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雙管齊下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

編者按:今年以來,我市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特點。歲末年終,如何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即日起,本報開設《全力衝刺全年目標》專欄,報道各級各部門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務實舉措,敬請關注。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沒有投入,增長就沒有動力,發展就沒有後勁。圍繞這一共識,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共謀發展。前三季度,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3%,在全省連續17個月排名前2位。進入第四季度,市發改委、市自然規劃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局等部門將採取種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克難奮進,全力衝刺,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雖然有所增長,但普遍存在項目前期工作不到位、開工建設不足、資金籌措不到位、土地供給和項目入庫不及時等問題。1至9月,196個市重點項目中,74個新開工項目開工41個,開工率55.4%;36個獨立省重點項目有15個未達到時間進度,如草溪河綜合整治工程進度50.09%、集中發展區核心區綜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工程進度35.56%、李白文化產業園進度18.6%等。此外,196個市重點項目還有32個未達到時間進度。

如何杜絕“削基數”“留餘糧”?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確保年度目標完成?市發改委、市自然規劃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局等部門掛圖作戰,給出答案。

針對未開工的項目提增量。逐個研究分析,加快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力爭儘早開工建設,形成新的投資增長點。特別是針對具備復工條件的項目,相關部門將加強幫助指導,推動儘快復工。比如神華天明項目,今年2月11日,國家能源局、省能源局將該項目正式列為四川省煤電應急調峰儲備電源,移出了緩建名單。6月,項目獲得神華集團同意復工批覆,7月通過火電中心復工條件檢查,目前現場已具備復工條件。

加快在建項目進度抓存量。存量項目直接涉及就業民生,對經濟運行影響立竿見影。本著這一認知,各部門將通過召開重點項目建設專題會、現場會等形式,聚焦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痛點堵點,解決制約項目建設的審批、土地、拆遷、資金等問題,督促施工單位搶抓時間節點,確保項目正常運行和趕超時序進度,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和投資額。

前不久,市自然規劃局通過“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瞭解我市零星土地現狀,牽頭起草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市轄區協議出讓零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關事宜的指導性意見》,為處置零星土地提供了依據。通過協議方式出讓零星土地,將城市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等難以獨立開發的零星土地再次有效利用起來,既盤活了建設用地存量,又提升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和土地整改效益。這是做優做實要素保障破難題的一次創新。接下來,各部門將借鑑好的思路和做法,及時研究破解土地、資金、環保等瓶頸制約,為服務經濟發展“下深水”。

記者從市發改委瞭解到,截至9月底,在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中,我市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1個、總投資469.44億元,儲備個數和投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較大增長。

重儲備,也是增強項目投資工作後勁的重要保障。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第四季度,發改委將牽頭抓好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運用和三年滾動計劃編制,抓緊謀劃一批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做實項目儲備,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盤子。

2020年,既是綿陽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又是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關鍵之年。對於這一點,市委市政府早就明確了方向,全市各部門也做到了“心中有數”:發改部門將加強項目編制,積極梳理省市重點項目,圍繞經濟穩增長方面開展工作;商務部門將針對升規納限、屬地法人註冊、支持服務業發展等方面出臺具體政策;經信部門將圍繞提升工業“四基”能力、做優工業企業服務等方面開展調研;住建和國資部門將圍繞建築業加快發展、房地產業穩定發展等方面加強謀劃;財政部門將圍繞做實稅源培植、加強預算編制和支出管理等方面提早安排……多方發力,多管齊下,全市GDP突破3000億元目標並不遙遠。(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文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