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會表達,語言可以成為武器

因為一條熱搜,將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推到眾人眼前,大家都直呼“神仙打架”!

可沒想到,最後的贏家卻是董卿。有網友特意將董卿的點評剪輯在一起,欣賞董卿說話的藝術,#董卿點評#隨之上了熱搜。

觀看董卿的點評,似乎是一種享受,沒有天花亂墜的描述,一針見血,字字珠璣, “豁然開朗”的感覺,大抵如是

更有網友這樣點評:“聽卿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忍不住感慨,會說話,也是實力的一種啊。

歷史上有很多人因為“會說話”成就了一番偉業,比如丘吉爾。這位在BBC評出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中排名首位的人,其實就是在“語言”這片基地上建起了自己偉大事業的宮殿。

丘吉爾深諳語言的力量,演講是他最有力的武器。1939年,他首次以首相的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憑藉他精彩的演講,以381對0票的絕對優勢獲得支持。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正如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評論組論述原因時所說的那樣:“由於他精通曆史和傳記的藝術,以及他那捍衛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

似乎可以這樣說,丘吉爾的成功,是“會表達”帶給他的。

對於表達的威力,德國詩人海涅是這樣說的:“語言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敗。”

表達能力對任何人都很重要,對於我們的孩子更是如此。因為他們正在朝著人生邁進,學會表達,為他們的人生之路保駕護航。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不會表達,會被困在圍城裡

表達,是我們與外界聯繫的手段。而不會表達的孩子,就像困在一座圍城裡,自己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

我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窩裡橫”,在自己面前像只小老虎,在別人面前卻變成了小貓咪,不敢提要求甚至不敢說話。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孩子不敢表達,不會表達。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參加《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時森碟和天天的強烈對比。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在爸爸面前,森碟是“小魔女”,敢撒嬌敢索取,不開心就哭,不滿意就撅嘴,可有一期,換了爸爸後,她在林志穎這個爸爸面前受盡了“委屈”。

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哪怕是在林爸爸的百般開導安慰下,也沒說出一點理由,只拿哭聲表達自己的不滿。溼的襪子硬是捱了一整個下午,也沒敢開口要求林爸爸給自己換。

反觀天天, 和田亮這個爸爸稱兄道弟,田亮接自己晚了,就直接“質問”他是不是把自己忘了,沒有半點羞怯,沒有爸爸的陪伴也能把自己照顧好,不受委屈。

而兩個孩子的差別,就是表達能力。天天的表達能力更強,他知道如何訴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身為父母,我們常常擔心孩子在外受委屈。其實,很多情況下,外人不是不照顧孩子,而是不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麼,孩子不表達,別人怎麼猜得到。

所以,教會孩子表達,其實更是給孩子一個保護自己的武器,能讓他在陌生的環境裡也能得到別人的關注。

會表達,讓孩子有機會了解別人和被人理解,能讓人體會到他內心的熱情;而不會表達的孩子,心中縱使有千萬般火焰,別人也只能看到一縷煙。

教孩子表達,其實很簡單

沒有人天生會表達,這需要刻意訓練。 對於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家長們可以做好以下三點:

  • 引導孩子有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就是教孩子表達的程序,好讓別人明白他在說什麼,換言之就是

教會孩子學會思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說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表達最重要的是立意,正如董卿在點評別人所說,立意是“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只有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表達什麼,抓住表達的重點,才能圍繞這個觀點“旁徵博引”來論證從而說服別人。

首先明白自己到底想表達什麼,非常重要。

某個節目中,賈靜雯在批評咘咘表現地不夠好的時候,心情欠佳的咘咘一把將在旁邊的妹妹波妞推開,表達自己的不滿。賈靜雯驚訝之餘,卻依舊保持鎮定,慢慢詢問引導,讓咘咘說出心中的想法。

“你為什麼要推開妹妹?”儘管咘咘一直在逃避,但面對媽媽溫柔而又堅定的語氣,她只好將自己的不開心說出來。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我們也應該如此,對於孩子的某個行為,多問為什麼,而別急得肯定或否定,語氣要足夠堅定,這樣孩子的腦中會有個思考過程,真正的去想“為什麼”,而且會組織語言來表達。

這樣引導下來,孩子會形成這種思維模式,表達時會先想清楚自己要說什麼,原因又是什麼。

  • 教導孩子正確的說話方式

網友一致認為,董卿的點評,溫柔而有力量。秘訣在於她的話讓人聽了舒服。

董卿在節目中點評選手的表現時,總是先肯定選手的優勢,再給予誠懇的建議,這樣一來,選手更願意去聽。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好的表達能力就該是這樣,能讓人感覺舒服。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引導孩子這樣表達。

而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是身臨其境。我們平常評價孩子的表現時,要注意先找出孩子的發光點,再指出孩子的不足,得到了肯定的孩子,更願意去做得更好。

除此以外,也可以讓孩子評價自己的行為(比如詢問孩子自己整理的衣櫃怎麼樣),然後角色互換,將孩子的話說給他自己聽,問他是否開心,而怎樣表達他才能感到開心。這個過程中,因為有孩子自己的感受參與,孩子的印象會更深刻。

親身體會,再加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更能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魅力。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 持續的閱讀是表達的內核

誠如傅雷所說:“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

只有肚子裡有東西,才能說得出來。就如同我們無法強求一個空的墨水瓶能倒出墨水一樣,會表達的前提是知識的富足。

董卿之所以被大家追捧,除了氣質,更重要的是才華。她能準確地引經據典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能準確地措辭讓別人理解她的本意,都來源於知識的積累。

道理雖然都懂,但讓很多家長頭疼的,是孩子的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起孩子的內在動力。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思考致富》裡,作者拿破崙有言:“一個人必須有‘白熱化’的渴望,他才能夠獲得所需要的毅力。”

楊絳先生曾在一次採訪中談到自己的父親,說自己一直欽佩父親能夠出口成章,《申報》的評論一篇接一篇。問及父親秘訣,父親告訴她:“哪有什麼秘訣,不過是一本書接著一本書去看。”

為了和父親一樣,她便學著他的樣子,抱著書啃,後來就有了才女楊絳。

有“慾望”才會有動力,“偶像”的存在,讓孩子不需要外在逼迫也會主動去做。

所以,與其苦口婆心的告訴孩子,讀書的好處有哪些哪些,不如把事實擺在孩子眼前,讓孩子看到可實現化的美好“前景”。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多給孩子講一些由於會表達而獲取成功的人士的故事,給孩子看一些演講或者辯論的視頻,讓孩子感受表達的魅力,找到自己的榜樣,便能創造孩子的內在動力。

《主持人大賽》為什麼董卿火了:會表達的孩子才會更成功

前不久,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在NBC節目中表示,他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因為表達方面很困難,以至於總給人留下一種機器人的呆板印象,為之失去了不少機會。

他說:“在提升自己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被理解比被喜歡更重要。”

一位成功人士的經驗,大概更有說服力。

有人說,發射子彈的槍和會表達的嘴,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武器。

讓孩子學會表達,便是多給了孩子一副武器,它能保護孩子,也讓孩子多了一條通往羅馬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