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漳縣退伍老兵山村扶“智”

中新網蘭州11月11日電 (記者 崔琳)“養好勤勞蜂、種好貓尾草、育好致富林;剪好沙棘果,務好中藥材,實現漳東夢”,地處深山的甘肅定西漳縣東泉鄉林泉村黨群服務中心,上述標語醒目地展現在圍牆上。這也是甘肅定西軍分區人武部“迷彩綠”駐村開展幫扶後,當地軍民同心奔小康的真實寫照。

入冬後,林泉村的氣溫比城區寒冷得多,雪花落在松樹枝頭,久久不能融化,而剛脫了貧的村民範海忠卻表示,如今這裡的冬天一點都“不冷”。他說,山裡人讀書少,對脫貧認識不夠,多虧“迷彩綠”給他們村帶去科學的種植技術,更為重要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範海忠家中有四口人,昔日靠天吃飯,種植的大田作物連自家吃都不夠,更別提“出手”了,只能靠外出務工過活,一天就是百十元的收入,日子很拮据。在他的印象中,自從定西軍分區漳縣人武部職工朱國民任駐村書記後,村容村貌漸漸有了改善。

眼下,範海忠在“軍民蜜園”中就職,家中科學種植了五畝中藥材,在農閒時還外出打工。據他透露,去年中藥材收入達到15000元,整體收入30000餘元,這在以前都不敢想,多虧了朱書記鼓勵自強自立,村民的“幹勁”也一天比一天足。

大夥口中的朱書記——朱國民,原是47軍139師416團工兵連戰士,參與過越南防禦戰。1989年3月他退役回到了老家,被按排在漳縣武裝部民兵裝備倉庫當了一名保管員,一干就是18年。期間,他始終以一名參戰老兵嚴格要求自己,先後在業務比武中獲得第二名,並立三等戰功。

朱國民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表示,當年在戰場,他目睹很多戰友們犧牲,自己就是一名“幸運兒”,雖然現在脫下了現役軍裝,但打贏“脫貧攻堅”這場國家重要戰役亦自己作為戰士的使命。

2013年,剛接觸扶貧工作,朱國民就趕上了甘肅岷縣漳縣6·6級地震,他帶領民兵應急分隊,前往震中石川鄉山喬溝村災區處理危房、搶救財物,奮戰了8天。據朱國民回憶,當時食物不夠吃,一個蓄著很長鬍子的老人,撕開一包方便麵就往袋中灌水吃,他覺得很心酸,便把自己的乾糧給了那位老人。他還記得救災結束後,老百姓自發拿出僅有的糧食,在當地山村小學搭起大鍋灶,口中喊著“解放軍戰士,真好!”

同年9月16日夜間,位於漳縣西南40公里處的大草灘鄉轄區,發生了特大暴洪泥石流災害,街道上面洪水淹過了膝蓋,眾多房屋被沖毀、掩埋。當朱國民他們趕到救災現場後,河壩快要被沖垮了,他二話不說,就從腰間綁著個繩子讓同事拉著,便提著沙石袋去堵洪水了。

他坦言,作為從前線回來的兵,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怕有不幸的事發生,無論如何都要幫助更多的人成為“幸運兒”。

2014年,朱國民前往直溝村參與災後重建,該村系深度貧困村,老百姓不理解國家政策,還住著危房,為此朱國民每天揹著乾糧,徒步挨家挨戶去做百姓的思想工作,有些人家甚至去了7至8次,先後幫助村民修建房子80餘座,那個村子的民眾到現在還認識他。

投入林泉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後,朱國民不厭其煩地走家串戶,宣傳“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充當百姓與人武部之間的“橋樑”,助力軍民蜜園等幫扶項目順利開展。他常對年輕幹部說:“搞扶貧工作,就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否則什麼都幹不成。”

“我們村裡已形成相互趕超的態勢。”與朱國民搭班子的董小鵬,現任林泉村黨委書記。他說,“迷彩綠”幫扶隊軍人作風深深感染了他,朱叔年齡這麼大,不論任何天氣、多遠的住戶,他都按時到訪,駐村幹部都這麼盡職盡責,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自立自強呢。

定西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趙孝民介紹說,2019年以來,他們共投入扶貧資金逾17萬元用於改善村容村貌。在產業扶貧方面,截至目前,蜜蜂養殖基地存量蜂群82箱,年度收穫蜂蜜906斤,預計收入4.5萬元;再如:組建軍援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僅農機採挖藥材一項,為林口村群眾減少支出近2萬元,為村集體經濟收益3萬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