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點贊中央惠港新措施“讓港人看到更多發展曙光”

香港各界點贊中央惠港新措施“讓港人看到更多發展曙光”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近日在京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出臺3類共16項惠港新措施。香港各界對此反響熱烈,認為新措施涵蓋範圍廣泛,惠及香港不同業界和群體,將幫助港人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搭乘國家發展快車。

中央挺港力度不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6日晚間表示,中央此次新推出的政策措施有助鞏固和提升香港在金融、醫療和專業服務方面的傳統優勢以及發展創新及科技等新經濟增長點。特區政府會切實與相關中央部委和廣東省政府跟進落實。

林鄭月娥介紹說,包括便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房屋、支持香港居民在內地便捷使用移動電子支付、在大灣區試點香港居民異地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等內容,都是惠及香港市民的政策措施。而扶持專業界別的措施,則涉及律師、建築業以及保險業、創新及科技產業等。

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黃炳逢說,新措施充分顯示國家全力支持香港人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香港這個艱難時期,“新措施讓港人看到更多發展的曙光,提振士氣”。

“中央對港政策依舊不變,依然對香港照顧有加。”特區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說,新措施能夠為到大灣區發展的港人提供多方面配套支持,能夠支援港人融入當地發展,也鼓勵更多港人落戶大灣區,讓他們不再有後顧之憂,因此港人應好好把握大灣區機遇。

融入灣區更加便利

“普通香港市民最關心的是在大灣區購房。”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說,放寬港人在內地置業要求、可在大灣區9個城市購房的新措施,意義重大。“相信給港人帶來的感受是非常直接可感的。”

置業門檻降低,將提升港人赴大灣區創業的意願。黃炳逢說,周圍許多港人已經透露要去大灣區置業創業的想法,“這有助於更多港人踏出第一步,在大灣區內尋找發展機會。”

“我們在內地創業的香港青年也有在內地置業的打算,畢竟現在每次到內地工作都是在酒店暫住,成本不小。”在廣州市南沙區開辦多媒體公司的香港青年麥成灝說。

支持香港居民在內地便捷使用移動電子支付的措施,同樣令港人印象深刻。香港市民程小姐認為,這將為香港市民帶來很多便利。“並非每個香港人都有內地銀行賬戶,如果兩地電子支付打通,就不用煩惱換現金的問題。”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表示,購房、電子支付、子女教育等方面措施都很好地回應了香港不少民眾一直以來的訴求,為他們到大灣區發展提供了直接的方便;對於此前有意到大灣區尋找機會的專業人士來說,當前措施帶來了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環境。

金融互通再上層樓

香港金融界認為,此次新舉措中涉及兩地金融合作的內容,將有助於香港鞏固離岸人民幣樞紐和資金進出內地的中介角色,進一步提高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銀香港副總裁龔楊恩慈表示,措施中的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將是繼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之後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又一重大的創新。中銀香港將為迎接跨境理財通做好全面準備。

特區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表示,跨境理財通反映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再向前邁進一步,放寬跨境開戶則讓大灣區港人有更多選擇和便利。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內地金融市場也有所得益,並能促進金融市場成熟發展。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建立雙向理財通機制可為兩地金融業界開闢更廣闊市場,也為兩地居民提供更多理財產品選擇,進一步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並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樞紐和資金進出內地的中介角色。

惠港措施中有涉及法律、醫療、建築、保險等專業領域的內容,同樣影響深遠。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律師會前會長蘇紹聰說,關於香港律師可取得大灣區九市執業資質的舉措,解決了香港律師成為內地律師的渠道問題。“香港法律人才更多來到內地,可以對內地涉外案件的處理有所助益。”蘇紹聰說,未來香港學生有了更多認識、學習內地法律的機會,將“更加了解國情,瞭解‘一國兩制’的明確定義,更好地融入祖國發展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