼國皇帝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禧”字理應避諱,“熙”、“禧”同音,北宋末年稱“重熙”為“重和”。

這樣一來,“重和”便成了遼國使用過的一個年號。

宋徽宗很不高興,“是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為宣和元年。”

宣和

因“重和”有問題,使用一年後便改為“宣和”。這也是宋徽宗最後一個年號,

宣和,有“疏通調和”之意。

此時的大宋真的需要疏通調和內部矛盾,但是宋徽宗顯然不在意這個。

宣和改,上自以常所處殿名其年,然實欲掩前誤也。

宋徽宗常住的一個宮殿便叫“宣和殿”,他也自號宣和主人。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宋徽宗繪畫

宣和的問題比重和更加嚴重。因為“宣和”容易被引申附會出不祥之兆。

自號宣和,人又謂“一家有二日”為不祥。

問題在這個“宣”字,寶蓋頭下面的“亙”是“二日”,家有二日,不吉利。

及方臘起,連陷二浙數郡,上意彌欲易之,獨難得美名。會寇甫平而止,七年冬遂內禪雲。

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爆發,宋徽宗想改元,結果找不到好的年號,這也成為他最後一個年號。

宣和七年十二月,宋徽宗倉皇讓位於宋欽宗,應了“一家有二日”的不吉之兆。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讀懂宋徽宗的年號,才能讀懂宋徽宗

宋徽宗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宋徽宗這六個年號,拋除穿鑿附會的引申,都是美號。

然而國家並沒有成為他想象的那樣。

或者說,對於國家,他更多的只是“想象”一番,而無益國的實際而持續的行動。

元人對宋徽宗的評價十分到位:

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

宋徽宗很聰明,但是這聰明用偏了,不在治國之道上。

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