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由東方網東方智庫聯合上海全球治理和區域國別研究院推出《“中國進博會,世貿新機遇”——主賓國一席談》系列報道,通過“主賓國代表專訪+國別學者評述”方式,邀請柬埔寨、希臘、印度、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秘魯、泰國、烏茲別克斯坦等主賓國代表,展現進博會為跨國經貿帶來的機遇。

嘉賓檔案

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狄伯傑

Brief Bio Deepak

印度尼赫魯大學

中國和東南亞研究中心

教授

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從不足30億美元到955.4億美元,自2000年起的18年裡,中印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雙邊貿易“持續升溫”。擴大了三十餘倍的交易額背後藏了什麼“密碼”?進博會能給中印經貿發展帶去哪些機遇?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傑(Brief Bio Deepak)從歷史說起,一一解讀“龍象共舞”的過去與未來。

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圖片說明:印度國家館效果圖

“去年印度參與進博會的企業、人員不多,場館面積也較小”,狄伯傑告訴東方網記者,如果說去年是一次“低調參展”,那麼今年印度為參加第二屆進博會所作的準備無疑更為充分。

狄伯傑說,今年,印度代表團由印度工商部長、印度政府及出口組織聯合會的高級官員組成,是一個多產品業務代表團。“約有100家印度企業參展,行業涉及科技、汽車、食品、農產品、醫療設備等領域。”

自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國和進口國以來,印度將中國視為產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狄伯傑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通”,在接受專訪時他說,十分關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中印雙邊貿易所產生的效應,同時也相信年年舉辦的進博會將給中國、給上海帶來越來越多的世界關注。

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圖片說明:在第二屆進博會上,阿斯利康與印度最大的跨國製藥公司印度太陽藥業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將負責太陽藥業多款抗腫瘤產品在中國的引進與推廣。

說起兩國貿易中的“熱門貨”,狄伯傑表示,印度的水產品、茶、咖啡、香料、棉花和水果等出口數量近年大幅增加,“中國的相關法律目前已經允許印度非專利藥進入中國市場,這是一個大大的利好消息”。而中國對印度的出口領域,如電氣設備、有機化工產品、塑料及化肥等近年來的交易規模也有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在印度的投資呈指數增長。狄伯傑透露,其中不少中國風險投資家聚焦“數字印度”和“印度製造”戰略計劃領域的印度初創企業,2018年去年中國風險投資公司進入印度市場的數量以及投資印度本地初創公司的數量都超過了日本和美國。

狄伯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中國和印度經濟互補性日益顯現。“與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相關的供應鏈,如移動電話、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已逐漸轉移到印度。”狄伯傑舉例說,諾伊達的手機制造集群、金奈的電子製造、浦那的白色家電設施、海得拉巴的光纖工業和班加羅爾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等都是有力的佐證。截至目前,約有2000家中國公司在印度投資,為逾2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資料圖片:印度工人在智能手機生產流水線

“2018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商品進口國,同時中國政府也宣佈,將在2020年取消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狄伯傑表示,制度變革是中國釋放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為面臨相似境遇的印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模式借鑑,“中印兩國的合作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化和多樣化。”


《“中國進博會,世貿新機遇”——主賓國一席談》系列由東方網東方智庫聯合上海全球治理和區域國別研究院聯合策劃報道

點擊“瞭解更多”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來自印度的主賓國一席談哦~

主賓國一席談丨印度:中印雙邊貿易額18年擴大30餘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